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茶人之魅》作者马力,是中国茶叶学会会员,现任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理事,吴觉农纪念馆秘书长。他早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20世纪80年代我担任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时,他在上海市军天湖农场(安徽省宣城市)从事“两劳”工作,该农场大面积茶园产制茶叶,因工作需要,派他到安徽农业大学进行短期进修茶学,师从全国著名茶业专家陈椽教授。他将茶叶生产中的实践与问题,结合理论,刻苦钻研,取得显著成效,在制茶学和茶的审评检验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收获。我与他因茶结缘,我们退休后,在上海的茶事活动中再次有机会一起喝茶、吃茶、研茶、习茶、玩茶,成为茶友。
《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发现了茶具有“解毒”的功效。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用,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饮茶的国家,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茶文化,中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集天地于“一叶”的茶文化魅力,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与欣赏水平,把茶人、爱茶人们的智慧和精神引导到了一个高境界。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茶文化的发展获得了更大的活力,为弘扬中华悠久而优秀传统茶文化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重要的动力和作用。
“茶以载道”。茶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是中华优秀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般文化的表现,并具人类文明、人际融合的功能。以茶养德,既体现和平友爱和高洁宁静的魅力;以茶传情,又体现了以茶为纽带的人际祥和之气;以茶育人,还体现了爱茶人修身养性的素质,这亦充分呈现新时代的茶文化的深厚资源。也正如本书作者提及的陆羽在《茶经》中所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茶人之魅》内容丰富,既有良师益友的事迹,又有品茗识茶的文化,还有对中国茶业的观察与思考,充分体现了作者从爱茶人到茶人的40多载中,对国饮产生的深厚感悟和收益,坚持了全民饮茶、健康全民的信念,退而不休,继续为促进中华茶、弘扬茶文化贡献自己力量的精神风貌。
是为序。
并赋打油诗一首:时跨半世纪,书含四魅力。缘结中华茶,献与爱茗人。
王镇恒
2019年元月
(王镇恒教授:著名茶学家,曾任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