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
——《史记·秦本纪》
这是《史记·秦本纪》的正文。说秦是帝颛顼的后代。颛顼的孙女叫女脩。“女脩织”,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玄鸟生了一个蛋,女脩吞了这枚卵,然后就怀孕生了一个儿子叫大业。
《史记正义》及三家注说,颛顼是黄帝之孙,号高阳氏,大业是皋陶。《索隐》说:“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这句话怎么理解?秦人为什么认为自己是颛顼的后代呢?这是从母亲的世系往上追的,按照母家的世系就追溯到了女脩,所以认颛顼为他们的始祖。“非生人之义也”,即不是按照父系来算的。《索隐》中说:“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这句话意思很明显,秦人同时也认为少昊是他们的先祖。这又是按照什么来算的呢?是按照父系。所以,秦人既认少昊,也认颛顼。为什么说秦人认少昊呢?《史记·封禅书》主要讲帝王祭祀,讲到秦襄公立国以后,建立了西畤,“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自认为祖先是少昊神,少昊就是白帝。
讲到秦人的祖先颛顼的时候不得不引用考古材料,就是80年代在凤翔的秦都雍城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图2-1)。这是目前发掘规模最大的先秦古墓,是韩伟先生主持发掘的。长300米,深25米,挖了十年,发现280多个盗洞,挖到底之后小件出了3000多件。可惜该项考古报告一直没有出来。
图2-1 凤翔秦公一号大墓(采自雍城考古队资料)
这个大墓出土了一些秦的石磬(图2-2)。磬是古代一种悬挂起来的乐器,可以敲击发出乐声。秦的石磬三个边都是凹弧形的,这是不见于东方列国的一个特点,东方磬的边是直边。石磬上刻有字(图3),第一个字是“汤”,叫“汤汤氒商”,“氒”就是厥,汤汤就是水流的声音。古代的乐曲有《高山》《流水》。伯牙鼓琴,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汤汤”和“洋洋”意思一样,都形容流水。商就是有商音。古代有五音,宫商角徵羽,商音在五音里是比较高亢响亮的。
图2-2 出土石磬(采自雍城考古队资料)
图3 凤翔秦公一号大墓石磬铭文
“汤汤氒商,百乐咸奏”,就是各种各样的乐器一起演奏,气氛非常热烈。“允乐孔煌”,音乐非常热烈,“孔”是非常,“煌”是热烈的意思。“虎载入”,虎或者柷敔是一种虎状乐器,有的学者说是用木头做的老虎,背上有齿状的铻,可以止乐。一首曲子快演奏完了,要用某物来止乐,它就是止乐用的乐器。“又(有)载羕(漾)”,“”就是一曲最后的章节,尾声;“羕”是荡漾的意思,余音荡漾。
“天子匽喜”,天子是谁?肯定是周天子,当时能称天子的只有一人。这说明周天子到了秦国雍城这个地方。匽喜就是宴请的意思,这是宾语前置,即匽喜天子,秦公宴请了天子。“龚(共)桓是嗣”,“龚”是秦共公,“桓”是秦桓公,“是嗣”指继承。就是说周天子很高兴,承认了秦国国君继承秦共公和秦桓公的君位。诸侯即位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才是合法的,否则就是非法的,当时程序礼仪上要有这个环节。
这个国君是谁?呼之欲出,他是共公和桓公下面一代,我们一查资料,是秦景公。秦景公在位40年,时间比较长,也是秦国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年代属于春秋晚期。
“高阳又(有)灵”,帝颛顼号称高阳氏,秦公自己的石磬铭文里说,他的祖先神颛顼或者高阳在上天显灵。“四方以鼏(宓)平”,意思是秦境内四方得以安定,像鼎的盖子一样平坦。
秦景公一号大墓石磬铭文,这是考古学材料里的内证,即秦人自己认为的始祖就是帝颛顼。20世纪80年代发掘的材料可以证明司马迁说的没错。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秦本纪》第一句话即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所以,我们做考古的,越发掘越做工作,越觉得司马迁的伟大,越觉得司马迁说的是对的,越对他产生敬畏之心。他不但大方向是正确的,连细节都是对的。颛顼是东方民族,都城在帝丘,也就是河南濮阳。很多学者认为,这是秦人本来就是东方民族的铁证,因为他们是颛顼的后代。
