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农,天下之大业也。”“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小康社会的基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务农重本,乃国之大纲;乡村振兴,为邦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是“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顺应亿万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针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在观念上、认识上以及工作部署上的重大创新,体现了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四川既是农业大省。2018年,四川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已达4426.7亿元,农业经济体量位居全国第二名,农业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有25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名,其中最主要的农产品有油菜籽、马铃薯、生猪等。全国每10头猪中就有1头来自四川,全国每10杯茶中就有1杯产自四川的茶山,全国每10斤菜籽油中就有2斤菜籽油是由四川的油菜籽榨取的,全国每10只兔子中就有4只来自四川,全国每10袋泡菜中就有7袋来自四川,全国每10个柠檬、血橙中就有8个来自四川。作为我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四川2018年该项的经济收入达16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四川农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其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共存。四川虽是“天府之国”,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历史的原因,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平衡,而且差距非常明显,乡村振兴的难度非常之高、挑战非常之大。四川既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之一。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时,对四川提出了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擦亮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要求,为四川乡村振兴事业指明了道路。
四川的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关键。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的四川有9121.1万农村户籍人口,同时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四川常年有250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大量人才随之外流。近年来,四川不断创新农村人才工作思路,打出“乡情牌”“事业牌”和“乡愁牌”,先后出台一系列鼓励返乡下乡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返乡农民工、企业家、大学生、科技工作者进入乡村投资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力量。目前,四川有1万余名农业企业经营者、9.9万余名农民合作社带头人、3.7万余名农技推广人员以及18.2万余名新型职业农民,这些都是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宝贵人才资源。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求相比,四川现有人才供给还远远不足,而且人才净流向城市的状况仍未改变,人才困境依然严峻。
四川乡村地域广、面积大、人口多,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并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差、底子薄,人才支撑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