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坚如磐石的大理想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理想信念是立党之基,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是党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集中体现。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团结一心、坚如磐石、初心不变,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个强大的武器。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共产主义理想将始终是我们的总目标,引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力奋斗。现在,全国9000多万党员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初心不改的担当,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直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理想信念是立党之基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行动引领和精神支柱,标志着政党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是党员政治觉悟、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其强大的目标吸引力、道德感召力和价值凝聚力,集聚了志同道合的人们为共同的事业不懈奋斗。只有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伟大事业才能获得不竭动力和强大支撑。
理想信念是立党之基。共产党是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行的政党。理想信念是党成立的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等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引导众多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克服艰难险阻凝聚在一起,缔造了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是党壮大的保障。理想信念是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理想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在党未来的发展征程中,共产主义理想将始终是我们的总目标,引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力奋斗。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到处是血雨腥风,中国革命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于低潮。这个时候,敢不敢继续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革命气魄。他们并没有被吓倒,坚信革命的未来是光明的。共产党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投入新的战斗。广大共产党人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对革命的胜利保持坚定信念。
在井冈山斗争中,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但也遭遇过较大的挫折。在遭遇挫折时,红军内部曾经出现过悲观情绪,对革命现状认识不到位。当时,有一部分同志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面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毛泽东对革命形势仍然充满信心,对革命前景满怀憧憬,信念坚定。他指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毛泽东对当时革命形势所做的正确判断、科学分析,表现出他对革命事业有崇高的理想,对革命前景有坚定的信心,并做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毛泽东曾总结革命的成功经验道:“世界上出现过许多类似的情况,在紧要的关头,就看你坚定不坚定,坚持不坚持。你咬紧牙关坚持一下,就可以取得胜利。对方熬不下去,挺不住了,他就失败了。我自己就经历过许多次这样的情况。”坚定信念,就是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当时,毛泽东确信“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对“革命山大王”——袁文才与王佐充满信任,在赣南、闽西成立了中央苏区,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的辉煌。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项世界性的奇迹,是一部史诗,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万里长征,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的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日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战士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长征精神,是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维护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万里征途中坚定理想信念、克服重重困难而萌发产生的伟大革命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蹂躏,共产党人仍然坚强不屈,胸怀民族大义,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守党的政治信念,保持党组织的政治独立性。1941年至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国民党顽固势力对根据地进行封锁,抗战处于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必胜的信念,依然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与国民党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由于敌人的封锁,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困难,党中央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发起了大生产运动。毛泽东、朱德等亲自参加生产。陕甘宁边区的军民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信念坚定,战胜了种种困难,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这一时期,共产党人始终胸怀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心怀建设共产主义大厦的理想,以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形成了独特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大批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远千里奔赴革命圣地,投身于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取得胜利,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群众看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希望。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在任何时候,坚定的信念都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柱。总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共产党人一直都对革命抱有必胜的坚定信念,对马克思主义抱有坚定信仰,“这种信仰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支柱”。