还有学者想得更深。如陕西的古文字学家王辉先生,认为石磬上的铭文也可能是秦人攀亲,因为东周的时候有造神运动,各诸侯国都想和上古的英雄人物、上古的五帝攀上亲,拉上关系。秦人为了把自己和戎狄区分开来也要攀亲,这些铭文不是真实的历史反映,而是自己编造出来的一个神话。(1)
秦人一直自恃是华夏文明的一员。说秦人是戎狄其实没有太多的依据,秦人和西戎一直是世仇。不管怎么样,秦公一号大墓发掘出的这个材料对理解《秦本纪》第一句话非常有帮助。
玄鸟到底是什么鸟?秦人降生的先祖神话和商人非常类似。《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人一位女性的祖先简狄,洗澡时也是吃了一颗玄鸟下的蛋,就生了商人的始祖契。玄鸟就是黑色的鸟,这黑色的鸟到底是什么?《楚辞·离骚》王逸注:“玄鸟,燕也。”因为燕子的叫声是“乙嗌”。伯益也是取这个名字,和燕子的叫声有关系。有的学者说就是燕子;还有的学者说不是,燕子太弱,秦人尚武勇猛,祖先图腾不可能是燕子,应该是鸷鸟类的猛禽。持这种主张的,就是挖秦公大墓的韩伟先生,他是我们陕西考古界的前辈。
这个金箔饰片(图4)是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的秦公墓里流散出去的。大墓被盗得非常惨,很多文物流散到法国,被法国人收藏起来了,被吉美博物馆和一些私人藏家收藏。这个饰片很明显是鹰形或者鸱鸮形的。鸱鸮是什么?猫头鹰。现在中国人认为猫头鹰是不吉利的,但远古的时候没有这种观念。西方认为猫头鹰是智慧的化身,“黄昏夜色降临的时候,智慧的猫头鹰才刚刚起飞”。西方的文化很崇拜猫头鹰,在西亚和中亚的文物中猫头鹰并不罕见,东方文化从汉代以后认为鸱鸮是不吉利的。
图4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出土的金箔饰片
1994年韩伟先生去法国游历,在法国收藏家戴迪安家中见到一批来自甘肃礼县的金箔饰片。这批东西参加了法国大皇宫的年展,并出版了《秦族黄金》图录。韩伟专门撰写了介绍和研究文章。(2)这些金箔边缘上有钉孔,金箔富有延展性,需要锤揲才能成型,锤揲的痕迹很明显;它有模子,冲压之后锤揲,形成现在的样子。它原本可能被钉在什么东西上,有的金箔片上还残留木头的痕迹。韩伟先生认为,这是钉在秦公的棺材板上的。秦人所谓“玄鸟降生”,崇拜的就是这种猛禽,而不是燕子。
后来我们逐渐清楚了它的功能。这个饰片长度有50厘米,一共出了四对八件,一左一右,它是马胄上的饰片。(3)甲和胄有什么区别?甲是披在身上的,胄是头盔。当时马身上是有马甲的,马甲主要以皮革鞣制而成,讲究的话,皮革上会装钉青铜或黄金的饰片。马头上也有马胄,也钉有饰片;这种饰片钉在马面颊的左右两侧,正好成对。四对就是四匹马的马胄,当时一辆战车恰好驾四匹马。所谓“驷马难追”,就是指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这种看法受到其他考古材料的启发,比如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有芮国诸侯的大墓,墓葬里出土了青铜饰片(图5),不是鸟形,但大体轮廓外形相似,出土时是和马甲、马具放在一起。梁带村的这个饰片是铜的,钉在马胄上。由此,我们反过来推测大堡子山秦公墓的金箔饰片,也应该是马胄上的。秦国比较夸张,用金片子来装饰马甲。金片防御功能比较差,主要起到标志身份等级的作用。除了鸱鸮形的之外,还有其他形状的金箔片,可能是人或马皮甲上的饰片。所以说当时秦公气势不凡,身披黄金甲,腰悬金柄铁剑,座下的四匹马都蒙着金甲,视觉上给人的冲击力是很震撼的,这是当时显示他身份地位的一种手段。
图5 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的马胄饰片
◆ ◆ ◆
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史记·秦本纪》
