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知识资本模型构建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本书的内容框架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科研机构的知识资本,分析知识资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在科研机构中对知识资本进行积累、循环并产生价值增值,并进一步剖析科研机构知识资本的运行机理,以此构建科研机构知识资本的评估测度模型,并将这一模型运用于中国科研机构知识资本的测度与评估之中。

本书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从基本理论和概念出发,构建理论框架体系及模型,运用实际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基础,用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建立基础理论框架。本书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出发点,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概念界定,并系统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价值构成主体从体力劳动者转变为依靠智力贡献为主的知识劳动者。这种新劳动主体和财富创造形态的出现,使知识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从而必将引起对商品价值的衡量、资本的内涵及形成路径,以及分配体制的构建等多方面的改变,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再造。因此本书在系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知识资本的分类、特点、内在属性及其周转过程等,并进一步分析知识资本化过程中的知识生产过程、科技转化过程和知识资本价值增值过程。

第二,构建科研机构知识资本的分析框架。科研机构具有不同于大学和企业研发机构的组织特性和功能,面对日益加剧的科技竞争,科研机构需要不断地动态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加快从知识到资本的转化过程,进而提高知识资本的存量与流量,不断积聚创新资本。针对目前科研机构知识资本分析框架缺失的现状,本书结合科研机构的自身特点,分析了科研机构知识资本的构成、主要载体、运行机理等,并分析了科研机构劳动力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特别是使用价值的转化和价值增值的实现流程。

第三,分析科研机构知识资本的形成机理及运行路径。科研机构是科技成果的发源地,也是知识的集合体,科研机构的知识资本形成和运行要遵循特定的规律。本书通过分析科研机构知识资本获取的前期准备、内外部转化等过程,揭示了科研机构知识资本的形成机理、路径等问题,为科研机构知识资本的评估测度模型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第四,构建科研机构知识资本评估测度模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研机构发展的顺利推进,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加速科研机构知识资本的积累与形成,是提升科研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科研机构的知识资本总量是衡量科研机构创新活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机构知识资本测度模型,并对知识资本总量及主要构成要素等构成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度和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书在对比分析现有三种知识资本测度与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从中国科研机构知识资本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内外已有知识资本的评估测度模型,合理选择评估因子和评价指标,分析构建符合中国科研机构实际需求的评估测度模型,建立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比较分析法和系统评价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在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后,按照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单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计算总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的程序进行分析处理,根据上述定性指标的量化、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和层次排序权重分析处理,最终得出关于科研机构知识资本综合价值的计算公式,形成综合测度模型。

第五,对科研机构知识资本化评估测度模型进行验证。构建符合中国科研机构现实需求的知识资本评估测度模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建立合理的量化指标,才能真正服务于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需求。在评估测度模型建构以后,还要验证其实用性,以满足中国科研机构知识资本测度的实际需求。本书以我国地方性大型科研机构——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为例,运用构建的知识资本评估测度模型的综合评价公式,选择其具有代表性的直属科研机构进行评估测度。测度结果一方面校验理论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为该科研机构的考核评估提供指导。

第六,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总结分析提升科研机构知识资本总量的方法与途径,为加强科研机构知识资本的管理和运营提出实操性方案。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实践的发展,因此,本书在对科研机构知识资本评估测度的基础上,分析科研机构知识资本的现实情况,根据模型验证的结果,为科研机构进一步提高知识资本总量、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出对策和建议。

总体上,本研究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出发点,对知识经济时代科研机构知识资本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探索提升科研机构知识资本总量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有效地对科研机构进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1]资料来源:Lief, 1997。

[2]资料来源:Roos, 1998。

[3]资料来源:Johnson, 1999。

[4]资料来源:潘旭伟、仇元福,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