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侦察信号处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高技术战争早已将电磁频谱纳入重要的斗争领域,而电磁频谱空间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没有硝烟的对抗,早就没有了战时与平时之分。电子侦察就是电磁频谱空间最为基本和常态化的对抗方式。雷达释放的电磁波犹如一道道光束闪烁迸发,电子侦察系统就像藏在暗处的一双双睁大的眼睛,密切地捕捉着任何一道光,并努力探究光束的源头。

随着天线技术、射频技术、数字逻辑器件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侦察系统已经构建起了一整套“硬核”装备。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侦察的本质是认知,是反演,是在非合作的“偷看”中将未知的电磁辐射源认识得清清楚楚。这决定了电子侦察系统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大脑”,从抽象的、无序的、交叠的、似是而非的原始数据中揭示电磁频谱空间的真相。这些就是电子侦察信号处理要做的工作,是电子侦察系统发挥效能的核心软件的总和,是电子情报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

电子侦察信号处理是对数字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模式识别、雷达技术、通信技术等电子信息学科内容的综合运用,是面向复杂电磁环境解决信息获取和信息反演的重要难题,既存在众多复杂理论问题,也存在大量工程实际问题。本书对电子侦察信号处理涉及的众多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论述。在20世纪国内雷达专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作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国防科技大学敢于逆向思维,开始了“无源”探测(即电子侦察)技术的探索。几代人不断探索电子侦察信号处理的新机理、新方法,不断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攻克现实环境的严峻考验,形成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和丰富的技术方法,也培养了一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学科领域的科研骨干。

本书主要是将团队长期在电子侦察技术领域的特色研究成果及时加以总结,较全面地讨论了电子侦察信号处理的众多问题、概念、方法,主要包括雷达信号分选、无源测向、辐射源定位、脉内调制识别与波形估计、辐射源型号识别和辐射源指纹识别等。书中描述的方法大多已应用于工程实践,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充分的证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全书共7章: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电子侦察信号处理的概念、内容、研究现状和全书结构;第2章雷达信号分选,介绍常见的脉冲重复间隔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脉冲关联的PRI分选方法和基于递归扩展直方图的时差分选方法;第3章无源测向,介绍幅度法测向、干涉仪测向、旋转长基线干涉仪测向、时差测向和阵列测向;第4章辐射源定位,介绍多站测向交叉定位、多站时差定位、多站时差频差定位以及单站无源定位;第5章脉内调制识别与波形估计,介绍脉内调制信号模型,以及基于相位差分的脉内调制识别方法和基于脉冲积累的信号波形估计方法;第6章雷达辐射源型号识别,介绍辐射源型号特征参数提取方法和基于组合分类器的辐射源识别方法;第7章雷达辐射源指纹识别,介绍了雷达指纹特征的产生机理、雷达脉内脉间指纹特征参数的提取方法以及相关实验分析验证。

全书由柳征负责总体规划、统稿、审读和修改。第1章、第6章由柳征编写;第2章由柳征、马爽编写;第3章、第4章由郭福成编写;第5章由汝小虎、杨鹏编写;第7章由叶浩欢编写。

在此,要向对本书撰写提供重要支持的张国柱研究员、李腾高工、王健鹏高工表示感谢。同时,要特别鸣谢国防科技大学孙仲康教授、周一宇教授、姜文利教授、黄知涛教授多年来在电子对抗领域给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感谢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和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与帮助;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由于电子侦察信号处理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限于学术水平和经验,书中难免有疏忽、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柳征

2020年2月24日于湖南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