这是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1921~1949年,在党领导的革命中牺牲的烈士,有名可查的就达370万人。正是这些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革命先烈,以“愿拼热血卫吾华”的信念与行动,为中国今日之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信念是立党之基,更是每一个共产党人行动的指南。共产党人要时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作为毕生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用信仰之光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华美篇章。
把理想信仰刻在心中
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高举过头顶的信念。不管是在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烟中,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的困难挑战面前,共产党人以信仰作为自己的精神之基,以身许党,以身报国,忠心为民。从这些共产党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力量,并吸收这种力量,使自己面对坎坷,砥砺前行。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信仰是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坚持。大浪淘沙,唯真信仰不会被黑暗吞没,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1930年8月27日,临刑前的几分钟,共产党员裘古怀有感于“每一个同志在就义时都没有任何一点惧怕,他们差不多都是像完成工作一样跨出牢笼的”,匆匆写下《给中国共产党和同志们的遗书》,诠释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我满意为真理而死!遗憾的是自己过去的工作做得太少,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忘情地将墨汁当红糖吃。这种信仰的味道,才让血肉之躯拥有了超越艰难险阻的力量。思想上坚定忠诚,意志上就会坚韧不拔;理想上坚实熔铸,行动上就能坚定不移。
把理想信仰刻在心中体现在理论上清醒,信仰坚定离不开理论的坚定。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1918年8月~1920年夏天,青年毛泽东两次来到北京。在陈独秀、李大钊的影响下,他研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及大量相关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曾回忆说:“到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用理论筑牢了坚实的信仰根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传承精神基因、凝聚磅礴力量,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崭新的中国。
周恩来1919年在日本留学时,通过河上肇创办的《社会问题研究》了解了《共产党宣言》。1920年10月,周恩来赴法留学,与蔡和森等人一起继续学习《共产党宣言》。抗战时期,他随身带着的公文包内装有《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只要有空余时间就研读。1949年7月,他对陈望道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您教育出来的。”
朱德由一个讲武堂的普通学员成长为辛亥革命的先锋、护国战争的爱国名将,最后转变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青年时期,他创作《顺庆府中学堂留别》诗:“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通过这首壮烈的诗词,朱德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初心和宏大志愿。1976年,已是90岁高龄的朱德收到中共中央党校顾问成仿吾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如获至宝。他用了一整天时间,认真对照旧译本,重新读了一遍,第二天一大早,还登门看望成仿吾,称赞他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新译本通俗易懂,可以一口气读下来。有了好译本,才便于弄懂马克思主义。”
把理想信仰刻在心中体现在革命与建设的具体行动中。信仰愈坚定,人的革命意志就愈坚强。面对绞刑架,方志敏烈士大义凛然,在牢房里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中国革命的先驱马骏,从1927年起担负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的组织恢复和重建工作。在危险重重的关头,他总是说:“党既然给我这个任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不能知难而退。”不久,他被奉系军阀拘捕。面对敌人的诱逼和酷刑,他坚定地回答:“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叫我不宣传马列主义,不搞革命,这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1928年,马骏英勇就义。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始终坚守着一个革命先锋忠贞不渝的信仰。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涌现出许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坚定的模范人物——雷锋、王杰、焦裕禄、欧阳海、王进喜、赵春娥、蒋筑英、罗健夫、邓稼先……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鼓舞、感召着更多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奋斗。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55年回国。他怀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参与推动和领导我国导弹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工作,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和科研团队研究出火箭、导弹和原子弹。在研究过程中,他深深感到,这样的速度是他在美国不敢设想的。只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将梦想化为现实。这更加坚定了他的革命信仰。他常说:“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可谓肺腑之言。
把理想信仰刻在心中体现在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毛泽东指出:“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延安时期的街头,时常可以看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与农民并肩而行,无拘无束地聊天谈心。周恩来则到三五九旅家属驻地,召开孩子妈妈座谈会。朱德在“抗大”经常召集青年人席地而坐,与大家探讨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只见公仆不见官”,使得拜访延安的陈嘉庚感慨:“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周恩来是把共产党人的信仰同人民结合在一起的典范。1956年1月,周恩来说:我们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他多次强调要处理好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一切都要为人民着想。三年困难时期,许多省市严重缺粮,周恩来几乎每天晚上都找相关部门精心计算粮食安排,从晚上谈到第二天凌晨。有一次,他回到分别多年的延安,了解到人民生活很苦,含着眼泪说:“延安的小米哺育我们,使我们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延安人民还吃不饱肚子,我这个总理有责任啊!”
