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六大纪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遵守政治纪律,必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条例》第五十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在本人主政的地方或者分管的部门自行其是,搞山头主义,拒不执行党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甚至背着党中央另搞一套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这是对不能“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行为作出的纪律处分规定。

党员干部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指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

《准则》的这段文字深刻地阐明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的重大价值。

作为一个有着9059.4万名党员、461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林晖:《中国共产党党员总量突破9000万》,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059.4万名,摘自新华网,2019年6月30日。,领导着一个拥有56个民族、近14亿人口的大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必须有权威,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马克思指出:“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31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版。马克思在这里所讲的“指挥”,就是领导。

领导要能有效地“指挥”,就必须具有“权威”。恩格斯在《论权威》中便明确地指出:“联合活动、相互依赖的工作过程的复杂化,正在取代各个人的独立活动。但是,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恩格斯《论权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51—55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他还以工厂生产、列车运行、轮船航海为例,论述了权威的必要性。他说:“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需的。”恩格斯《论权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5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恩格斯致保尔·拉法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97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有权威,才能保证全党令行禁止,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完成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新华社发,2018年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习近平: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推动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新华社发,2017年2月13日。

党的领导干部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016年1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一,增强政治意识。所谓政治意识,就是能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

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在研究制定政策时,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在谋划推进具体工作时,始终贯彻政治要求;在解决社会矛盾问题时,不忘注意政治影响。

第二,大局意识。大局,按照词典上的解释,是整个局势,整个局面。因此,所谓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来观察形势,分析问题。

党员干部增强大局意识,首先要牢固地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地从大局角度看问题,自觉地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谋划。

党员干部增强大局意识,就要在制定各方面的政策和进行决策部署时,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特别要把所分管方面的工作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衔接起来、统一起来。

党员干部增强大局意识,就要自觉服从大局。当前自觉服从大局,就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说得就是大局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捕鸟的人在捕鸟的时候发现,捕一只鸟,其实只用一个网眼。于是,他便用一个网眼去捕鸟。结果,他一只鸟也没捕到。

故事主人公只看到“网眼”这个局部的作用,而忽视了“网”这个全局的功能。最终让他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不能只看局部,而不重视大局。要学会从大局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吕氏春秋·察微》篇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春秋的时候,鲁国有一条法规:鲁国人到其他诸侯国去旅行,如果看到有本国的人在那里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等回国之后再到官府去报销,并领取一定的奖金。

孔子的学生子贡,在外出旅行的时候,看到有鲁国人在他国作奴仆,便自己掏钱把他给赎出来了。子贡回国之后,却没有去官府报销和领取奖金。

孔子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批评了子贡。孔子说:“你错了。你去官府报销和领取奖金,并不损害你的品行;而你拒绝到官府报销和领取奖金,则鲁国人以后再不会有人去赎人了。”

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子贡自己掏钱赎人而不去官府报销和领取奖金,这是为人仗义、品德高尚的表现。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受到孔子的批评?让人不解。

原来,子贡之所以受到孔子的批评,是因为在孔子看来,子贡的做法是“为小道而弃大道”。这样做的结果,是以后他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出来产生犹豫:如果自己垫钱把他赎出来再去官府报销领奖,人们就会说自己不仗义、不高尚;而不去官府报销,自己的损失谁来弥补?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便会假装没看见。

[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礼让其金。孔子曰:“赐(名子贡)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吕氏春秋·察微篇》]

明代的袁了凡在其所著的《了凡四训》中认为,孔子对子贡的批评,是“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

在袁了凡看来,孔子的确不愧为一代圣贤。他看事情,不看眼前,而看长远;不看一时,而看一世;不看一身,而看天下。能够透过看似高尚的表象看到深远的负面影响。

应该说,子贡的做法就个人来讲,无疑是正确的。体现了他的仗义、他的高尚。但是,对国家来讲,则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从客观上破坏了国家的法律。他个人的“小局”损害了国家的“大局”。

这个故事对于当今的党员干部来说,依然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这种意义是:看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必须考虑它对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看问题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必须考虑它对大局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不要因为个人的、地方的、部门的“小局”而破坏国家的“大局”,“小局”一定要服从“大局”。

之所以要强调“小局”一定要服从“大局”,是期望党员干部能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第三,增强核心意识。核心的意思是中心;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言是主要部分。具体到我党提出的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

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明确地说明了增强核心意识的作用。

党员干部增强核心意识,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指出:“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中国共产党章程》也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党员干部增强核心意识,就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负责对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各级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执行到位。

第四,增强看齐意识。看齐,是整队时,以指定人为标准排齐。我党所提出的看齐意识,根据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规定,就是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党员干部增强看齐意识,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中央看齐,是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其根本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

党员干部增强看齐意识,要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就是要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齐,向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基本政策看齐,向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看齐。

党员干部增强看齐意识,要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在新时代,就要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齐,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看齐,向“五大发展”理念看齐,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看齐。

总而言之,看齐意识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