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王安国
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弟。熙宁初,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与兄政见不合,力谏新法,坐事夺官放归乡里。《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清平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1],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2],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释
[1]宫锦:此处喻落花。
[2]小怜:原是北朝冯淑妃名,宋人用来指歌伎。
辑评
清·谭献《复堂词话》:“‘满地’二句,倒装见笔力。末二句见其品格之高。”
点评
词写春末歌伎相思之情。上阕以景衬情,写春归的狼藉景象。南园一夜的风雨,摧残落红满地。春天无可挽回地离去了。词人想象莺儿的一春啼叫是为了留住春天,最终还是徒费心力。转折一层,将自己恋春意绪通过“莺儿”表达。下阕写“小怜”春日里的思恋。有了一度酒宴演奏“琵琶”的相逢经历,分手后就对飘零“天涯”之人相思不已。这种思恋居然是这么坚贞,不慕富贵,结尾二句隐隐点明此意。谭献认为这二句可以见出“品格之高”,未免拔高。其实,下阕只是词人的一相情愿,是词人良好的幻觉,是宋人写赠妓的常套。
附录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大梁罗叔共为余言:顷在建康士人家见王荆公亲写小词一纸其家藏之甚珍。其词即《清平乐》云云。仪真沈彦述谓非荆公词,乃平甫词也。”
晏几道
晏几道(约1038—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少年曾春风得意,词名早播。由恩荫入仕,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1074)因受郑侠案株连入狱。后出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晚年曾任开封府推官等。《碧鸡漫志》卷二称晏几道“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存《小山词》,《全宋词》录其词260首。其词主要内容大都是描写他个人由贵变衰以后的抑郁和失意后的悲哀,对往事的回忆和困顿潦倒的深愁,成为贯穿他词作中的基本旋律。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1]。去年春恨却来时[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3]。记得小蘋初见[4],两重心字罗衣[5]。琵琶弦上说相思[6]。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7]。
注释
[1]“梦后”二句:这两句是互文,即梦后酒醒楼台高锁,帘幕低垂。
[2]春恨:因春天的消逝而产生的一种怨苦情绪。却来:又来。
[3]“落花”两句:用五代翁宏《春残》诗:“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小蘋:友人家的歌女。
[5]心字罗衣:宋时一种领子像心字的锦绣服装,或说罗衣上所绣的图案类似小篆体的“心”字。这句以“小蘋”着装的漂亮侧面烘托其美丽。
[6]琵琶弦上说相思: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7]彩云:喻美女。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这里比喻美丽的小蘋。
辑评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近世词人,闲情之靡,如伯有所赋,赵武所不得闻者,有过之无不及焉。是得为好色而不淫乎?惟晏叔原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谓好色而不淫矣。”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
清·谭献《复堂词话》:“‘落花’两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末二句正以见其柔厚。”
点评