这里讲到大费,大费就是伯翳,也作伯益。伯益帮助大禹平水土,舜就赐给大禹玄圭,玄圭就是青黑色的玉圭。“禹受曰:‘非予能成’”,这不完全是我的功劳,“亦大费为辅”,也得益于大费的辅佐。这是讲伯益的功劳。“帝舜曰:‘咨尔费’”,咨是一个语气词,“赞禹功”,你帮助禹平水土,“其赐尔皂游”。“皂”指黑色,“游”是旗帜上的飘带。“尔后嗣将大出”,你的后代将兴旺发达。“乃妻之姚姓之玉女”,为什么是姚姓之玉女,有没有人思考过这个事情?“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秦人的祖先是善于调驯鸟兽的,驯马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业,养马是古代的军国大事。
这里要注意一下,皂游和玄圭都是黑色的东西。这不是偶然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服饰尚黑,这是有传统、有来由的。“妻之姚姓之玉女”。《说文解字》说:“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舜出生在姚墟,是姚姓,那么姚姓之玉女和舜之间很可能是有关系的,也许是帝舜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大费。“舜居蒲坂”,帝舜主要活动在山西,在河东。秦人早期的时候和费这个地方有关联,费在今天山东的费县;和山西也有关系,因为娶的女子是姚姓,应该和舜有姻亲关系。看地图的话(图6),山东的费县在临沂市,位于山东的东南,这有可能是伯益的始封地。因此,很多学者认为秦人的祖先是东夷的一支也是有依据的。
图6 费县地理位置
2007年,朱凤瀚老师去香港见到了尧公簋(4),这件青铜簋对探索早期晋文化、晋国早期都城有重要的意义。这个簋的形制一点都不稀奇,是西周早期常见的样子:竖棱纹,双耳,耳下面再带两个小珥,圈足,饰兽面纹、涡纹、夔纹。关键是它的铭文里说:“(尧)公作妻姚簋,遘于王命昜(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图7)尧公就是作器者,因此叫作尧公簋。尧既是地名,也是人名,尧活动的地域在哪里呢?尧都就在山西襄汾的陶寺,在那里发现了大型的龙山晚期的古城——陶寺文化古城。我的大师兄何弩先生在那儿长期主持工作,他认为陶寺就是尧都。他的自信就像我们说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一样,虽然没有文字方面的确证。尧也是地名,在中国山西襄汾这个地方有一个人自称尧公,他的老婆姓姚,是不是证明了姚姓——这是帝舜的姓氏,老家在山西?这从西周早期的金文就能得到印证。
图7 尧公簋及铭文
其实,考古学家更关注铭文后面这句话。“遘于”,意指正好碰到,那么正好碰到什么事儿?“王命唐伯侯于晋”,王——周王,西周早期的王,到底是成王还是康王,争议很大,现在还没有定论。“命”即册命、分封的意思。“唐伯侯于晋”,唐伯是谁?晋国第一代开国之君是唐叔虞,周成王的弟弟。《史记·晋世家》里说,周成王小时候和唐叔虞一块儿玩,周成王就拿一片桐树的叶子削成了圭的形状——古代册命的时候都要有圭——把这个象征圭的东西赐给他的弟弟叔虞。唐叔虞因为他手上的纹路像虞字,所以名虞,他在兄弟辈里既不是老大也不是老二。成王说我封你为诸侯。天子无戏言,后来就把他封到了唐地,因此被称为唐叔虞。唐伯和唐叔是不是一个人?当然不是。伯、仲、叔、季,叔是老三,唐伯是老大。那么唐伯和唐叔是不是有关系?肯定有关系。唐伯是唐叔虞的大儿子。晋国的开国之君是唐叔虞,第二代就是唐伯,他还有一个名字叫晋侯燮父。周王把他改封到了晋这个地方,所以他就改称“晋侯”了。燮父曾辅佐过周康王。“唯王廿又八祀”,王的第二十八年。这里争议也很大,有学者说是成王的二十八年,这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有关联,涉及成王的纪年,成王的纪年又关系到康王的纪年,这就很复杂了。我们这里不讨论。
