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署书人墓志年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唐代墓志(代序)

魏晋之世,铭石与书翰分作两途。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记钟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铭石之书,其与章程、行狎两书载体不同,后者多施用简牍,或帛与纸,草法行势,未见掩失,而铭石之书,先必正书上石,然后镌刻,其形质便加华饰,即使高手名匠专心勾摹,亦不能称心如意,已下真迹一等。何况刻石此道,代有传习,著名如万文韶、邵建初,堪称世家,其手法各异,又自成规矩。米芾之“石刻不可学”(《海岳名言》)及近年来碑版刻手之议,自可见刻石对书法影响之大。然而,简牍易散佚,留存不便;帛、纸又无千年之寿,秦篆、汉隶、唐楷以及历代名家书迹,大都只能凭借铭石之书流传至今。

近年来,地不爱宝,各时代之简牍、帛书、纸卷和碑版时有发现,然以隋唐而论,墓志包括释之塔铭,可谓大宗,其出土如新,诸体皆备,又有未刻之朱书,且形制小,石质细,铭石刊石,并见便捷。精善者,较之丰碑巨碣,距真迹尤近。

唐代墓志向来为研究唐史者所重,不仅墓主之姓名、籍贯、生卒年月、官职履历和谱系以及撰、书、刻、立者之署衔,可征信以证史,而且撰文者有如上官仪(《张士贵志》)、狄仁杰(《袁公瑜志》)、崔沔(《崔泰之志》《王方大志》)、郑虔(《郑承光志》《郑仁颖志》)、李华(《田仙寮志》)、张楚金(《张景阳志序》《左光胤志》)、柳芳(《源光乘志》)、萧颖士(《贾钦惠志》)、陆据(《源衍志》)、韦应物(《李璀志》)、崔祐甫(《卢招志》《崔缊志》《崔众甫志》《崔夷甫志》《寇锡志》)、樊宗师(《樊涚志》)、裴垍(《孙君暨妻卢氏志》)、富嘉谟(《崔志》)、邵说(《李湍志》《崔祐甫志》)、钱徽(《杨□志》《杨宁志》)、于公异(《于申志》)和梁肃(《李涛志》《李涛妻独孤氏志》),皆为有唐一代著名文人学者,其文洵足以补充存世文学史料之或缺。其中,又有名书家之文,既具文采之风流,又见史料之信值,且并为新出,尤宜珍重。诸如:

薛稷《王德表志》,圣历二年(699)三月二十九日入窆,王景正书;卢藏用《薛氏志》,景云元年(710)十一月二十五日入窆,豆卢欣期正书;《甘元柬志》,详情不明,撰于中书舍人任上;

徐安贞《萧谦志》,开元二十三年(735)九月八日入窆;《张九龄志》,开元二十九年(741)三月三日入窆;

王知敬《哥舒季通葬马铭》(武德中,或以为赝品);

贺知章《戴令言志》,开元二年(714)十二月七日入窆;《封祯志》,开元九年(721)十一月六日入窆;《杨执一志》,开元十五年(727)九月三日入窆,杨汲正书;《王氏志》,开元二十年(732)十一月二十一日入窆;

吕向《豆卢建志》,天宝三载(744)四月十二日入窆,裴铉隶书;

李邕《崔沔志》,开元二十九年(741)十二月廿九日入窆前撰,大历十三年(778)四月八日迁葬,崔祐甫识,徐珙隶书;

刘升《魏靖志》,开元十五年(727)正月二十四日入窆,魏少游正书;

徐浩《陈希望志》,天宝八载(749)十月九日入窆;《张庭珪志》,天宝十载(751)十月入窆;

颜真卿《臧怀亮志》,天宝十载(751)四月二十一日入窆,疑伪;

吴通微《韩氏志》,永泰元年(765)九月十三日入窆;《李氏志》,大历三年(768)六月二十九日入窆;《冯氏志》,贞元三年(787)十月四日入窆,雷迅正书;《俱慈顺志》,贞元七年(791)正月十二日入窆;

张少悌《刘鸿志》,建中二年(781)十一月三十日入窆;

杨凝式《李德休志》,长兴三年(932)正月三日入窆,李光愿正书;《张季澄志》,清泰三年(936)二月十三日入窆,郭兴正书,张季鸾篆盖;《张继升志》,天福四年(939)十二月二十五日入窆,刘珙正书。

张庭珪、刘升、李邕诸志的出土,更是有助唐代书法史的研究,填补了书家无志的空白。

(一)