这是一首伤离怀人之作,同时也是对那段歌酒自娱生活的怀恋。起笔用逆挽手法回忆去年别时情景,写出一幅人去楼空、笙歌散尽的无人无乐的凄凉情景。“去年春恨”句交代了词人之所以要借酒浇愁、醉入梦乡的原因,以及醉酒后所梦见的内容。“去年春恨”承上,“却来时”启下,引出“落花人独立,微雨雁双飞”,点明春深的特点。花、雨、燕、人虽仍如去年,但人却“独立”于落花之下矣。离愁别恨的“恨”,于行间字里溢出,一种迷惘惆怅的失落感遂笼罩全篇。下片回忆往年欢会与别时最深的感受。其中忆念最深刻之点有三:首先是装束:“两重心字罗衣”;另一最深的印象是小蘋频的娴熟而又精妙的艺术才能:“琵琶弦上说相思”。同时,这里还写出两人彼此爱慕、倾心相知的深情。三是别时情景:“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首词构思曲折精巧,词语俊爽致密,对仗工整而又流畅自然,感情深婉含蓄。
附录
宋·晏几道《小山词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而君龙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于人间。”
宋·范成大《骖鸾录》:“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末利半开者著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萎,花过香成。蒋捷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晏小山词‘记得年时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1],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2],浮雁沉鱼[3],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4],断肠移破秦筝柱[5]。
注释
[1]消魂:黯然神伤。
[2]尺素:书信。
[3]浮雁沉鱼:喻书信无影踪。古人有鱼雁传书信的说法,鱼雁无凭,当然书信也就无由寄达。
[4]缓弦:缓慢伤悲的乐声。别绪:离别的愁绪。
[5]破:曲调名。古人以曲遍中繁声为入破。秦筝:古代一种类似瑟的弦乐器。相传为秦时蒙恬所造。
点评
今夜即使能够入眠,在睡梦中也无法摆脱相思的缠绕。在恍惚迷离的梦境中,反而没有了空间距离的隔绝,可以自由来往于“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寻找恋人的踪迹。以“烟水”形容“江南路”,既烘托出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特色,又写出梦境的模糊不清。不过,梦境又是无凭的。现实生活中与恋人分离、思念而不得见面的焦虑必然要渗透到梦境中,以造成梦境中寻觅的徒劳与落空,无法与“离人”相遇。自由驰骋的梦境居然也无法给词人带来安慰、满足,词人的一腔思念之情便无由寄托了。梦中的焦虑唤醒了离人,满目“惆怅”,今夜恐怕又要独对红烛,孤坐通宵了。晏几道的生活几乎都是让类似的相思离别愁绪所填塞满了,日夜思念,日夜凄苦,不得空闲。读者可以发现晏几道的感情是如此的单一,又是如此的深挚。从梦中走出,梦无法寄达自己对恋人的情感,在现实中词人便希望通过“尺素”书信诉说“此情”。但是,词人所爱恋乃至一相情愿所暗恋的情人,或者是萍水相逢的青楼妓女,或者是已经流落不知去向的友人家歌伎,他又能将书信寄往何方?又能向谁诉说这一腔的情感?究其实质,晏几道随时摆脱不了的愁苦是由于家境中衰、心理无法承受所带来的,这一点正好是词人不愿直接面对的。所以,他推脱说是“浮雁沉鱼”,不理解离人的心意,不懂得为人传达书信,“终了无凭据”。那么,排解愁绪的唯一方法是将“别绪”谱入“弦歌”声中,以音乐宣泄、寄达情思。这首词通过梦中、梦醒的时间推移,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将类似的情感以个性化的语言抒写出来,依然给读者新的审美感受。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1],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2]。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3]。
注释
[1]春梦秋云:喻指男女情爱之类的事,暗用楚王巫山云雨的典故。宋玉《高唐赋序》载:楚王游玩高唐,曾遇见巫山神女,自献其身。离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以此典故喻指男女之间的艳情事。
[2]吴山:俗称城隍山,又名胥山,在今杭州西湖南,为杭州名胜。这里指描绘在屏风上的江南吴地的山景。
[3]“红烛”两句:化用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怜:自我怜惜。
点评