理想信念,这一崇高的词条,充满着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拳拳之心。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和浙江嘉兴,在一大会址追寻我们党的根脉,深情阐释“红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誓词激荡信仰,有着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的共产党人,矗立起民族的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时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充满浓厚的人文情怀。菲科议长问:“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是怎么想的?”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地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把理想信仰刻在心中体现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领袖的铿锵誓言,也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在共产党人的行列中,从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到李保国、廖俊波、黄大年,我们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不断铸就的。重温这些感人的故事,你会听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临终时向党组织的倾诉:“我活着,没有治好兰考的沙丘,希望死后把我埋在兰考的沙丘上看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这就是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刻在心中的真实写照。
唯有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我们将传承革命先辈铸就的伟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向前,向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矢志前行。
以行动彰显理想信念的力量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确立为最高理想。
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引领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源。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其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正因为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才保持了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党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力量,来自其指导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更来自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努力践行。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理想信念必须体现为每个共产党员的实际作为,才能有所依归、有其载体,才能真正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体党员:“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这表明,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是否真正牢固,不能光凭其话语来判断,而要靠实践来检验,要看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换言之,共产党人有没有理想,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不能自己说了算,要体现在行动上,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
在实现为民宗旨中彰显理想信念的力量。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也是检验一个党员是否真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标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体现在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日常行动上,必须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牢固树立起人民利益至上的意识,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决策部署必须顺民心、尊民意,真正做到“民之所欲聚之,民之所恶勿施”。必须在一切工作中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必须用“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工作的对错与好坏。
在践行苦乐观中彰显理想信念的力量。中国人自古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苦乐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准确把握和真正践行共产党人的苦乐观。但在现实中,有人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误解为“先吃苦,后享受”,认为吃过一番苦之后,就应理所当然地享受,导致身居高位者出现“年轻时吃了不少苦,有职有权之后就应该好好享受”的补偿心理和特权思想。这种错误的思想,对手中权力来自哪里、要为谁服务缺乏正确理解,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其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使命担当。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离不开艰苦奋斗。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教导广大党员:“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传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强调乐于奉献、甘愿吃苦。有人曾问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的杨善洲:“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回答:“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共产党人就是要‘自讨苦吃’!”不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多高,对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光荣传统都不能丢。不能淡忘了吃苦精神,思安逸、图享乐、求快活,更不能与民争利、与老百姓比享受。
在坚持廉洁品格中彰显理想信念的力量。廉者,政之本也。廉洁自律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更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能力再强,工作再勤奋,如果在廉政上出了问题,就丧失了根本。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清清白白做人,就是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准则……拒腐蚀、永不沾,决不搞特权,决不以权谋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这些要求为党员在廉洁自律方面划定了底线,其目的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方志敏一生恪守“清贫”,虽身居高位、手握大权,又掌握着巨额公款,但从不随便动用公家一块铜板,以至于身上连“一个子儿都没有”,因为他坚信“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焦裕禄同志曾经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方志敏、焦裕禄等都是廉洁奉公的典型代表,是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优秀共产党人。
在发扬牺牲精神中彰显理想信念的力量。每一个共产党人都曾经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具有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但远大理想要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努力拼搏不断奋斗,最终要体现在勇于献身的奉献精神上。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刘少奇同志说:“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党员,为了党,为了社会进化与人类解放,为了千百万劳苦大众的共同长远的利益而奋斗到底,直至终身,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是最值得。”周恩来也说过:“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从雷锋到郭明义,从黄大年到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他们都是理想高于天、责任重如山,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词,真正具有奉献精神、不惜牺牲自己生命、全身心投入实现崇高理想奋斗中的真正的共产党人。
马克思认为“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毛泽东强调“实事求是,力戒空谈”,习近平告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既要明初心、守初心,更要在“找差距、抓落实”中担使命。在新时代,只有每一个共产党人发扬钉钉子精神,把理想信念落小落细落实,才能在平凡而伟大的行动中,汇聚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共产党人的诗和远方
