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组建村“学习小组”自家堂屋宣讲五中全会精神
本报讯 在黔西县甘棠镇芦茅村,有一个奇特的“讲堂”,它的主讲老师完全靠自学识字,已是89岁高龄,但是每逢开讲,长凳摆满了屋子,人头攒动,座无虚席。讲堂的主角叫何述怀,地点设在自家堂屋,11月8日,主题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村支书潘大明回忆,一周前,何老急匆匆找他要了几份登载有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的报纸。这样的场景潘大明并不陌生,每逢中央和省里有重大会议和决策,何老必会登门造访。是什么使何述怀钟情于讲述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何述怀说,以前芦茅村是个上访村,“好多人上访其实有点胡闹,是听信了别人对政策的断章取义,所以我就决定,学好讲好党的精神。”研究了一周,何老胸有成竹地召集左邻右舍的“学习小组”成员。这个小组,有上至78岁的老党员,下至十来岁的孩童。村里人说,这个“学习小组”成立快两年了,有十几名成员。
何述怀的讲述因材施教,对六七十岁的老人,他讲大病医保,对三十岁出头的妇女,他讲二孩政策,还会提醒小娃娃们“以后好好读书,高中教育就快普及了,国家不会让你们读不起书。”怎么讲好看似枯燥的政策?何老不按宣讲的惯常套路,“习主席的意思,用老乡的话来说。”
“绿色,种地不要用化肥去堆,把农家肥用起来;家门口乱倒垃圾,那不叫绿色,要搞干净;我们穿得精神,就是人的绿色。”
“共享,我这几十年的感受就深刻了,生病可以报销大部分了,老了可以领养老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都变成了现实。”
“开放,对我们小地方来讲,路通到了家门口,就是开放。”
何老口中的“五大理念”,着实接地气,打动着听者的心。中午11点半,几名听得有滋有味的村民不愿意离开,何老乐呵呵地留人,“吃过饭我们再接着摆。”
贵州日报(2015.11.11)
第31届贵州新闻奖二等奖
作品赏析
管倩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社会学硕士。
小故事讲大道理——接地气
该获奖作品主题鲜明,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也充分体现了把“政治正确”落实到实处。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有一个耄耋老人何述怀自发组织了一个“讲堂”,主讲的内容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何老成立的“学习小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好讲好党的精神”,通过自学,何老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归纳为很接地气的“五大理念”,让村民们更容易地吸收消化“党的精神”。耄耋老人组建村“学习小组”的新闻报道,用来自最基层的鲜活事例,生动地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该新闻报道内容真实,感染力强,社会效果好。体现“走转改”精神,记者把捕捉新闻的触角深入到社会最基层,选择偏远的黔西县甘棠镇芦茅村作为新闻报道的地点,走进农村基层,转变采访作风,改变写作文风,在新闻宣传实践中突出体现群众观点、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