李煜说:“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菩萨蛮》)对于生活境遇由盛转衰的被现实社会所抛弃的孤独悲伤者,值得回味的只有那缠绵悱恻的往事。这些美丽的往事如同春日里的美梦已经消失无踪,好像秋天里的彩云已经随风飘逝。每一次回忆,带来的只是不尽的哀伤与悲苦。这就是如此一首怀旧感伤的词。当与意中恋人分手时,必然有一场难舍难分的送别酒宴,在酒宴上又当然是醉不成欢。在朦胧的醉意中离别,一醉醒来,景物、人物已经全部改变,恍如隔世,唯有临醉前的依依惜别犹在眼前。词人“醒不记”的是究竟如何与恋人分手、以及分手之后又是如何挨过那孤独寂寞时光的。“聚散真容易”的叹息里包含了辛酸的无奈、痛苦、忧伤。既然不能入眠,下片则写词人无奈中起床后的活动。词人是在不断地寻觅,想捕捉到一些可供回忆留恋的生活细节或物品,以慰籍今夜的凄苦无告。然而,他寻觅到的只有“衣上酒痕诗里字”,这“点点行行”又再度牵引出词人此刻想努力排解的“凄凉”意绪。他只能对着长夜“红烛”,苦苦地煎熬着漫漫的时光了。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1],当年拚却醉颜红[2]。舞低杨柳楼心月[3],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4]。
注释
[1]彩袖:代指身着彩服的歌女。玉钟:玉杯。
[2]拼(pàn判)却:甘愿。拼,不顾惜。
[3]低:使动用法,这里指月亮的下沉。
[4]“今宵”两句: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剩把:尽把,只把。银釭(gāng钢):银灯。
辑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雪浪斋日记》:“晏叔原工于小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不愧六朝宫掖体。”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视永叔之‘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倚阑无绪更兜鞋’等句,雅俗判然矣。”
清·黄苏《蓼园词选》:“‘舞低’二句,比白香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更觉浓至。惟愈浓情愈深,今昔之感,更觉凄然。”
点评
这首词写词人与一位朝思暮想的歌伎重逢时的惊喜之情。上片回忆过去同这位歌伎一见钟情,相互爱慕,曾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某次酒宴上偶然相逢,这位女子就对词人格外垂青,“殷勤”劝酒。最难消受美人恩,词人因此也不惜一切地狂饮。更何况这种狂饮是在“舞低杨柳”的绝妙舞伎和“歌尽桃花”的婉转歌喉陪伴下进行的,酒不醉人人自醉。下片写长期分离之后难以割舍的柔情和重逢的惊喜。换头三句是重逢时词人面对恋人尽情的倾诉,“几回魂梦与君同”,这场景在晏几道众多离别相思词里简直太令人熟悉了。意外的狂喜使词人顾不得语言的修饰,代之以直白的诉说。由于重逢来得突然,两个人都怀疑这是梦境而不是现实。因为这样的情景在梦中见多了,往往梦醒便是一场空,词人害怕今日的惊喜转眼依然落空。结尾两句从杜诗中化出,加上“剩把”“犹恐”等虚词,便化质直为空灵宛转,别饶韵味,将长期分离的恋人意外重逢时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附录
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鹧鸪天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点评
这首词在《宋词三百首》第一稿入选,第二稿被删除。词写旅途思恋之情。离别对词人来说是年年要经历,甚至是日日要体验的,这当然是夸张,是词人生活失落的表现。词中抒情主人公是歌伎,词人是借歌伎之口倾吐苦闷。路途的迢迢使归期无望,也使相思“花笺”无处寄达。歌伎的自我告诫,事实上是无法自我控制的表现。
生查子
金鞭美少年[1],去跃青骢马[2]。牵系玉楼人[3],绣被春寒夜。消息未归来[4],寒食梨花谢[5]。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注释
[1]金鞭:用黄金做的马鞭。喻骑者之富贵。
[2]青骢马:青白色相杂的骏马。
[3]牵系:牵挂,挂念。玉楼人:指自己所思念的闺中女子。
[4]消息:指离人的音信。
[5]寒食:民间节日,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辑评
宋·曾季狸《艇斋诗话》:“晏叔原小词‘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吕东莱极喜诵此词,以为有思致。然此语本李义山诗:‘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清·黄苏《蓼园词选》:“‘去跃’二字,从妇人眼中看出,深情挚语。末联‘无处’二字,意致凄然,妙在含蓄。”
点评