◆ ◆ ◆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史记·秦本纪》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为什么叫费的人特别多?肯定和山东费县有关系,因为当时的人名、族名、地名都是有关联的。“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这里头时间上断档太多了,大费相当于大禹时候的人,大禹是夏朝的开国之君。而到了他的玄孙费昌——玄孙是第四代孙,怎么就到了夏桀?所以,玄字不能解释为第四代,而是“玄之又玄”之意,不知道多少代。玄孙遭逢夏代的末代之君夏桀,去夏归商。秦人的祖先似乎脑袋后面有反骨,永远都投奔胜利者,所以秦人能发展壮大。他们一点都不教条,一点都不顽固,见谁赢了就投奔谁。“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商汤大名鼎鼎,商朝的开国之君,“御”字很重要,驾车的意思。我们做考古的人解读文献就要像刮探方、刮灰坑一样,一遍又一遍,真是要咬文嚼字。“以败桀于鸣条”,商汤灭夏,鸣条之战是很重要的,这说明当时的费昌是给商汤驾着车,战胜了夏桀,商汤当时是有战车的。
那么考古发现是这样的吗?中国古代的战车能早到夏末商初的时候吗?中国古代完整战车的最早发现是殷墟时期,即商代晚期,与商代初年前后相隔近二三百年。商代早期还没有完整的战车发现。所以,很多学者认为,马拉战车在中国出现,就是从商代晚期开始的,而且和北方青铜文化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之前有没有这方面的蛛丝马迹?也是有的,比如,1996年在河南偃师商城发现了车辙的印子,呈凹槽状,长14米。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就是说车子的轨距必须统一。偃师商城的轨距是1.2米,轮牙(轮子与地面接触的面)宽度20厘米,不可能是马拉战车。我亲手发掘过秦人的车子,轮牙的宽度一般5—6厘米,轨距一般到2.56—2.67米。轨距1米多,马没法拉,除非是双辕车,但当时中国不可能有双辕车。有学者推测,这个车辙的印子是人力推车或者牛拉的载重车。不要小看马拉战车,马拉战车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社会有巨大的影响,交通和战争方式都因此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甚至有学者认为,周人能灭商,就因为他的战车部队已经成为主力兵种,军队建制比商优胜。(5)
“大廉玄孙”,这个“玄”也有可能是指第四代。“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鸟的身子说人话?“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帝太戊是商代早期的一位王,商汤之后的第四代,仲丁的前一代。“吉,遂致使御而妻之”,秦人是祖祖辈辈善于养马,善于驾车,秦人的主业是“车夫”。
关于“鸟身人言”,有学者认为“鸟身”后面应断句,因为“鸟身”不是指鸟的身体,而是人身上有鸟的文身。(6)古代民族非常流行文身,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的古墓,冻土层下挖出来的干尸身上文着鹿和各种怪兽,所以秦人身上文着鸟是很正常的。“人言帝太戊”,有人告诉了帝太戊,“帝太戊”后面断开:“闻而卜之使御”单独成句。这样读起来是不是就通畅了?所以文献断句不同,意思就截然不一样。
这当然是一种解读。如果按照中华书局的标点本,是否就完全不可解呢?那也不是。在有关上古民族起源的记载里,神话与传说往往杂糅在一起,这些神话传说有其文化寓意,不能一概视为荒诞。前面讲到秦有玄鸟降生的传说,并以鸟为图腾,所以秦的先祖在传说中是人首鸟身,或鸟身人言,这是完全有可能的,甚至能得到考古材料的印证。
