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冀州 豫州
阵前。
“喊土行孙出来。”
惧留孙在咆哮。那个孽障竟然背叛了师门,简直太可恶了。
“那是本帅的督粮使,阵前来不过是活动筋骨的,现在不需要他出战了。”
邓九公望着对面的惧留孙,冷笑道:“你阐教十二金仙被打死了一次,竟还敢出来?”
“这都是天意,成汤气数已尽,天下归周,邓九公你趁早弃暗投明。”
“我投尼玛行不?老子投了西周,哪个保我不死?”
邓九公大骂。
“都有天数,何必强求。”
惧留孙自己的命数都不能掌握,哪敢给别人保证。
“那我投西周又有何好处?”
邓九公说罢,直接回了大营。
惧留孙一看,对方竟是挂了免战牌。
……
骊山。
北麓。
“便是这里了都,土行孙你下去看看。”
“喏!”
土行孙晃肩人影已失。尹受感慨不已,这地行术果然神奇。
可惜,他人是学不会的,就算他现在元功八转,依旧无法变化土精之体。
变成尘土能做到,变成金属、火焰、水、草木、石头都没问题。
但是要变五行之精,那就就只有到九转的大道之境方可。
不多时,土行孙出土,奏道:“大王,下面果然有金系龙脉,龙眼也在此处。”
龙眼不是眼睛,龙脉也不是龙。而是长条状的地脉,地脉的之核心为龙眼,也就是镇元子所说的“七寸”。
“王贞,传孤王赦命,令邓九公拔营,来这里筑城咸阳,永镇雍州。”
“臣领旨!”
天使王贞领命而去。
待邓九公大军回来,尹受已然设计出一副城池建设图:“雍州侯,按图筑城,不得有误。”
“谨喏!”
邓九公领命而去。
“王贞,再去冀州传旨,让苏护大军征西。阻住姜子牙东进捣乱。”
“喏!”
王贞刚走,便有一道人前来,口称是申公豹国师邀来的九龙岛声名山炼气士吕岳。
“衲子拜见人王。”
“道长平身。”
尹受见吕岳气象不凡,很是欣喜。
“道长且先在骊山等候,不日便有冀州侯苏护前来征西。”
随后又嘱咐道:“那苏护生有反骨,若他父子反商投岐放他们去就是了。但他手下督粮使郑伦乃寡人钦定的冀州侯,道长请把他给看住了。”
“陛下放心,衲子先收他做个徒弟,必不叛商。”
吕岳淡笑,当即答应了下来。
……
冀州。
大禹九州,以九宫八卦、奇门遁甲、洛书为构成基本框架和格局。
九州九条地脉,地脉心核以九鼎镇压,攒洪荒之气运。
冀州的地脉龙眼在哪里?
这个是不用问的,也是最没有悬念的“北海眼”。
北海不是海,而是一片汪洋沼泽,叫做“平原泽”,为上古九泽之一。
尹受带着三个跟班儿,直接下到北海底,来到了妖师宫。
“冀州鼎呢?”
“大王,冀州鼎被你家老祖成汤挖走了,否则岂能留下这北海眼,禹夏社稷也不会落到成汤手里。”
说话的是陆压道君。他一本正经,不像胡说的样子。
“陆压,寡人从未见过冀州鼎。九间殿的那个绝对不是禹王鼎。”
“真的被人毁掉了。”
“谁?”
“太上老子,伊尹便是他的化身。”
伊尹是谁?
类似周武王的姜子牙、刘邦的萧何、刘备的诸葛亮、朱元璋的刘伯温。
他就是成汤的伊尹,辅助成汤灭夏桀建立了商朝。
伊尹活了百岁,服侍: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
伊尹被尊称号“阿衡“,乃成汤国师也!
“不可能的,冀州鼎未毁,这九鼎乃是一套勾连,毁一个余者焉存。”
尹受不信。这鼎必然还在老子手中,更可能是被挪移到了北海附近其它地方。
既破了禹王的气运,又不致九州崩塌。
“移一鼎而不毁九州,这个是无法做到的。若寡人推断不差,扬州鼎应该也移动了位置。”
这个推断是从平衡规则上出发的,跟阵法没关系。
西北东南相对,稍微动一点点,依旧能保持平衡。
北海东南岸,袁福通的都城。此时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
“就在这里,等郑伦归来,在这建设燕京城,永镇冀州。”
“喏!”
王贞应喏。他去冀州传旨后,便直接过来陪王伴驾了。
苏护的冀州只是一城,诸侯方国。并非上古九州之首的冀州。
大禹九州,徐、扬、荆、梁、豫、雍、冀、兖、青。其中以冀州为首。
何为首?
不是最大,不是最强,跟着些没关系。而是这九州按“人”道方位划分,西北的冀州乃是“人”的头部。
雍州、兖州为两肩,
梁州、青州为双手,
荆州、徐州为双腿,
扬州为“万劫无移大地根的擎天柱”,也就是西游记中的东胜神洲花果山。
为何如此排列?因为盘古大神就是头朝西北倒下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也是如此形成的。
还有一个原因,冀州的范围是太行山两侧区域,唐尧、虞舜、禹夏、商汤都发源于冀州,而且是主要活动区域。
一直到了“中丁”时,把都城从“毫”迁到“隞”,盘庚迁都到“殷”,天下的中心才由“河内”转移到了后世所谓的“中原”,也就是豫州。
自中丁开始,商朝的君主就开始频繁迁都,商朝频繁迁都,后人称为“殷人屡迁”。
但,迁来迁去都是在中原那块巴掌大点的地方转圈儿。
再也没有回到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以北的河内地。
按照朝廷史官记载,
中丁将都城由“毫”(商邑、商丘)迁“隞”(又称嚣,郑州),
到亶甲又迁到“相”(内黄),
祖乙迁都“耿”(河津),“庇”(邢台),
南庚又把都城迁到了“奄”(曲阜),
直到盘庚迁“殷”(安阳),商朝才算是安定了下来,国力趋于稳定,天下诸侯方国臣服。
到武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都是以“殷”为都城。
纣王东征莱夷、南征九苗后,天下诸侯方国莫敢不从,便将商都往南扩建到了沬邑(朝歌,其实在帝乙末期,沬邑便开始建设了)。
尹受穿越而来时,朝歌乃是包括“殷”、“沬”两城的超级大都市。
这也是“殷、商”的由来。
姓殷的,姓商的,都是“成汤”后裔,比如商容,他就是“早商”远支。
成汤至中丁,叫做“先商”;中丁至盘庚,叫做“早商”;盘庚至帝辛,叫做“玩商”。
……
尹受脑海中想了很多,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大商屡次迁都,不会跟豫州鼎有关系吧?”
很有可能,“先商”时期,其实商族基本没有对天下诸侯方国的控制力。
其,只不过是成汤带领商族部落推翻了夏桀的统治而已,天下诸侯并没有因为商族灭了夏桀,就归附商族。
这个有点类似:
申侯杀了周幽王(春秋战国),
项羽刘邦灭了秦朝(楚汉之争),
曹丕干掉汉献帝(三国),
石勒干掉西晋(南北朝),
朱全忠干掉李祝(残唐五代十国),
还有国父干掉末代皇帝(军阀战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下依旧四分五裂一样。
从商族真正变成商朝,其实应该从盘庚迁殷后开始算起,那才是真正的王朝。
豫州鼎在“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