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西北地区是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三省及宁夏、新疆两自治区。西北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主要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等。

西北地区有着中国最为广阔的地域。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太行山脉,南依昆仑、秦岭,北抵阿尔泰、长城一线,面积近255万平方公里。包括新疆、青海北部、甘肃、宁夏、陕西(不含岭南山地)五省区,人口约11850万人,居住着汉、回、东乡、土、撒拉、保安、裕固、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中国西北部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黄河流域地区孕育了灿烂深厚的华夏文明,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东西方的要道。蓝田发现的猿人化石,证明远在约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已经存在着人类活动。公元前8000—公元前4000年,许多氏族公社已定居于此。在这些文化遗址中同样包含着原始先民音乐生活的印记。

许多少数民族被称为“歌的民族”,很多民族地区被称为“歌海”“音乐的王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1991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共收词目9000多条,其中有5000来条是属于音乐类的。每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他们的民间音乐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西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经过漫长的社会历史与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本书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第一部分,开篇伊始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了阐述。首先,音乐与文化是分不开的,所以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分析,亦离不开对当地文化的分析。其次,对音乐的分析也离不开对音乐本体理论的掌握,因此对西北少数民族音乐学与相关学科、民族音乐与民间音乐、音乐体系、音乐类别、典型歌种“花儿”的艺术特征、山歌的音乐形态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对西北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藏族、裕固族、蒙古族、撒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多种音乐类型及其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阐释,然后选取其各民族代表性传统音乐作品进行了解读分析。这是对音乐微观层面的分析,可以帮我们更细致地了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第三部分,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传播以及教育进行了分析。音乐要不断地传承,离不开发展,离不开传播,更离不开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书的撰写重点突出以下特色。

学术性。在音乐学术研究中,特别是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既要避免用西方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中国音乐,“也不能用这一国家这一民族的音乐美学观来代替另一国家另一民族的音乐美学观,在评价中注意中西文化、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音乐文化本身的有机性,尊重各自的文化观、音乐观、美学体系和价值观”。然而,在20世纪初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期,我们中国音乐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尚未构建,于是就照搬欧洲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又疏于对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构建,长此以往就出现了用欧洲音乐美学观来代替中国音乐美学观,用欧洲音乐评价标准来代替中国音乐评价标准的情况。在这种音乐美学观和音乐评价标准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对中国音乐就丧失了信心,而存在“左看不顺眼、右听不入耳”的错觉,更谈不上构建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对此,我们只有以高度的学术自信,在重新认识中国人在几千年的音乐实践中所积累的音乐本体及其理论内涵、音乐文献和考古发现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的价值,并进行推陈出新的基础上,有批判地借鉴欧洲音乐及其理论体系的有益成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话语体系,才能改变完全按照欧洲音乐话语体系说话的状况,取得平等的话语权和评判权,以高度学术自信的姿态阐释中国音乐,表达中国人的音乐价值观、音乐评价标准,向世界宣扬中国音乐文化的创造性成果对人类音乐文化宝库的伟大贡献。唯其如此,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科学性。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史学、考古学、民俗学、人类学,以及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分析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进行分析,为本书的科学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包容性。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建设,本书着眼于中国新话语体系建立的宏观愿景,摈除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偏激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树立一种全新的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态观。本书侧重于探讨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内涵与文化依托,希望能引起重视并得以继承和发扬其主要部分,避免这一中国文化的精华受到进一步损失,使人类文化多样性生态平衡不至于因各种文化精华的丧失而遭到破坏。

尽管本书对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诸多理论、音乐事象等进行了分析,但是,因篇幅受限,对当代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涉及较少。当然,要想以一本书的形式完全涵盖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绝非易事,所以,在撰写过程中,虽极力丰富本书内容,几易其稿,多次修改,力求完美无瑕,但也未能面面俱到,巨细无遗。且难免存在疏漏和微误之处,还望各位同人斧正。本书亦可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希望有更多相关著作出现,为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音乐艺术这朵奇葩添妍加彩而做出贡献。

本书的出版,希望以此促进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普及与发展,使学者们更好地了解与继承西北传统音乐,进而推动国内地域音乐文化与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迈向纵深。

本书适合各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师用书和学生当教材使用,也是西北少数民族音乐学习、研究者的重要读物。

马希刚

2019年8月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