这首词在《宋词三百首》第一稿入选,第二稿被删除。这首词还是在写别离相思,却十分典型地表现了晏几道对自己早年生活和地位的良好感觉。“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是词人为早年的自己在做自画像,他富贵,有气质,风度翩翩,是一位风姿卓越的贵公子。这样的佳公子,匹配“玉楼”绝色女子,可称郎才女貌,相得益彰。分别以后,双方难免都要牵肠挂肚,思念不已。上片回忆当年的相恋、离别及别后的思念。下片集中笔墨写眼前的相思。自从别后,一直没有恋人“归来”的消息,在等待中不知不觉又到了梨花凋谢的春暮寒食季节。当年两人一定是携手赏花、举杯送春,今日独处,备感孤独凄凉。何况,岁月无情,随着一年一度的“寒食梨花谢”,当年的“美少年”与“玉楼”人,也将无法躲避时光的侵袭,容颜渐老。思念至此,就更加盼望情人的早早归来。否则,“无处说相思”,寂寞难耐。结尾以“背面秋千下”的静止画面总束全篇,内心剧烈的活动遮掩其中,以静结动,别饶趣味。这首词语言清新秀丽,在直白的叙述中渐见深情,在晏几道的恋情词中别具一格。
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1],鱼雁音书少[2]。两鬓可怜青[3],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注释
[1]关山:关塞山川,泛指遥远的地方。
[2]鱼雁:书信。古代传说大雁可以传信,信件又往往装在木制鲤鱼中,故以“鱼雁”代书信。
[3]可怜:可惜。
点评
对意中女子的思恋,以直露的语言说出,同样能够感受到词人按捺不住的恋情。分别以后路途遥远,音尘难通,相思之情与日俱增,以至两鬓青丝改色。被恋情所折磨的词人,实在不能吞吐含蓄了,直接叫喊道:“只为相思老。”词人无数次自我排解、不断压抑的情感喷薄而出,最易引起有类似处境读者的同感。在这种明朗基调与直露情绪的支配下,下片写梦境也变得清晰可辨。梦中回到心上人居住的“碧纱窗”,词人立即将分手之后经历了无数次痛苦折磨而获得的最简单也是最正确的人生哲理告诉恋人:“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醒来之后发现一场空,那时一定更加痛苦不堪。晏几道这两首《生查子》风格十分相似,与晏几道的主体风格有相当的差异,可见词人风格的多样化。一位出类拔萃的作家,总是能够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表现出多种风格,晏几道也是这样。
木兰花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1]。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2],看尽落花能几醉。
注释
[1]艳粉娇红:喻指落花。
[2]直须:
点评
暮春时节,东风吹落花满地,一年之大好时光又将过去,离人在相思煎熬中又度过一春。“去年今日”点明思愁由来已久,自分手之后便是“碧楼帘影不遮愁”。这是“无理而妙”的表达。闺中人躲进“碧楼”,原意仿佛是要避开春日的花开花落,避免心绪的起伏波折。愿望落空后,便埋怨起“碧楼帘影不遮愁”。每年春残时候都要经历这样一番情感折磨,“到处登临”,相思流泪,清醒过来后仿佛感觉到不值得。离人因此开导自己及时作乐,饮酒赏花。故作姿态的自我排解,正说明了愁苦的深度。
木兰花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1]。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2]。紫骝认得旧行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注释
[1]彩笔:生花的妙笔。《南史·江淹传》载:江淹年轻时便以文章出众闻名天下,到了晚年的时候才思逐渐枯竭。据说江淹曾留宿冶亭,梦见一人自称郭璞,此人对江淹说:“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江淹于是从怀中取出五色彩笔一枝还他。从此,江淹作诗再也没有佳句,人称“江郎才尽”。
[2]“朝云”二句:用楚襄王游高唐遇神女故事。战国宋玉《高唐赋》载:楚襄王游玩高唐,曾遇见巫山神女,自献其身。离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朝云,这里代指自己喜爱的歌伎。
辑评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雨余花’‘风后絮’,‘入江云’‘粘地絮’,如出一手。”
清·沈谦《填词杂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著一实语,败矣。康伯可:‘正是销魂时候也,缭乱花飞’;晏叔原:‘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秦少游:‘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深得此法。”
清·黄苏《蓼园词选》:“首二句别后,想其院宇深沉,门阑紧闭。接言墙内之人,如雨后之花;门外行踪,如风后之絮。后段起二句言此后杳无音信。末二句言重经其地,马尚有情,况于人乎?”