美好的事物总让人憧憬,就像近来许多人常说的“诗和远方”。“诗和远方”是相对“眼前的苟且”而言的,喻义为高远的精神追求。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正是这种信仰,让无数革命先烈摆脱庸碌生活和物质利益的羁绊,为了心中的“诗和远方”而不惜血沃中华;让众多党的优秀儿女抛却个人名利得失,为了信仰追求而甘于默默奉献,把毕生心血付诸党的事业和国家建设。
党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由小到大,从各种艰难困苦中走来,从接续不断的风险与考验中前行,从一个一个来之不易的胜利中积蓄无穷的能量,千千万万个原因,最值得思考与感悟的是信仰的力量。
建党初期,许多共产党员家庭殷实。如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千古绝唱的夏明翰,就出身豪绅家庭,毛泽东戏称夏明翰“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强多了”。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像这样的人都投身革命,就是因为有坚定的信仰。李大钊曾豪情万丈地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从容就义。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屠刀下的白色恐怖,血流成河,坚贞的共产党人没有屈服。恽代英说:“我们的理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了,那时世界多么美妙。”“我们吃尽了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以享到福中福。为了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我们是舍得付出一切代价的。”他牺牲时年仅36岁。
透过“托孤遗书”的内容,我们重温其背后的故事:1948年6月,因叛徒出卖,江竹筠同志被捕,关押于重庆军统集中营渣滓洞监狱,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她始终坚贞不屈,傲然宣告:“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1949年11月14日,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同志壮烈牺牲,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生动诠释了红岩精神。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风雪严寒,平均300多米就要倒下一个红军战士,但红旗仍然到达了陕北。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美国记者哈里森感慨地说:“阅读长征故事让人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连天烽火的抗日战争和排山倒海式的解放战争,许多共产党员倒在胜利门槛前,1921~1949年,统计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300多万。所以,真正的英雄就是这些只参与耕耘而不参与收获的人,如果没有信仰,你很难想象他们的坚韧与毅力。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许多共产党员为了“两弹一星”隐姓埋名一辈子;许多共产党员坚守在寸草不长的边关;许多共产党员在危急的时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多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如果要列一个名单的话,将会很长很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提出的长征“三问”:“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呢?”这“三问”,问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连接起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我们党的立党之基、力量之源和成功之本,发人深省。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面对“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面对“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平均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的严峻考验,疲惫不堪、缺衣少粮的红军指战员之所以依然选择前进,根本原因不外乎两条:其一,认准了红军是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穷苦人打天下的队伍,走的是一条要北上抗日、拯救中华民族、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希望之路;其二,认准了只要跟党走,就会有前途,“只要听从党中央的指挥,红军就能打胜仗”。而理想信念的最终体现和落脚点,就是坚信党的领导,坚信有“马列路线指航程”。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无论形势多么危急、环境多么险恶、斗争多么惨烈,红军将士始终保持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这是长征胜利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所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只要理想信念在,党的事业一定会成功。这是历史的必然。
信仰让人找到方向,提升了人生境界。在党百年的漫漫历史中,这么多共产党员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就是因为他们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认为自己为这样的目标而奋斗很有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有了这样的信仰,就会让人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能够做什么?”常言道,人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能增加生命的厚度,有了信仰,人就能增加生命的厚度。
信仰能够铸就坚韧毅力,让人充满力量。人生事业之成败,除了取决于各种各样客观条件之外,还受到一个重要因素的制约,就是有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有信仰的人,对待自己奋斗的事业会有一种坚韧性和持久力,能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迎难而上,冲破重重阻碍拨云见日。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红军长征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红军战士凭着对党、对革命的忠贞信仰,在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转战二万五千里,终于杀出一条生路,谱写了一曲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革命乐章。
信仰让人心胸宽广,更加乐观豁达。在党的历史上,许多共产党员面对各种艰苦卓绝的斗争仍然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如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同志,一生中历经坎坷,虽然经历三落三起的磨难,但凭着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用自己最初的信念与信仰,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信仰,能够解决人的眼界与胸怀问题。坚定的信仰,让我们的眼界更加宽广,在重重迷雾中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为我们观察世界、认识国情、把握大局指明了方向。
信仰能够塑造良好的精神世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说过:“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社会生活有两条线:法律线和道德线。道德水准是人类行为的上线,代表着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法律是下线,也是人的底线,限制着假、恶、丑等不良行为蔓延。信仰是一种标尺,能够让人守住法律线、提升道德线。百年来,多少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因为有信仰的支撑。
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才能坚强有力,无坚不摧;共产党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心胸开阔,勇往直前。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始终体现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当中,体现在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的担当作为之中。站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产党人更应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锐意进取、奋发有为,造福人民,以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赤胆忠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奋力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天地。
以理想信念照亮奋斗之路
理想信念绝不是虚无的概念和空洞的口号,而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党的宗旨意识的坚定不移。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方向。百年来,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百年来,共产党人坚守着这份初心和使命,前赴后继,披荆斩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拼搏。党正是凭着这份初心,带领中华民族踏上复兴之路,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理想信念如磐,不畏牺牲,创建新中国。在中华民族濒临危机的时刻,为求得人民幸福与中华民族独立,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展开斗争。面对敌人的一次次围剿和迫害,面对艰苦的生活,面对灭顶的绝境,中国共产党初心坚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和成果践行了初心和使命。