初唐

墓志自南北朝定型以来,其方形石(或砖)质,边长一般为五十厘米至一百厘米,常附有祔顶形志盖,并成一盒,为圹中重要附葬品,其性质虽与墓前碑石包括墓阙、神道、墓表一样,但刻制工艺日趋细巧,至隋益见精善,入唐更是焕然有文明气象。大凡刻石工师,门户既立,世代传袭,手法不允稍改,况且唐初书志人,多出技术人员,并为无名之辈。加上当时无论台省楷书手,抑或州、县书令史,也和工师一样,大都是杨隋乃至周、陈的遗民,书法积习未改,入唐后依旧故我。即使从贞观初年起,政府便设书馆授徒,置书科取士;唐太宗又力倡右军风骨;欧阳询、虞世南秉承睿旨敛入规矩,且教示楷法,其后,褚遂良又集欧、虞之长,高扬通变精神,终以瘦润华逸启开李唐门户,然而其影响之所及,教化之所致,时在武后朝,或更后,贞观年间尚未能及见东风之化雨,更遑论武德之书势,此也便是墓志书法每每附骥于社会书势而不克趋前之原由所在。综观唐初墓志书法,虽渐见端严俊朗,精密有加,贞观末年,也间有遒媚可观者出,然终是隋日格局,拙重或出北朝遗俗,秀劲或绍江左流风,其典型可称且著名者唯其昭陵八石,即:

《杨恭仁志》,贞观十四年(640)三月十二日入窆,1979年秋出土;

《长乐公主志》,贞观十七年(643)九月二十一日入窆,1962年出土;

《刘娘子志》,贞观十八年(644)二月五日入窆,1972年3月出土;

《王君愕志》,贞观十九年(645)十一月十四日入窆,1972年11月出土;

《薛赜志》,贞观二十年(646)十二月十四日入窆,1974年4月出土;

《李思摩志》,贞观二十一年(647)四月二十八日入窆,1992年2月出土;

《统毗伽可贺敦延陀志》,贞观二十一年(647)八月十一日卒,合葬于其夫李思摩之茔,1992年10月与夫志同时出土;

《文安县主志》,贞观二十二年(648)三月二十二日入窆,嘉庆年间出土。

其中《文安县主志》出土较早,其典丽华美之文章,工整有法之书品,尤著名于近世,陆耀遹《金石续编》卷四以为是志“书法在欧、褚之间”。朱翼庵《欧斋石墨题跋》卷二称“笔意极似《十三行》”,且有“唐志当以此石为最善,虽以《砖塔》之见称当世,予以为远不及”之谓。

至于署名欧阳询之《温彦博志》,赵明诚《金石录》第五七七不记撰书者姓名,《隋唐五代墓志汇编》第一册《北京卷》收有该志拓本,末题“银青光禄大夫,贞观十年六月,欧阳询撰”,不见并书两字,且与《唐代墓志汇编》贞观〇五二据周绍良所藏拓本录文有异。周氏之拓有“东北道招慰大使十年六月贞观检校太子右庶子”一行插入序后铭前,即连接“其词曰”后作同一行。末又题“银青光禄大夫欧阳询撰并书”字样,为一行。是或即觉罗崇恩《香南精舍金石契》所谓“此亦复刻本,然尚有典型,较前与近世之生造伪品远矣。其脱落处,或就空格补刊,当是不谙文义人据剪本、旧本入石也”者。按,温彦博卒于贞观十一年(637)六月,其年十月二十二日陪葬,新、旧《唐书》记之确凿分明,两引上石所书“十年六月”者,显讹。其实两石“脱落处,或就空格补刊”者,全如《萧胜志》之“刺史褚遂良书”六字,《刘智志》之“武功苏灵芝书”六字者,出自近人增添,盖画蛇之作,不足以征信。然此石不失为佳刻,楷书谨严有法,盖出自台省老手,亦堪可记述。

墓志书法一入高宗朝,渐见妍逸,至武周长安年间(701—704),尤趋畅朗,有唐一代新风,融入其间,秀劲宽博,已是华润有加,尽脱陈隋遗制。名书家始见参与,署书人姓氏者也并见增多,著名的便有敬客《王公砖塔铭》和欧阳通《泉男生志》两通。

《王公砖塔铭》,上官灵芝撰,敬客正书,显庆三年(658)十月十二日入窆,明万历年间出土。敬客,出自河东右族,事迹无考。此碑以秀雅见称于明清诸论书家如王澍、毛凤枝,至叶昌炽《语石》尤见推重,有“今世所珍者,莫如《砖塔铭》”之评。

《泉男生志》,王德真撰,欧阳通书于司勋郎中任上,调露元年(679)十二月二十六日入窆,1922年1月20日出土。该志书法精整,较《道因法师碑》后十六年,更见成熟,尤胜前碑,或以为即小欧之代表作。朱翼庵《欧斋石墨题跋》卷二曾与《道因碑》比较,以为“《道因》实步趋《皇甫》,此志则脱胎《化度》,兰台晚年书如有出世者,必可颉颃率更,与《醴泉》《温彦博碑》相出入矣”。又题诗称:“大欧《化度》小《泉君》,前者《黄庭》后《洛神》。想象母徐铭志美,幽光犹作九原春。”是志由险峻而趋入淳蓄,不独为欧阳通书入通会之典型,亦乃初唐书势善学欧体者风范之所在。

