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高手一样发言:七种常见工作场景的说话之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认识当众讲话的紧张基因

想要控制好当众讲话的紧张情绪,首要的前提是客观、理性、正确地认识紧张,只有知道了紧张从何而来和紧张的特点,才能去很好地适应它,释放它。

○ 紧张,是正常的、普遍的

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见各种会议、述职报告、竞聘演讲、座谈交流、餐桌应酬,等等。但是自己却往往没有讲话的机会,没有锻炼的机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做好当众讲话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克服紧张。

比如,有的人在私下一对一的场合讲话,特别能说,但是人一多,就不敢讲了;有的人和同事们聊天挺嗨,但一旦有了领导的加入,就很紧张,不会说了;还有的人,在台下明明准备得很好,但是一上台,就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说,说什么了。

关于紧张,心理学上这样定义:它是人类应对危机时的一种本能反应。人的身体,会对外来刺激保持警觉,一旦感觉到不利于自己的情况发生,就会出现肌肉紧绷、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等状况。这些反应,不需要大脑思考,是人的本能。

当面对众人讲话时,很多道目光直射自己,我们的身体会不自觉地启动防御系统,从而导致紧张的出现。可以这样说,当众讲话紧张,是绝大多数人正常的、普遍的心理反应。

所以,紧张不是能力不行,也不是性格内向,更不是“社交障碍症”或“讲话焦虑症”。不要因为紧张,就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形成负面的心理暗示。这是最愚蠢的。

○ 紧张,要控制而非克服

所谓存在即合理。紧张既然是本能反应,说明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适度紧张,可以让讲话者大脑兴奋、精神集中,为更好地发挥潜能做好准备。对于当众讲话而言,适度的紧张,表示重视听众,重视讲话。只要是在乎听众,想要讲好,想要给听众留下好印象,自然就会紧张。

我们要做的是,调整和控制“过度紧张”。如果因为紧张导致思维停滞、张嘴结舌,甚至面红耳赤、满头大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无法正常地将自己想讲的内容表达出来,那就需要控制。要通过具体的方法把紧张感降到一定程度,把“过度紧张”调整为“适度紧张”,让紧张成为助力,而非阻力。

○ 紧张源自“有需求,没把握”

紧张到底从何而来?紧张源自“有需求,没把握”。

什么是“有需求”?就是有所求。作为公务员,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当众讲话的机会是很少的,当然也就非常宝贵。大多数人“听”得多,而“说”得少。所以,许多人在讲话之前,不免会胡思乱想、浮想翩翩,“现场有领导,今天要好好表现,争取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这次讲话太重要了,千万不能犯错”“一定不能让大家小瞧我”,等等,这些都是“有需求”。换句话说,就是期望值很高。由此给自己带来了压力,而压力越大,就越紧张。

什么是“没把握”?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才能给领导和同事留下好印象;如何才能把话讲到点子上,讲到听众心里去。或者拿不准自己讲得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心中无数,心里没底。

一方面需求强烈,另一方面没有把握。这两者之间的落差,导致了紧张的产生。而且落差越大就越紧张。

○ 控制紧张的根本之道

那如何控制紧张?降低需求,提高把握。缩小“需求”和“把握”两者之间的落差。

降低需求,本质就是降低期望值,允许自己犯错,勇于接受自己不完美,保持一颗平常心。

久久小贴士

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一个美国人,职业是表演高空走钢丝。在一次表演时,不幸掉下来摔死了。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会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千万不能失败’;而以前表演时,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管成功或者失败的结果。”后来,人们把这种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患得患失的心态,叫作“瓦伦达效应”。

在机关里,如果太看重当众讲话的结果,太看重领导和同事对你的看法和印象,反而会影响当众讲话水平正常发挥。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次的当众讲话,真有那么重要吗?我见过好多人,讲话水平并不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有时候不善言辞还成为一种美德,被领导和同事评价为“成熟稳重,做人踏实”。所以,无限放大一次当众讲话的结果,那是庸人自扰。

提高把握,实质就是尽可能多地做准备。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所谓“××天生会说”的话。要想“人前风光”,就得“背后沧桑”。比如开会发言,如果对会议的内容和要求比较熟悉,提前也做了充分准备,那紧张感就会得到很好的控制,临场发挥也会更好,听众的反馈也更好,这样就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相反,准备不充分,临场紧张忘词或者胡说一气,听众反馈就不好,这样会严重打击讲话者的信心,甚至会留下心理阴影。所以说,充分准备至关重要。

那如何来做准备呢?

正确准备当众讲话的三字口诀是:写、背、说。

——写稿子。在准备讲话稿时,先逐字逐句地把讲话稿写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厘清思路。

——背稿子。不是逐字逐句地背稿子,而是要把讲话稿的关键内容和讲话提纲背下来。

——说稿子。通过大量的练习,把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努力使表达更具现场感,更加生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