点评
词写故地重游、寻觅旧日情侣而落空的满怀惆怅。上阕用两组景物含蓄表明当年的相聚与以后的分手,两相对应。往日相聚在“千秋院落”,闲暇自在,陪伴佳人,彩笔赋诗,那是一段甜美快乐的时光。分手之后,闺中人似雨后的残花,途中人似风中杨絮,各自忍受痛苦的折磨。上阕隐隐的对应关系安排得异常严谨,构成一种工整精巧之美。下阕写重访旧情。用“襄王春梦”的典故,喻旧情已不可寻觅。“紫骝”尚且识途,“嘶过画桥东畔路”,而让词人恋恋不已的歌伎,却杳无踪影。词人的落寞忧伤之情,洋溢于言表。
附录
宋·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
清平乐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1],画楼云雨无凭[2]。
注释
[1]锦书:相思的书信。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2]云雨:用“巫山云雨”故事,暗示男女艳情。
辑评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结语殊怨,然不忍割。”
点评
送别的宴饮,既痛苦又无奈。无论如何留恋,分手已经是即将发生的既定现实。虽然还有一些徒劳的努力,但依然“留人不住”。“醉解兰舟”的原因是企图借醉酒来掩盖离别的痛苦。一路春水,晓莺啼叫,离人恐怕都无心欣赏,只是纠缠于离思之中。上阕写离别时的情景,下阕离别途中的情思。“渡头杨柳”,飘拂送行,这个镜头在离人心中定格。沿途所见“枝枝叶叶”都在诉说着缠绵的“离情”。结尾两句出于怨恨的口气:其一是感觉到不会再有相见的日子,相寄“锦书”只能惹来无端苦痛;其二是词人也隐隐明白歌伎无情,“画楼云雨无凭”,移情他恋,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词人写离思,更多的是怜惜己身的四处飘零。
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1],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衾凤冷[2],枕鸳孤[3],愁肠待酒舒[4]。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注释
[1]旧香残粉:指春日里残留下来的花卉。喻旧日曾经与词人有过一段旖旎时光的歌伎。
[2]衾(qīn亲)凤:绣有凤凰图案的被子。
[3]枕鸳:绣有鸳鸯图案的枕头。
[4]舒:舒畅,通畅。
点评
家境中衰、晚景困顿,让词人充分体会到世态炎凉的滋味。这首词开篇就将这种世态炎凉的强烈感受叫喊出来。人“似当初”,他们在一起时曾经有过许多甜言蜜语或者海誓山盟,但分手之后对方就故意逐渐疏远,以至最终淡忘。“一春犹有数行书”,那是别后不久,歌伎对词人或许还有所企图。岂知词人晚景越来越颓唐,年纪渐渐老去,家境越来越贫寒,歌伎还能图恋词人的什么?自然是“秋来书更疏”了。旧日相好歌伎对他的搪塞、冷淡,使他伤感、愤懑不已。“人情恨不如”,凝结着词人多少辛酸的体会,多少次心理的挫折与打击。下片回到冷清凄苦的现实生活中。绣凤与鸳枕进一步刺激了词人。独自卧床,越想越凄苦,越想越怨恨,不如干脆起床饮酒解闷,“舒”理愁肠。对现实有了越来越清醒认识的词人对“梦”也不再抱以希望,“梦魂”往往“成虚”,只是给人平添愁苦。“和梦无”是世态炎凉教育的结果,然词人终究有点儿不甘心。连“梦”的安慰都失去了,反而觉得“梦”的珍贵。
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1],云随雁字长[2]。绿杯红袖趁重阳[3],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4]。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释
