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主体与理论工作者主体

理论工作者主体作为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创新力量,具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标识。它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应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致力于服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方向,拥有着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将“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71],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72]。第二,应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理论工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根据实际创造出来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实际和具体实践,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理论上思考中国的现实问题,创造出符合中国需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理论工作者主体最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正如毛泽东曾指出:“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要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73] 第三,要不断地实现自身的群众化。理论工作者要成为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一定要做马克思曾经做过的那样的理论工作,即“马克思在实际斗争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概括了各种东西,得到的结论又拿到实际斗争中去加以证明,这样的工作就叫理论工作”[74]。这就是说,不是简单地沉浸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和学习,而是需要向社会做好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实际,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和实际生活,到广大群众中去向人民群众学习,广泛收集人民群众实践中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和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化。因此,理论工作者主体,是指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行动指南,并结合中国实际研究、宣传、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

在主体作用的发挥中,理论工作者主体的理论支持与政党主体的政治引领是在中国实践中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理论工作者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在政党主体的政治引领下实现的。政党主体虽然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着一定的理论使命,但其并不完全等同于理论工作主体的范畴。其作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对理论工作者主体起着根本的政治引领作用。因而,理论工作者主体的成员,需要在政党主体的领导下不断加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这是关系到能否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政党主体在行使领导职权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肩负着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研究、创新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等重要使命,可以说政党主体中杰出领袖也是理论工作者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在民主革命时期,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主体地位正是在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创新中形成的。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所创造的毛泽东思想,不仅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更成为那个时代下引领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思想,因而他们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的主要创造者和代表者。与此同时,对于政党主体中的一般领导成员来说,要做好实际的工作也需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和创新实践。具体来说,作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论也才有学好的希望。没有这个基础,就是说不识字,不能看,不能写,其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限于直接见闻的范围,这样的人,虽然也能做某些工作,但要做得好是不可能的;虽然也能学到某些革命道理,但要学得好也是不可能的”[75]。因而,就政党主体的整体性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要实现好、发挥好主体的领导,就要求“一般地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与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特殊地说,干部应当着重地研究这些东西,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加紧研究”[76]

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工作者主体作用发挥的动力源泉。理论工作者主体在坚持正确的政治领导和实践方向的同时,只有真正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导向和理论认识,才能总结好在那个时代条件下所形成的阶段性理论成果。因为,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77],但人民对实践的认识又总是具有阶段性的。因此,“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78]。这就需要理论工作者主体,要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期参与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形成符合中国化发展实际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正面向广大的工农群众,通过创作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和易于被接受的思想理论,不断地普及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思想水平,使人民群众得到他们“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79],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和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的良性互动。同时,真正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其本身有一个长期学习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因此,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群众意识。将自身原有的许多同马克思主义相抵触的旧思想、旧观点“推出去”,解决好马克思主义思想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真正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才能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8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5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2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6—57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9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99页。

[11]高清海:《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下册,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9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4页。

[14]田克勤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2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

[1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4页。

[1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7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66页。

[1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52页。

[20]《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页。

[2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13页。

[2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19页。

[2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8页。

[2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5页。

[2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00页。

[2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年版,第381—382页。

[27]《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469页。

[28]参见1938年11月6日《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第四条至第十条之规定。

[29]《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58页。

[30]王健英:《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历届中央领导集体述评》下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781页。

[3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469页。

[3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70页。

[33]《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年版,第270—271页。

[34]《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70页。

[3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52页。

[36]《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0页。

[37]《蔡和森文集》下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07页。

[38]《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

[39]《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47页。

[40]《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9页。

[4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50页。

[4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43]《张闻天文集》第2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189页。

[44]《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45]《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7页。

[4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02页。

[4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4页。

[48]《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9页。

[49]《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4页。

[50]《毛泽东选集》第2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页。

[5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1页。

[5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95页。

[53]《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97页。

[54]《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7页。

[5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09页。

[5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16页。

[5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0页。

[58]《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9页。

[5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页。

[60]《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3页。

[6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4—815页。

[6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8页。

[63]《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00页。

[64]孙关宏等:《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0页。

[6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8页。

[66]《陈云文选(1926—1949)》,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4页。

[67]《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2页。

[68]《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78页。

[69]《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0页。

[70]《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5页。

[7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72]《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51页。

[7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4页。

[7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7页。

[75]《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7页。

[76]《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2—533页。

[77]《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78]《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79]《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