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的行为准则
很显然,对于《忠义传》的作者来说,效忠主公最突出的表现方式就是以死护主。虽然本章所举之例并非都是为主而死,但几乎所有的例子都采取了可能伤害自我的方式去保护主公。这些行为包括当被敌人俘虏时要跟随主公拒绝投降,危难时挺身护主,以及抗争冒犯主公尊严的行径。人们也可以通过更安全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忠诚,例如以自己的名义延长服丧的时间和居丧过礼。然而,对于《忠义传》的作者来说,没有什么比愿意为主公而死更能表达对主公的忠义了。《忠义传》的序言就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
古人有言:“君子杀身以成仁,不求生以害仁。”又云:“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信哉斯言也!是知陨节苟合其宜,义夫岂吝其没;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故能守铁石之深衷,厉松筠之雅操,见贞心于岁暮,标劲节于严风,赴鼎镬其如归,履危亡而不顾,书名竹帛,画象丹青,前史以为美谈,后来仰其徽烈者也。[17]
因此,根据作者的序言,甘愿为主牺牲,是认定一个人忠义的必要条件。这种行为的回报将是不朽的名声。
这一章最常见的主题是颂扬那些被敌俘虏宁死不降的忠臣义士。在某些情况下,忠臣会侮辱敌方主帅以求得速死。在《忠义传》的25篇传记中,有24篇是关于忠义的(其中只有一篇单纯讨论正义的)。在这24篇中,14篇涉及忠义的主题,那就是说近60%的传记都有这个主题。诸多的相似描述恰印证了那句老话:宁做忠鬼,不做生降。比如,在王敦叛乱期间,当易雄被叛军俘虏,要求投降时,他却回答道:“惜雄位微力弱,不能救国之难。王室如毁,雄安用生为!今日即戮,得作忠鬼,乃所愿也。”[18]对于中古早期的人来说,投降意味着他们将成为敌方主帅的臣子。因此,被活捉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被俘后认敌为主。因此,即使面对死亡的痛苦,拒绝投降也证明个人对本主的忠贞不渝。
类似主题便是,当主公被俘,旧属拒绝离主偷生。换言之,他投身敌营,以便继续服侍主公。桓雄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忠臣。
桓雄,长沙人也。少仕州郡。谯王承为湘州刺史,命为主簿。王敦之逆,承为敦将魏乂所执,佐吏奔散,雄与西曹韩阶、从事武延并毁服为僮竖,随承向武昌。乂见雄姿貌长者,进退有礼,知非凡人,有畏惮之色,因害之。[19]
很显然,当桓雄服侍主公时,早已将自身置之度外。为了继续服侍主公,桓雄甘愿自降身份去假扮僮仆。更重要的是,他毫无防备之心,这点很明显地体现在当魏乂发觉他并非低贱的僮仆而是一个上流社会的人时,立即将其杀害。《忠义传》中的五篇传记都有这一主题。
也许最能展现个人忠勇的举动便是甘愿以身护主。韦忠便是这样的忠臣。韦忠是一位品行高洁的君子,他拒绝接受来自西晋朝廷要员如张华或裴頠的征辟,因为他认为张裴二人德行有亏。后来,他被迫成为太守陈楚的功曹。当陈楚遭受羌族部落袭击时,韦忠甘愿以身护主,说:“韦忠愿以身代君,乞诸君哀之。”羌人射中韦忠五箭后,停止了追击,并放走了韦忠和太守陈楚,称赞韦忠为“义士”,然后他背负陈楚返回城中。[20]韦忠虽被迫出仕陈楚,但仍然愿意为陈楚效忠。这件事的隐藏信息是,如果韦忠可以忠于一个他被迫听命的主公,那么其他人该对他们甘愿效命的主公表现出多大的忠心。韦忠是忠臣的典范,据此记载,即使是野蛮的羌族人也认同他的品行,称赞他为义士。
另一个同样值得注意的故事强调了个人对主公的终极报效,即主公受辱,臣子冒死复仇。在王育的故事中,王育的主公杜宣被贬官。当杜宣受到同级官员王攸的轻辱,并且后者用无礼的言辞提醒杜宣,他已不再身居高位时,王育的反应如下:
育执刀叱攸曰:“君辱臣死,自昔而然。我府君以非罪黜降,如日月之蚀耳,小县令敢轻辱吾君!汝谓吾刀钝邪,敢如是乎!”前将杀之。宣惧,跣下抱育,乃止。自此知名。[21]
不用说,如果王育因为杜宣被侮辱而杀死了王攸,那么王育就会因为谋杀而面临死刑。因此,他甘愿冒死维护主公的尊严。
《忠义传》中的另一个主题是那些敢于劝谏主公的忠臣。臣子劝谏主公是十分危险的举动,主公会因其犯上而杀之,侥幸不死,也会因无礼而受罚。王豹注意到,他的主公司马冏正因骄纵而失去天下人心。因此,王豹写了一封信,劝谏司马冏的行为态度。当书入未报时,他再次去信司马冏。司马冏迫于其兄司马乂的压力,诛杀王豹,并辩解说豹“为臣不忠不顺不义”。[22]这句话具有讽刺意味,表明王豹实际上拥有话中所提及的所有美德——只有真正为主公安危而忧虑的臣子,才会冒死进谏。在另一个故事中,乐道融的主公王敦派他去游说甘卓一同努力推翻朝廷。但乐道融强烈劝谏甘卓效忠朝廷。但当甘卓不听劝谏的时候,乐道融却忧心忡忡,愤愤不平而死。[23]恰如王豹在他的第一封进谏信中写道:“是以为人臣而欺其君者,刑罚不足以为诛;为人主而逆其谏者,灵厉不足以为谥。”[24]换言之,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忠臣都有义务告知主公真相;同时,即使真相残酷,明君也必须愿意倾听。在《忠义传》中,关于劝谏主题中有趣的一面是,它很少出现在篇章中:仅出现两次。
虽然为主服孝是表达忠心最普遍的方式,但在《忠义传》中,这一主题只出现了一次。韩阶第一次被刺史司马承征召为官,当将军魏乂俘虏司马承时,韩阶以奴仆的身份跟随他一起被囚禁。当魏乂处死司马承时,韩阶收殓了司马承的尸体,送灵柩还都,哭奠献祭,等葬礼完成后韩阶才回家。[25]附带说明一点,这个故事是《忠义传》中少有的记载人主被杀的例子之一,也许这种行为太普遍而无须鼓励,但是作者可能注意到韩阶甘愿随主被俘囚禁,将自身置于险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