署名为武周朝名相狄仁杰所撰并正书的《袁公瑜暨妻孟氏志》,久视元年(700)十月二十八日入窆,1929年12月出土。狄氏虽无书名,但其书法精整遒劲,俊气逼人,足可窥见武周时代士大夫间的书法造诣。

其他不署名的墓志书法,著名的有《李文志》,麟德元年(664)二月十八日入窆,《梁师亮志》,万岁通天二年(697)三月六日入窆。又有其弟师暕志即《梁寺志》,朱宾撰,郑庄正书,垂拱四年(688)十一月十七日入窆,甚见称于《语石》)以及萧瑀两女《法乐志》《法灯志》二石,永隆二年(681)三月二十三日同时入窆。其峻利秀逸,或精严雅劲与端庄华丽,也堪称一代佳刻,为初唐名品。

至于昭陵陪葬墓志,尤其近年出土的诸石,精整可喜,除署名张玄靓正书上官仪《张士贵志》,敬客师正书崔行功《王大礼志》二石外,其他亦不愧出自台省书人之大手笔,信然如叶昌炽之言“唐碑渊薮”者。初唐墓志书法之典型,毕见具备,洵足以供后世之研究。谨录新出者如下:

《牛秀志》,正书并篆盖,永徽二年(651)四月十日入窆,1976年4月出土;

《段简璧志》,正书并篆盖,永徽二年(651)八月二十三日入窆,1978年出土;

《张廉穆志》,正书,永徽六年(655)二月九日入窆,1972年11月出土;

《韦氏志》,正书并篆盖,显庆元年(656)十月十八日入窆,1974年8月出土;

《唐俭志》,正书并篆盖,显庆元年(656)十一月二十四日入窆,1978年3月出土;

《五品宫女志》,正书并篆盖,显庆二年(657)二月十四日入窆,1974年出土;

《尉迟敬德志》,正书并飞白盖,显庆四年(659)四月十四日入窆,1971年冬日出土(其碑文出自许敬宗);

《苏娬志》,正书并篆盖,与其夫尉迟敬德志同时入窆,又同时出土;

《宇文修多罗志》,正书并篆盖,显庆五年(660)三月三日后入窆,1972年5月出土;

《郑仁泰志》,正书并篆盖,麟德元年(664)十月二十二日入窆,1971年出土;

《程知节志》,正书并篆盖,麟德二年(665)入窆,1986年4月出土(其碑文出自许敬宗,畅整正书);

《李震志》,正书并篆盖,麟德二年(665)十一月入窆,1973年5月出土;

《王氏志》,正书并篆盖,与夫李震志同时入窆,又同时出土;

《婕妤三品亡尼志》,正书并篆盖,麟德二年(665)十二月入窆,1974年9月出土;

《韦珪志》,令狐德棻撰,正书并篆盖,乾封元年(666)十二

月二十九日入窆,1991年出土;

《李志》,刘祎之撰,正书并篆盖,总章三年(670)二月六日入窆,1971年出土(其碑文出自高宗撰并行书);

《斛斯政则志》,正书并篆盖,咸亨元年(670)十一月十日入窆,1979年4月出土;

《赵王李福志》,正书并篆盖,咸亨二年(671)十二月二十七日入窆,1972年5月出土;

《燕氏志》,正书并篆盖,咸亨二年(671)十二月二十七日入窆,1990年5月出土(其碑文出自许敬宗,高正臣正书,万宝哲刻字);

《阿史那忠志》,崔行功撰,正书并篆盖,上元二年(675)十月十五日入窆,1972年6月出土;

《典灯志》,正书并篆盖,仪凤二年(677)十二月二十六日入窆,1975年出土;

《元万子志》,正书并篆盖,仪凤三年(678)二月十四日入窆,1978年1月出土;

《唐嘉会志》,正书并篆盖,与夫人元万子志同时入窆,又同时出土;

《优昙禅师塔铭》,正书,仪凤三年(678)六月八日后入窆,1979年出土;

《昭仪志》,正书并篆盖,永淳元年(682)十月十一日入窆,1979年出土;

《临川公主志》,郭正一撰,正书并篆盖,永淳元年(682)十二月二十五日入窆,1972年春日出土;

《安元寿志》,郭正一撰,正书,光宅元年(684)十月二十四日入窆,1972年出土;

《金氏志》,正书并篆盖,永昌元年(689)正月十三日入窆,1986年1月出土;

《三品亡尼志》,正书并篆盖,长安三年(703)九月二十二日入窆,1986年3月出土。

其中《尉迟敬德志》盖为飞白书,初唐之绝少见者,尤足以矜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