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相关术语界定

一 图书馆转型

一般认为,“转型”指结构、体制等方面的转变、改革。虽然国内外已经有比较丰富的转型实践,但目前图书情报学术界对“图书馆转型”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认识。

国际上对图书馆“转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大学图书馆界,布什·米勒(Rush Miller)等人所著《超越生存——管理过渡中的研究型图书馆》(Beyond SurvivalManaging Academic Libraries in Transition)里用了“transition”一词,指过渡、变迁,强调看不见的变化;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则用“Libraries transform”来描述图书馆转型,“transform”强调变化,更侧重于看得见的转变。由此可见,不同的研究认为图书馆转型的侧重不同,有研究认为图书馆转型涉及图书馆技术更新、业务创新、馆舍再造等具体的变革,有研究则认为转型是图书馆发展理念的创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负责人吉姆·尼尔(Jim Neal)认为图书馆转型具体包含三层含义[32]:(1)改变图书馆的组成或结构;(2)改变图书馆的“外观”;(3)改变图书馆的特色或状态。他对这三种状态分别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分别是“what we are/what we do”,即图书馆是什么样子的,强调图书馆组织结构的改变;“How we are viewed/understood”,外界是怎么看待图书馆的,即图书馆呈现给用户的状态,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定位的转变;“How we do it”,即图书馆具体怎么做,强调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型。

美国图书馆协会执行董事基思·迈克尔·菲尔斯(Keith Michael Fiels)认为图书馆转型不只是处理数量变化,还是处理质量的变化,这意味着我们所做的事情以及我们如何做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认为图书馆转型具体包括:社区、社区关系、用户期望和用户服务、收藏、物理空间、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图书馆领导[33]

吴建中认为我们正处在旧范型向新范型转型的时期,旧范型的主要特征是以纸质资源为主体,而新范型将以数字资源为主体[34]。此处主要强调图书馆资源形式的转变。

黄俊贵与林汉城认为,图书馆转型是指办馆模式的转变,主要表现于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更新,以及服务方式、管理方法、工作手段等方面的改变[35]

汤利光认为,图书馆转型无疑是指图书馆存在结构、图书馆文化形态、图书馆价值观念等发生的变化[36]

通过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学者对图书馆转型主要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认识。微观上主要表现在强调图书馆资源形态的数字化转变,或是具体业务的变革,宏观上则关注图书馆整个组织结构的转型,图书馆社会价值定位的扭转。

本书认为,图书馆转型并不特指图书馆转变为某种特定的状态,本研究倾向于统筹考虑图书馆转型这一概念。图书馆对传统工作状态做出的改革调整,以应对社会环境变化、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巩固自身社会地位的自我提升手段,可能是某一项具体业务的改进,也可能是组织结构的变化,或者是图书馆宏观发展战略的调整,这些统称为图书馆转型。

二 不确定性和风险

不确定性是指事先不能确定某个时间或者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只要时间或决策存在不止一种的可能结果,不确定性便会产生。

在经济学中,不确定性是指对于未来的收益和损失等经济状况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不确定性作为可度量的和不可度量的两种变体的复合是现代经济理论关注的焦点。可度量的不确定性,一般以风险表示,是一种能以数量化计算的不确定性全体的子集,并能用简明的统计数量值加以表示,存在具有良好定义的事件概览分布形式[37]

最早提出风险定义的是美国学者威特雷(Vittore)。他认为风险是关于不愿意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的客观体现。其含义有三层:(1)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现象;(2)风险的本质与核心具有不确定性;(3)风险事件是人们主观所不愿发生的。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奈特(Frank H.Netter)明确区分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他指出,风险是可测的不确定性。认为不论是当前的风险还是未来的风险,都存在着一定的统计规律。风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可以用概率或者可能性的大小来表示[38]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学者武井勋认为风险是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39]

风险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是概率和结果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开发的风险管理标准AS/NZS 4360:1999年版中规定:风险是对目标有所影响的某个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它根据影响(Impact)和可能性(Likelihood)来度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IIA)将风险定义为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某种影响的事件所带有的不确定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还指出风险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风险所带来的结果及其可能性。英国财政部的橙皮书(The Orange Book)将风险定义为“结果的不确定性”,包括影响以及潜在事项的发生可能性的组合所引发的各种结果[40]

“风险”被定义为:“具有一定危险的可能性、是没有发生的灾难,预示着可能面临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危机状态和灾难危险,这既是人们的一种主观预测,但是发生后又是一种客观现实。”[41]

要正确理解风险的内涵,还需要区分几个与风险相关的概念:

(1)风险与危险。风险代表着不确定性,而危险一般是指损失事件有较大概率发生或一旦发生会使得损失更加严重的环境。危险是影响风险的环境性因素,是导致风险增加的原因,通过控制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就能够降低风险水平。

(2)风险与危机。风险有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害二重性[42],而危机则是已经明确发生的损失。相对而言,危机的影响和危害程度超过风险。有学者认为:“风险与危机之间存在着实践上的因果关系,风险是前期形态,危机是后期表现,风险与危机之间是一个‘连续统’。”[43]

三 风险治理

目前,在“风险”研究领域,“风险治理”经常被提及,但很多研究将其与“风险管理”混为一谈。ISO31000对风险管理所做的定义是:针对风险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ISO/IEC导则73:2002的定义为:指导和控制一个组织相关风险的协调活动。

管理(Management)偏重于从政府的角度思考问题;治理(Governance)则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具有新公共管理的内涵。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组织中的各种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的目的。张成福认为,风险治理不同于单向性、技术性、客观性的风险管理[44],本研究运用“风险治理”表明图书馆转型风险在管理的基础上,更强调多元参与及责任明确,并通过广泛的合作来降低或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