[1]金掌:用汉武帝铜人金掌的典故。汉武帝为求取长生,在长安建章宫铸造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仙人,铜人手掌托铜盘承接露水,供汉武帝服食。
[2]雁字:指在天空中飞翔的大雁所排成的一字形或人字形行列。
[3]红袖:指侑酒的歌女。重阳:民间节日,在阴历九月九。
[4]旧狂:旧日的狂态。
辑评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绿杯’二句,意已厚矣。‘殷勤理旧狂’三字五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意。此词沉着厚重,得此结句,便觉竟体空灵。小晏神仙中人,重以名父之贻,贤师友相与沆瀣,其独造处岂凡夫肉眼所能见及。”
点评
这首词写重阳宴饮所引起的复杂感受。开篇用汉武帝故事点明深秋季节,接句写北雁南飞,烘托气氛,同时带出思乡意绪。后二句借重阳饮酒进入个人身世的感慨。词人客居他乡,沦落困顿,心灰意冷,本无意于“绿杯红袖”,但主人的盛情难却,使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这使词人在客中稍微感到一些安慰,暂时抛开悲苦的情调。这样比较开朗的情怀,在晏几道词中是极其少见的。换头三句承此,词人借“佩紫”“簪黄”,点出重九时的风习,恍如置身故乡。正因如此,免不了又旧病复发:“殷勤理旧狂。”词人不甘心晚年的沦落,趁今日兴致高,努力试图恢复昔日的豪迈狂放。然而,即使“旧狂”发作,却早已不见当年兴致,结果只能是:“欲将沉醉换悲凉。”在这万般无奈的处境之中,词人叮嘱自己:“清歌莫断肠”。
六幺令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1]。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画帘遮匝[2],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掐。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昨夜诗有回文[3],韵险还慵押[4]。都待笙歌散了,记取来时霎。不消红蜡,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阑角。
注释
[1]远山:古代女子眉毛化妆的一种样式,称“远山眉”。
[2]遮匝:周围。
[3]回文:指抒写相思的文字。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4]险韵:作诗用韵部很窄的难押之字或不常见的僻字押韵,称用“险韵”。这可以表现诗人作诗的熟练技巧。
点评
这是歌舞酒宴之间赠妓之作,表现了词人偷香窃玉的狭邪心态。在“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的春末时节,酒宴间一位化妆成“翠眉远山宫样”的歌女,秋水横波,狂心荡漾,唱着“新翻”的妙曲,宛转美听。其意态、情态都向宴席间客人表明了“暗许闲人带偷掐”的色情暗示。其实,这一切是词人替歌伎揣摩与想象,表现的是词人的轻狂猎艳的心态。下阕写分手之后的情景,依然是酒宴间应景的揣摩。词人设想分别之后,便是相思情苦,书信往来,诗文互答。相思已极,就变得懒散,只是回味“笙歌散了”分手的那一刻。结句以“庭花”寂寞开放,写离人的孤独,委婉而多情态。
御街行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杨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1]?