理想信念如磐,不畏艰难,建设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内部是长期战争遗留下的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外部是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中国共产党没有放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没有停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步伐,不畏艰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同时借鉴国际社会先进理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繁荣、富裕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理想信念如磐,不畏挑战,富强新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不畏挑战,开拓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步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性影响,百余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翘首期盼的富而强的中国正向我们走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正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情承诺。
以理想信念照亮奋斗之路,就要甘于奉献、不怕牺牲。面对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面对建设年代的艰难局面,他们激情燃烧、无私奉献;面对“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他们信念执着、从不消沉;面对改革开放的千钧重担,他们不畏艰险、勇敢担当。1929年1月29日,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偷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小井红军医院的130多名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重重包围起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红军战士们宁死不屈,谁也没有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最后全部英勇就义。据统计,自革命战争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牺牲,他们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无数英雄儿女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无数志士仁人凝聚在真理的旗帜下,实事求是以谋之,殚精竭虑以成之,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怀着一腔报国之志的邓稼先,在1950年取得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九天后,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选择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1958年秋天,领导找邓稼先谈话,告诉他“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与这项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没有丝毫犹豫地同意了。回家后,他只是简单地对妻子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以后家里的事就不能管了。从此他隐姓埋名长达28年之久。直到国家公开表彰“两弹一星”功臣,人们才知道这28年里,他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何等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蒋筑英,从焦裕禄、谷文昌到杨善洲,从雷锋、王杰到罗阳,从王进喜到郭明义……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用奋斗书写信仰,用鲜血浸染信仰,用生命守护信仰,正是有了这样的党员,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在中华大地描绘出气壮山河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崭新画卷。
以理想信念照亮奋斗之路,要清正廉洁、秉公用权,坚决抵制任何不正当利益的诱惑。中组部原副部长曾志一生清廉。井冈山斗争时期,出于革命需要,她将刚生下不久的男婴托付给当地人代为抚养。直到1952年,她才再次见到儿子石来发。出乎意料的是,曾志并没有将石来发留在身边,而是让他返回井冈山,并叮嘱他秉承革命遗志、造福井冈人民。石来发回到井冈山担任护林员工作,一干就是数十年。改革开放后,石来发之子向时任中组部副部长的曾志提出了“农转非”的请求,她不但不批准,还鼓励孙子要扎根农村做贡献。“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尽管身居高位,曾志始终初心不改,永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
以理想信念照亮奋斗之路,要一心为民、勇于担当。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公仆情怀体现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崇高性。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来就是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目的导向高度一致的。百年风雨兼程,百年奋斗不止,靠的是人民,为的也是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四个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党章中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人是完全的利他主义者,个人利益完全服从党和人民利益,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不顾病痛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奋力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谷文昌怀揣“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坚定信念,带领东山干部群众苦战风沙十余载,把荒岛变成了绿洲……从这些共产党员身上,我们看到,理想信念绝不是虚无的概念和空洞的口号,而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党的宗旨意识的坚定不移的追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这面精神旗帜的引领。点亮理想信念之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样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用理想信念指导自己的行动,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把心思用在推动改革发展上,把精力花在为人民谋幸福上,在神州大地上书写逐梦复兴的历史新篇。
用理想信念铸造辉煌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使党一成立就得以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起来,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路走到今天,有很多原因,其中理想信念坚定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奠定了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之基。百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不断创造辉煌的重要原因。
靠理想信念,成功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而成立,也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而发展壮大。其光辉文献——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对这一根本宗旨,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论述,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核心。邓小平强调,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正是这种由信仰而生的凝聚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的“真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建立后,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坚定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理想信念。正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靠理想信念,成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里,党始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29年中,我们党坚持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凋敝、满目疮痍的烂摊子,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经济制裁、军事威胁、政治孤立、外交压迫等压力,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开展科技创新,重视科学体系的建设,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对人类的贡献不大,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事非经过不知难。