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财政保障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社会急剧变迁,城镇化建设迅速推进,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城乡社会资源配置结构,还显著地改变了城乡社会文化意识格局。现代城市文化不断涌入农村,现代城市物质文明建设成果全面推向农村,以“差序格局”等观念为特征的传统社会文化逐步弱化,以“自愿平等”等市场观念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文化持续强化,现代社会的个体化观念不断崛起,甚至被国际学术界正在形成一个“自我的中国”(iChina)。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城乡教育意识生态开始重构,城乡教师自我意识和自我观念觉醒。面对城乡社会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村教师根据自我发展需求进行职业发展地域与单位的选择,引发农村优秀教师进城择校现象,造成农村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倾斜农村教师发展政策的颁布,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条件,切实提升了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然而,城乡社会发展融合不充分、城乡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实际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农村社会发展的弱势地位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环境条件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那么,究竟应通过什么样的政策举措来持续提升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师资的高质量均衡发展,就成为亟待需要破解的理论与实践难题。

《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财政保障机制研究》一书是马青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终期研究成果,该书以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以下简称“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为研究对象,采用主体利益需求分析视角,运用大样本调查和深度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城乡教师主体利益需求结构特征,从作为普通社会成员所具有的普遍性需求和作为教师角色所应有的特定性需求等方面,对基于主体需求的城乡师资均衡财政保障机制进行评价与构建。特别是,借鉴英国社会学家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所提出的中间需要概念,重新界定了教师基本需要的内涵范围,主张以需求满足公平为基础,从教师职业群体与其他职业群体、教师职业群体内部不同区域群体的需求满足公平性、教师职业特定需求满足公平性等层面阐释了作为教师职业的特定需求。作者认为应按照个人行为决策功能与能力对应原则,对城乡教师职业特定需求结构进行解构,强调社会文化整体性环境对教师职业特定需求形成与满足的影响。上述观点都是作者对教师政策的原理性探索,体现了教师政策研究的主体性文化取向,有利地回应了新时代城乡师资均衡发展的机制设计理念和需求结构满足问题。

该书注重教育管理机制的“结构”分析,关注教育管理机制设计的系统性,强调机制体系结构的功能性,关注不同机制之间的关联性、相容性和契合性。作者遵循“理论分析-需求关注-实践对应-机制改进”的研究思路,从“职业吸引力同等化、专业发展质量均衡化、专业施展机会平等化”三个维度构建了城乡师资均衡财政保障机制,从“配置、决策、评价”三个维度构建了城乡师资均衡财政供给机制。虽然这种教育管理机制的结构分析仍然存在着很多需要继续探讨的方面,但是对拓展和丰富教育管理机制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一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在马青教授《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财政保障机制研究》一书即将出版之际,作为他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指导老师,看到他能够秉持“不忘初心”的信念,毕业后能主动申请到西部工作,努力投身于西部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我既感到欣喜,也感到欣慰!本书的出版是他致力于西部教育的研究成果,更是他主动融入西部教育、贡献西部教育的实践成果,也反映了他敢于理论创新的努力尝试和志向追求。

籍本书出版之际,既向马青教授几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同时也对马青教授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期待,希望他能继续扎根西部教育沃土,深耕民族教育田园,结出教育理论硕果!

2020年5月20日

于长春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