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周代形成的酒道礼仪

酒之蕴涵酒道兴起

西周时期酿酒技术的逐步成熟和酒道礼仪的形成,在尊老重贤的中华传统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物质财富大为增加,从而为酒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促进了经济的繁荣,酿酒业兴旺起来。从提倡戒酒,减少五谷消耗,到加深了对酒的认识,使酒的用途扩大,构成了调和人伦、愉悦神灵这一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酒风气极盛,酒的作用潜入人们的内心深处,使酒文化具有了新的内涵。

周成王姬诵执政时,由于他年少,便由周公旦辅政。周公旦励精图治,使西周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的酒业也迅速地发展起来。

西周酿酒业的发展首先体现在酒曲工艺的加工上,据周代著作《书经·说命篇》中说:“若作酒醴,尔惟曲糵。”说明当时曲糵这个名称的含义也有了变化。

西周时制的散曲中,一种叫黄曲霉的菌已占了优势。黄曲霉有较强的糖化力,用它酿酒,用曲量较之过去有所减少。

由于黄曲霉呈现美丽的黄色,周代王室认为这种颜色很美,所以用黄色布制作了一种礼服,就叫“曲衣”,以至于黄色成为后世帝王的专用颜色。

西周时期,有个叫尹吉甫的,他是西周宣王姬静的宰相,是一位军事家、诗人、哲学家。他在成为周宣王的大臣之前是楚王的太师。一日朝堂之上,楚王派尹吉甫作为使者向周宣王进贡。于是,尹吉甫就带上一坛家乡房陵产的黄酒献给周宣王。

当时的房陵已经掌握了完整的小曲黄酒的酿造技术,当尹吉甫将房陵黄酒呈上殿后,开坛即满殿飘香。周宣王尝了一口,不禁大赞其美,遂封此酒为“封疆御酒”。并派人把房陵这个地方每年供送的黄酒用大小不等的坛子分装,储藏慢用。

从此,黄酒不仅拥有了御赐“封疆御酒”的殊荣,还被周王室指定为唯一的国酒。

西周不仅酒的酿造技术达到相当的水平,而且已经有了煮酒、盛酒和饮酒的器具,还有专做酒具的“梓人”。

酒曲 是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进行保温,米粒上便会茂盛地生长出菌丝,这就是酒曲。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是周代著作《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糵”。酒曲的生产技术在北魏时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在宋代已达到极高的水平。

西周早期酒器无论器类和风格都与商代晚期相似,中期略有变化,晚期变化较大,但没有完全脱离早期的影响,仍以青铜酒器为大宗,原始瓷酒器略有发展,漆酒器品类较商代晚期为多。

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贵族墓地中发现有漆罍、漆觚等酒器,色彩鲜艳,装饰华丽,器体上镶嵌有各种形状的蚌饰,是我国最早的螺钿漆酒器,堪称西周时期漆酒器中的珍品。

为了酿好和管好酒,西周还设置了“酒正”、“酒人”等,以此来掌酒之政令。同时还制定了类似工艺、分类的标准。周代典章制度《周礼·天官》中记载酒正的职责:

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醍齐,五曰沈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五齐”是酿酒过程的5个阶段,在有些场合下,又可理解为5种不同规格的酒。

“三酒”大概是西周王宫内酒的分类。“事酒”是专门祭祀而准备的酒,有事时临时酿造,故酿造期较短,酒酿成后,立即就使用,无需经过贮藏;“昔酒”则是经过贮藏的酒;“清酒”大概是最高档的酒,大概经过过滤、澄清等步骤。这说明酿酒技术已较为完善。

反映秦汉以前各种礼仪制度的《礼记》中,记载了被后世认为是酿酒技术精华的一段话:

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糵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忒。

“六必”字数虽少,但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全面,缺一不可,是酿酒时要掌握的六大原则问题。

到了东周时期,酒器中漆器与青铜器并重发展。青铜酒器有尊、壶、缶、鉴、扁壶、钟等,漆酒器主要有耳杯、樽、卮、扁壶。另有少量瓷器、金银器,陶酒器则较少见了。

《周礼》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周代实行飨燕礼仪制度,这一制度在周公旦所著的《周礼》中就有详细规定。飨与燕是两种不同的礼节。飨,是以酒食款待人;礼,是天子宴请诸侯,或诸侯之间的互相宴请,大多在太庙举行。待客的酒一桌两壶,羔羊一只。宾主登上堂屋,举杯祝贺。规模宏大,场面严肃。

这种宴请的目的,其实并不在吃肉喝酒,而是天子与诸侯联络感情,体现以礼治国安邦之意。

燕礼就是宴会,主要是君臣宴礼,在寝宫举行。烹狗而食,酒菜丰盛,尽情吃喝,场面热烈。一般酒过三巡之后,可觥筹交错,尽欢而散。

在地方一级,还有一种叫乡饮酒礼,也是从周代开始流行的。乡饮酒礼是地方政府为宣布政令、选拔贤能、敬老尊长、甄拔长艺等举行的酒会礼仪。一般在各级学校中举行。主持礼仪的长官站在校门口迎接来宾,入室后按长幼尊卑排定座次,开始乡饮酒礼。

豆 我国先秦时期的食器和礼器。像高脚盘,作为礼器常与鼎、壶配套使用,构成了一套原始礼器的基本组合,成为随葬用的主要器类。用豆之数,常以偶数组合使用。大汶口遗址出土过流行春秋战国时期的陶豆。开始用于盛放谷物,后用于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

在敬酒献食过程中,首先要饮一种“元酒”,是一种从上古流传下来的粗制黄酒,以此来警示人们不能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之后,才能饮用高档一点的黄酒。

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礼记·乡饮酒义》中说:

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引文中的“豆”,指的是一种像高脚盘一样的盛肉类食物的器皿。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乡饮酒的礼仪,60岁的坐下,50岁的站立陪侍,来听候差使,这是用以表明对年长者的组中。给60岁的设菜肴3豆,70岁的4豆,80岁的5豆,90岁的6豆,这是用以表明对老人家的尊重。

乡饮酒礼的意义要在于序长幼,别贵贱,以一种普及性的道德实践活动,成就敬长养老的道德风尚,达到德治教化的目的。周代形成的乡饮酒礼,是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也是酒道礼仪形成的重要标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链接

黄酒是我国汉族的民族特产,从汉代到北宋,是我国传统黄酒的成熟期。黄酒属于酿造酒,它与葡萄酒和啤酒并称为世界三大酿造酒,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事实上,黄酒是我国古代唯一的国酒。周代之后,历代皇帝遵循古传遗风,在飨燕之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宴会,如元旦大宴、节日宴、皇帝诞辰宴等。地点改在园林楼阁之中,气氛也轻松活泼了许多。而宴会上使用的酒只有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