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运行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运行机制的历史演变

从观察者视角来看,非公党建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按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把非公企业所对应的经济领域理解为经济基础,而把对应的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等政治领域理解为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互动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结构,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属于社会结构的一环。所以,既可以从历史角度,整体上把握非公党建的生成、演变和运作;也可以从微观角度,具体解释非公党建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结构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党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历程。非公党建的发展是伴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的,非公经济的壮大,新社会阶层的人数增多,使我们党逐步重视在新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党组织作为统战工作的载体,可以有效整合党组织内外的新社会阶层人士拥护党的领导,发挥党的作用,使党建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由此,非公党建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非公党建的制度化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迁的,我们党对非公党建这一“新”事物的认识也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逐步深化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非公党建运行机制可以分成四个历史时期:(1)萌芽期:1978—1992年;(2)形成期:1992—2002年;(3)发展期:2002—2012年;(4)成熟期:2012年至今。每一个阶段非公党建在运行中所面临的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有所不同,其运行机制的表现也不同,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