主报告
一 引言
(一)村镇银行发展面临规模不经济的难题
自2007年农村金融改革以来,村镇银行已成为重要的农村金融机构。13年来,村镇银行获得了巨大发展,已成为我国机构数量最多、单体规模最小、“支农支小”特色突出的农村微小金融机构,覆盖了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中西部贫困地区,丰富了农村金融体系,有效增加了“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增强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与活力,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生力军,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政策预期目标。
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上,村镇银行的规模不经济问题越来越成为其发展的巨大障碍。从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与竞争角度来看,除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信社”)不断创新发展之外,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一些大中型银行不断下沉业务,通过改进业务模式和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越来越能够服务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农村小微金融市场视为“蓝海”,不断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原有的分层经营的竞争格局正在被打破,村镇银行不得不直面农信社、大中型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从农村金融需求角度看,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金融需求也产生变化,无论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还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都对农村金融机构综合化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村镇银行自身的特点严重限制了其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第一,村镇银行资金规模小、营业网点少,业务规模小;第二,受到政策限制,只能在注册地县域内经营,市场空间有限;第三,成立时间短,社会信誉度较低,存款成本较高,加上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和小微企业,业务呈“小额、分散”的特征,所以,综合经营成本较高;第四,现代的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各类管理系统日益成为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升风控能力、增强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金融科技的投入巨大,其利用需要规模经济的支撑,以降低单位使用成本,而村镇银行无力独立承担这些管理系统开发、建设和运维的巨大成本。不解决这些问题,村镇银行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长此以往,将难以实现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