秦咸阳宫殿遗址曾出土一块空心砖残块(图8),阴刻一个神人图像,仅存右半身,头戴三个山形的冠,应是“三维冠”;圆脸、阔口、八字胡,右耳挂一曲体青蛇,右臂曲肘上举,手如鸟爪,有两趾;前方有一凤鸟,张口含珠,长冠后展,其下与神人连接处似乎有一谷纹玉璧;凤前还有张开的鸟尾。这块砖被命名为“水神骑凤”空心砖,是很妥帖的。《山海经》中北海之神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与砖画基本一致,差别仅在于后者骑凤,而不是践蛇。但凤凰也是神灵出行的坐骑,屈原《离骚》中就提到过。因此,砖画所刻应是禺强的形象。禺强既是北方、北海之神,又是水神;他是黄帝之孙,字玄冥,和颛顼是兄弟,也是颛顼的助手。《淮南子·天文训》说:“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按照五行学说,北方、水、黑色、冬季都是一体的,所以颛顼又是黑帝。秦人自认为是颛顼的后裔,对颛顼的祭祀可能比较特殊,在自家宗庙里举行。因此,在秦都咸阳宫殿或宗庙的建材上刻画颛顼及其助手的形象,既是认祖归宗,也有宣扬秦得水德的用意。(7)神人胸部正中有三根纵向平行线,两侧又有斜向上的平行线,表现的是胸椎骨和肋骨,类似于X光透视,是一种典型的与萨满教巫师有关的艺术传统。
图8 秦咸阳“水神骑凤”空心砖
“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这句话特别重要,说明商代的时候,秦人辅佐了殷王朝,世代都是贵族。只不过到了周初的时候站错了队,头领被周人杀了,后来又再度崛起。
下面我们讲到《秦本纪》中比较重要的一段话。“其玄孙曰中潏”,中潏以后,秦的世系是完整的,没有缺环。“在西戎,保西垂”,这个话很简短,意思却不明朗。“在西戎”就是在西方吗?“保西垂”,字面理解是西方的边陲,具体指哪儿呢?很多学者理所当然就认为,这个西垂就是秦人兴起的地方,在甘肃的东部。有学者比如林剑鸣先生在《秦史稿》里说,这是保商王朝的西垂,即渭河流域的关中。还有学者认为这个西垂在山西,我个人倾向于山西。
晚商时期,商人的首都在安阳殷墟,殷墟的地理位置在太行山东麓偏南一点,紧靠着它的西边就是山西,所以,说山西中南部是商王朝的西垂完全讲得通。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山西南部地区戎狄是很多的,《左传》说唐叔虞封到山西的时候“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就是模仿了夏代的制度,又沿袭了当地戎狄的习俗,这是晋国始封时期的国策,说明当时的晋国是有大量戎狄的。
“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左传》里也是这样说的。晋国“拜戎不暇”,初建国的时候要赶紧和周围的戎狄打交道、拜山头,因为晋国刚开始地方百里,势力还小,必须先和地方部族搞好关系,生存是第一要位。我个人倾向于中潏“在西戎,保西垂”是指在晋南,具体位置应该在山西临汾盆地。
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恶来”,一代生一代。“恶来有力,蜚廉善走”,文献比较夸张,说恶来能手裂虎兕,把老虎、豹子都撕了。老虎吃人,恶来力气大到能手撕猛兽,古人这么牛?我不太相信。“蜚廉善走”,据说是飞毛腿,日行千里。我的理解是蜚廉善于驾车,跑得快。后来蜚廉成为古代的风神,又和风结合在一起,《离骚》里说天帝出行时随从里就有蜚廉。“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蜚廉、恶来父子俩都是以他们的本领为殷纣王卖命,助纣为虐,是殷纣王的心腹大臣。所以,秦人本是商的贵族,商王朝不灭亡还好,一灭亡,其地位就急转直下了。
《史记·殷本纪》说“(纣)而用费中为政”。秦人的祖先老是加一个费字,有学者说非子的“非”也是通费,费中可能就是蜚廉,说法不一。“费中善谀”,善于阿谀奉承,“好利,殷人弗亲”,殷人不喜欢他这个人。“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喜欢背后说人坏话,“诸侯以此益疏”。这两个人都为商纣王卖力。蜚廉是商代历史中的人物,后来被演绎成风神。汉代画像石里有蜚廉:鹿的身子,蛇的尾巴,长两个翅膀。南阳汉代画像石里,前面有个人手里拿个东西,后面有个拿着灵芝的人在逗引蜚廉(图9)。汉代人相信蜚廉就是风神,汉武帝时曾经在长安建蜚廉馆。
图9 汉画中的飞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