注释
[1]人面知何处:语本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点评
词写一位曾经让词人倾心的歌伎,作者怀恋旧情,惆怅忧伤。上阕写当年与这位女子相聚的地点与环境。这位女子住在“街南”,家傍绿树。春天季节,柳絮如雪飞舞,杂花缤纷,词人与歌伎有了一段亲密的交往。分手之后,词人时而登上“北楼”,高卷“疏帘”,眺望“街南”。下阕写旧地重游,物是人非。当词人某年“晚春”再度“盘马”重访此地时,这里已经变得冷清寂寞。心爱的女子已不知何处去,只有青苔覆盖,落花纷纷,“香屏空掩”。旧情不可寻觅,词人的哀苦与落寞都体现在这幅人去楼空的画面之中。
虞美人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罗衣着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1],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注释
[1]赖:倚恃,倚仗。调弦:指演奏乐器。
点评
词写闺中相思。闺中寂寞,日常消遣基本只有两种:其一,倚楼遥望,盼望游子归来。昨夜天色如水,圆月清明,一望无际。月圆给离人以团聚的期望,月色给闺妇提供了遥望的便利。然而,期待再一次落空。其二,回到闺中,只有“调弦”解忧,独自落泪。“罗衣着破”,依然不愿换掉,显示眷恋之情深。“调弦”、落泪更写其情苦。离别之后,就是在倚栏遥望的期盼与在“宝筝”前落泪的寂寞中打发时光。
留春令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1]。手捻红笺寄人书[2],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3],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注释
[1]十洲:托名汉东方朔《十洲记》载:在八方大海中间,有祖洲、赢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所思念女子的居所。
[2]捻:用手指搓转。红笺:古代女子使用的粉红色的信笺。
[3]别浦:分手的水边。
点评
离别之后,各自天涯,只有在梦中有时归去。路途遥远,相隔如“十洲云水”,连梦也是依约模糊的。梦,也就很难寄托多少相思情怀了。“画屏”三句写游子,“手捻”二句写闺妇。闺妇则想通过“红笺寄人书”,表达遥望的相思情怀。思恋之深之切之苦,又无法完全用笔墨来倾诉。写游子梦回、闺妇书信,同时起互文作用,小词所表达的情思就更为丰富复杂。下阕想象闺中人倚楼眺望。楼下的别浦与流水,牵引出离别“当日”的无尽忧伤。这种忧伤一直延续到眼前,无法排遣,无法摆脱。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1],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2],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3]。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4]。
注释
[1]红叶黄花:枫叶与菊花。
[2]归鸿:传说大雁可以传信,故词人对其寄予希望。
[3]旋:不久。
[4]红笺:古代女子使用的粉红色的信笺。
点评
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一般都集中在春、秋两个典型的季节里。这是一首咏题之作,歌词内容与调名一致,写秋日里对远方恋人的思念,是词人代居家的歌伎言情。首句渲染了浓郁的秋色。红色的枫叶与黄色的菊花,是单调的秋天里的两种触目色彩,词人以此着意烘托“秋意晚”的季节特征。独居闺中的佳人禁不住“秋思”的侵袭,绵绵思念起离别在外的“千里行客”。不知行人何日回来,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归鸿”传书上。但是,望尽“飞云”,“归鸿”难凭,期待屡屡落空。对方既然没有写信过来,自己不妨以笔墨倾诉一下相思深情。设身处地着想,对方也一定是如此急切地盼望着自己的来信的。下片因此自然完成了过渡。整日以泪洗面,泪水用来磨墨,情深意重。渐渐写到动情深处,泪水已经干涸而继之以血,鲜红的血泪叫“红笺”失色。用极度的夸张,渲染内心的痛苦。痛苦到这种程度,恐怕无法下笔了。不知“行客”始终没有音信寄递是否也是这样的原因,因过分痛苦而无由表达。词中所有的感受都是词人自己的,但他却婉转代言,托之居家的恋人,以展示双方共同为情所苦。
满庭芳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凭栏秋思,闲记旧相逢。几处歌云梦雨[1],可怜便、流水西东。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寄征鸿[2]。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凄风。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注释
[1]歌云梦雨:用巫山神女云雨典故。
[2]锦字:相思的书信。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将织锦织成回文旋图诗寄之。
点评
这首词在《宋词三百首》第一稿入选,第二稿被删除。晏几道家境中衰,情场失意的时候占多数。这首词表达了对歌伎的幽怨,自己付出了情感,便祈求对方同等的反馈。事与愿违之后,无休的怨恨汹涌而来,这首词就是宣泄心中的不满与怨恨。虽然借歌伎之口叙说,表现的却是词人自己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