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趣闻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章 在这些屋巷间

生活条件不断的得到改善,如今的小山村已经逐渐出现了外来商贩那尖锐而响亮的叫卖声,往日的宁静山村总会在不经意间被打破,这也为逐渐沉积的小山村注入了一股不可多得的活力,推动着小山村不断地向前发展与革新。

不久之前的小山村一如既往的宁静祥和,外来气息慢慢的渗透进来,逐渐的打破以往的部分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但是,不管过去多久,这些外来的东西始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本地的生活以及生产,仿佛在这些屋巷间存在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牢牢地束缚着,让其无法挣脱固有的生活圈子,到达一个新的圈子去发展以及壮大,甚至是做出改变。

作为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小山村,首先在最基本的建筑形制上就与这片山川息息相关。千百年来人们所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不过是将大自然中触目可及的木制或者石制材料进行简单加工,从而构建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遮风挡雨的东西,在最开始的时候甚至连最基本的装饰都不会有,这些都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才发生了些微的改变。今天我们在小山村所看到的杆栏式建筑形制也是经过了近千年的发展时间以来以农耕文明为最基本的生产方式的先民们在最开始的半地穴式的建筑形制上发展更新而来的,典型的杆栏式的建筑形制在大西南边陲的小山村里零次栉比,而且在不同的小山村还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以及特点。

小山村千百年来与外界比较隔绝的情况之下,本地匠人再原本的建筑基础上进行了少量的更细腻的发展,将原有的简单粗糙的杆栏式茅草屋进行了调整与巩固,再原有的建筑顶上盖上了充满山地特色的大青瓦。这样的瓦片与江南地区的小青瓦以及北方地区的灰瓦有着明显的不同,大青瓦相对呈现正方形,较厚实,重量以及提及远远大于小青瓦。这正是小山村居民在长期与自然进行搏斗与学习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专有的建筑材料。这样的大青瓦更适合于位于大江南面的西南山地区域。这样的大青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狂风对于房屋的威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房屋的防水性以及耐腐蚀性。到了今天,依旧在众多的新型建筑之中采用这种厚实的大青瓦进行房屋屋顶的翻盖。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今天的众多建筑所使用的大青瓦已经是进行过全新的设计和制作的了,比之前所采用的更加的实用。

也正是由于小山村处在一个相对比较闭塞的大山深处,才能够使得众多的杆栏式建筑得以保留,才让今天的返乡人在这建筑之中感受到那家乡的温暖的气息,这是当今时代下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所缺少的。

小山村的房屋之间所残留的并不多的的众多巷子更是像一条条时间脉络一般,清晰地记录着小山村发展变化的情景,走在那一条条混合着石块和砂石的石板道路上,走在那一座座油光发亮的石板台阶上,儿时的记忆逐渐涌上心头,少年的欢声笑语不时的透过这些留着巨大的空隙的石头缝里流传出来,萦绕在我的身旁,久久无法忘却。

小山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被逐渐城市化的钢筋水泥建筑所取代,原本油光发亮的充满回忆的石板路、石台阶也会逐渐被新时代的柏油路、沥青路所取代,传统的众多建筑技艺以及铺设工艺将会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工业时代被无情的取代。原本依靠这样一些技艺生活的老匠人们也会逐渐的因为失去了施展才华的地方而选择改行,慢慢的、慢慢的,传统的众多技艺与回忆都将只是在少部分的脑海里得以呈现。我们今天所心之所向的城市化的东西无情的摧毁小山村所保有的那一份宁静祥和。我们的记忆去哪里寻找,我们的童年去哪里追寻,后来的人们将去哪里追溯祖先的脚步以及历史。

今天的小山村,已经逐渐的丧失了作为传统的小山村应该具有的历史感以及沧桑感。更多的华丽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取代了以往的众多美丽的杆栏式建筑。原有的木结构建筑被无情的推到,没有任何一个人表示心痛与可惜,因为再这些推到房屋的人们脸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于过去的贫穷生活的于安历与解脱。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能够大起胆子将原本的木结构建筑推到进行现代的水泥建筑修造的一个决心就是一种发展的表现,就是一种彻底的和过去说再见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同时家乡人也以此作为家族是否具有发展性以及前进行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

儿孙满堂已经不能够作为一种衡量家族是否昌盛的唯一标准了,勇敢的进行老房子的改造才是一种全新的评判发展前进的最重要的条件了。原本的老房子以及老巷子成为了阻碍发展的东西了,原本的古老的技艺也成为了尘封已久的过时的东西而不受欢迎了。

当我们今天回首一望,小山村的古老的房子只剩下了那么孤零零的几栋屹立在山林掩映之间。袅袅炊烟渐不存在,鸡鸣犬吠寂寥稀疏。传统的小山村所应有的热闹景象不复存在,夕阳西下,灯影婆娑,只余下孤独的老人以及零星的黄牛孤独的行走在着宽阔而冰冷的柏油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