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本研究的理论定位
已有研究从功能主义、利益竞争、观念建构和组织理论视角出发,对全球治理机制的变迁进行解释,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但也存在各自的问题和缺陷。同时,以上四种视角都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即回避了对于全球治理机制演变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的关注。
全球治理机制演变的动态性是指机制复合体的产生和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从过去通常认为的国家主导建立国际机制,到当前由多元主体共同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结构,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区区半个世纪的时间不算长,但这样的时间跨度已经足够将其视为一个长时间的机制变迁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暂时段内的制度跃迁。已有对于全球治理机制的研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对于长周期的全球治理机制格局的分析,而仅仅是在一个时间截面对制度格局的静态解释。这样的研究方式可能造成的缺漏和损失显而易见,因为忽视历史过程的分析很有可能导致人们只是看到了机制变迁的起讫状态,而忽视到更为丰富和真实的机制变迁过程,从而进一步导致抽象出与现实变化过程存在较大偏差的理论模型。
全球治理机制演变的动态性,进一步引发了全球治理机制的复杂性。已有对于全球治理机制格局的理论解释,都默认一种线性的变迁趋势,即从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治理向多元主体主导的全球治理变迁,这其中非国家主体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诚然,如果我们抛开历史过程的波折,仅仅将20世纪中期与当前相比,的确存在这样的线性变迁趋势。但是,如果将全球治理机制的动态性问题纳入进来,就极有可能会发现机制变迁的波动可能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在具体治理议题领域的长周期机制变迁中,国家主体、非国家主体很有可能是在交替主导着制度的变迁。而一旦将这样的变迁复杂性纳入研究,其背后有可能折射出的理论问题和对于机制变迁的理论解释,就必然会比静态的解释更为复杂和丰富。
在已有对于全球治理机制变迁的理论解释中,有一些是基于宏观层面的解释,例如功能主义视角的解释、组织理论视角下的组织生态学解释,从这些视角出发的解释,能够勾勒制度长期变迁的整体趋势。但从这些视角出发的研究,无法对机制变迁过程的复杂性做出很好的回应。另一些是基于更加微观层面的解释,分析主体的行动策略对机制变迁的影响,例如利益竞争视角的解释、观念建构视角的解释、组织理论视角下对于不同类型组织行动的解释。从这些视角出发的解释,能够对具体某个阶段的机制变迁作出解释,但却无法很好地解释全球治理机制在长周期内所显示出的机制变迁的动态过程。
无法解释全球治理机制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成为已有理论解释共同面临的重大缺陷。有学者指出,对于全球治理机制变迁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的解释不足,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研究领域发展的“瓶颈”(Weiss and Wilkinson,2014b; Coen and Pegram,2015)。Coen和Pegram(2015)甚至呼吁将与此相关的研究视为“第三代全球治理学者”的核心使命。在他们的研究议程倡议中,提出一是强调要敢于关注全球治理的复杂性,不要畏惧面对具体议题和具体情境;二是要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下研究治理体系变迁的原因、结果和驱动因素。
因此,本书对于全球治理机制复合体的研究,核心任务就是要对动态、复杂的全球治理机制演变做出解释,从而完成已有理论解释没有回答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理论发展目标,本书采取的研究策略是,回归到具体议题和具体历史情境中,对具体治理议题中出现的长周期机制变迁过程,进行因果机制解释。对于这样一种新的研究思路,Weiss和Wilkinson(2014b)对此做了这样的描述: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不同主体之间如何关联,理解治理主体的权威如何产生和变化,理解推动主体行动的理念或利益如何兴起和发展,以及所有这些因素如何在长周期中相互作用,最终如何影响与改变全球治理的制度格局。本书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就将采取这样的研究思路,对全球治理机制变迁展开研究,对已有理论无法解释的部分发展新的理论解释。
[1]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发起的“全球行政法”研究项目官方网站:http://www.iilj.org/GAL/default.asp,最近登录时间:2018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