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在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中加强高校党建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新理念,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理政方略。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理论思维,纵览古今中外,结合现实问题,对“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作了深入的阐释和解读,这对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事业发展中具有引领、促进和组织保障作用,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求真务实、主动作为,为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顺利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一 坚持创新发展,提升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4]当前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一是思想理论要创新。这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前提。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党员、教育师生。为此,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同时,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学科聚集的优势,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党建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推出更多有分量、有深度、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为党的理论的学习宣传多做贡献。二是基层要创新。这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基础。党组织的全部战斗力都在基层。伴随高校学分制、弹性学制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教师支部设置方面,要适应学校学科重组、院系调整以及科研工作的实际,依据有利于开展活动的原则,以系、所、中心为单位组建教职工党支部,构建教学科研、管理建设相结合的党建格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三是手段要创新。这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载体。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广大学生随时在网上已成为常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走在时代前列,主动迎接挑战,大胆探索将现代化科技成果引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机制,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 坚持协调发展,增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持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5]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弹好钢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在高校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必须发挥党委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通过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全校各部门之间、全体师生之间形成合力,最大程度地汇聚吸引有助于事业发展的力量,使之深度融合、协同作用,形成有机整体,有力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事业。二是善于统筹。高校的党建工作有时会出现多头并进的情况,为了避免工作“单打一”,一方面要研究同一项工作中各环节与整体的工作链条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抓住事关工作全局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另一方面要结合高校自身实际,研究不同工作相应环节之间的关联性,抓不同项工作的契合点和结合点,以其中一项工作的开展来“撬动”其他有关工作,促进上下贯通、左右连通和内部融通,形成协调推进工作的良好局面。三是保持稳定。高校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不协调、不匹配就容易出现不稳定事件。落实协调发展就必须以平安校园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维护校园稳定长效工作机制,防患于未然;同时,要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做好维稳处突的各项准备,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控制在校内,坚决维护高校的稳定。
三 坚持绿色发展,突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6]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不是一线生产,不直接和自然环境打交道,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我们国家未来的绿色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抓好课堂育人。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作用,在课程教学中,着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和环境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其次,要抓好活动育人。通过举办生态文明教育讲座、讨论会,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态环保活动,使大学生系统地了解生态文明知识,自觉承担职责使命,真正做到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最后,要抓好文化育人。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营造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与环保法律、法规相结合的和谐统一的制度体系,鼓励与校园生态文化相协调的思想行为,抑制与校园生态文化相背离的思想行为,以此强化大学生生态行为是非观念,坚定生态道德信念。
四 坚持开放发展,保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7]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比较相适应的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学习吸收他国经验,特别是借鉴一些已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多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开放中求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在开放中坚持自信、保持定力、坚守底线。特别是面对当前国际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国内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形势,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至关重要。要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加快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通过建立健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程和科学、高效的民主决策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好高校党委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和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 坚持共享发展,增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8]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人为本,必然要体现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成长和教职工发展的实际需要,将广大师生员工的期盼作为奋斗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和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作为自身工作的着眼点,真心实意地团结师生员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推动中心任务的完成。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以“任务”为中心的现象,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与情感表达,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任务,从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关心人入手,及时准确地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建立符合校情的师生利益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特别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等弱势群体,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好他们的教育服务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对待高校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党外知识分子,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关心照顾,使他们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能够团结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原载于《山东通讯》201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