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TMS理论演进及评述
TMS最早是由韦格纳(Wegner)于1985年针对亲密关系间的认知交互提出的。[1]TMS理论自提出以来,在组织管理、社会心理学、传播学、信息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从最初对亲密关系组合、实验团队小组、产品开发团队、销售团队、管理团队等的研究,到现在的研究热点如虚拟工作团队、全球软件开发团队、维基协作团队、跨学科科研团队,TMS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容小觑的角色。
在1987年韦格纳的初始定义中,TMS被概念化为一个将个人记忆与团队内的交流过程融合起来的团队信息加工系统。之后的学者在定义TMS时更加强调其信息加工过程,如Hollingshead就将TMS定义为认知劳动对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的编码、存储、检索、交流的分工合作。[2]
TMS基于个人的认知过程发展而来。个人的记忆系统对信息的处理可以分为编码、存储、检索三个阶段,这与TMS的信息加工过程相同。除了依靠个人的内部记忆来获取信息,人们往往还借助备忘录、家庭成员等外部记忆(external memory)资源。要获取外部记忆,必须要知道哪些人(物)拥有哪些领域的记忆,这被称为元记忆(metamemory)。元记忆对于在TMS中了解团队成员的专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类比于计算机网络,韦格纳认为TMS的运作由三个过程构成,分别是目录更新、信息分配和检索协调。[3]目录更新(directory updating)是指团队成员了解其他成员所擅长的领域。团队成员领域分配的方式包括默认项、协商项、专家项和获取项。信息分配(information allocation)是指团队成员将信息传递给领域专家。[4]检索协调(retrieval coordination)是指团队成员从领域专家处获取信息。
Liang等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TMS的三个要素:记忆区分、任务协调和任务信任。[5]记忆区分(memory differentiation)是指团队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的专业化分工,任务协调(task coordination)是指团队成员有效合作的能力水平,任务信任(task credibility)是指团队成员对其他成员专业知识的信任程度。[6]刘易斯(Lewis)将这三个要素进一步归纳为专业化(specialization)、协调性(coordination)和信任度(credibility),并基于此开发出了得到广泛应用的TMS测量量表。[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团队认知思维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比如说团队心智模型(team mental model)、共享任务认知(shared-task understanding)、交互理解(cross-understanding)等。虽然都是研究团队认知的理论模型,TMS相比之下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理论起源来看,其他理论主要起源于心理学、行为学等,TMS则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思维对团队认知加工过程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从切入点大小来看,相较于这些理论,TMS理论显得窄而深,其他的理论融入了组织目标、组织策略、成员偏好等组织理论的内容,TMS只关注于团队内的认知分工与合作。从团队差异性来看,其他理论更加注重团队内部的一致性,而TMS更强调不同团队成员的分布式知识以及相关专长的异质性[8]。
[1] Wegner D M, Giuliano T, Hertel P T. Cognitive interdepend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s[M]. Compatible and Incompatible Relationships. New York, NJ: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253-276.
[2] Hollingshead A B. Cognitive interdependence and convergent expectations in transactive memor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2001, 81(6): 1080-1089.
[3] Wegner D M. A computer network model of human transactive memory[J]. Social Cognition, 2011, 13(3): 319-339.
[4] 张钢,熊立.交互记忆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 840-845.
[5] Liang, D W, Moreland R, Argote L. Group versus individual training and group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transactive memory.[J].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5, 21(4): 384-393.
[6] Moreland R L, Myaskovsky L. Exploring the performance benefits of group training: Transactive memory or improved communication?[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0, 82(1): 117-133.
[7] Lewis K. Measuring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s in the field: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3, 88(4): 587.
[8] 张钢,吕洁.团队心智模型和交互记忆系统:两种团队知识表征方式[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1): 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