正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曲折,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依靠理想信念,“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成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从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与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关系,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赖以成功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归根到底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70多年的砥砺奋进,沧海桑田,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今日之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产品制造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近几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左右,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3%,GDP规模实现平均每八年翻一番,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不到3%的年均增速。我国财政收入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快速积累,吸引外资不断增加,已成为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主要的引进外资大国及对外投资大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正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继续前行。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改天换地”,从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到今天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些伟业都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纲领的引领下取得的。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之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更加璀璨迷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更加令人向往,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得到进一步巩固增强。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时常反复地思索,越是在心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所说“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对共产党员来说,就是“忠诚与信仰”“性质、宗旨和本色”,这既是党员干部的共同初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辉煌的关键所在,更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天,党无论是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夺取全国政权,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今天,西方许多人都在研究、追问当今世界发生的“中国奇迹”。其实,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和平崛起,有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等诸多原因,但真正的奥秘、核心密码,在于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和不懈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基于此,就能始终坚持党的宗旨本色,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制定正确的路线和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时代
远大理想是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党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党无精神不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借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经受住了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带来的风险挑战,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三次“伟大革命”,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为此,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献出了宝贵生命;无数党员干部为了实现崇高理想,艰苦创业、努力奋斗,洒下了辛勤汗水。革命战争年代,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在建设和改革时期,焦裕禄、王进喜……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高尚情操。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党能够走过百年的光辉历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成今天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就是因为始终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有这样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做保证,我们党在前进的道路上就没有迈不过去的门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特别看重理想信念的作用。他认为我们要想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他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坚定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是最和谐、最美好、最高级的社会。在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的强大感召下,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带领人民实现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历史发展到今天,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依然是我们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依然是共产党人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时代前行,风云变幻,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会过时,“两个必然”不会改变。全党上下只有深刻理解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保持理论的清醒与政治的坚定,有效应对“四大危险”,顺利通过“四大考验”。
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继续前进。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想,伟大理想铸就伟大辉煌。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已经内在地统一起来了。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就需要当代共产党人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以此激发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乘势而上、锐意进取,逐步把伟大理想变为美好现实。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抓牢抓好,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前进动力,使共产党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政治立场不变、政治方向不偏,守住自己的远大理想,守住自己的崇高信念;都能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都能不断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拥有美好的人生理想,而崇高伟大的理想,唯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实现。在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阶段,我们唯有胸怀“自信人生二百年”的奋斗豪情,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精神,才能够冲破一切艰难险阻,谱写出精彩华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伟大复兴。理想信念作为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坚守崇高的思想,以一份执着的信念去坚守我们内心的梦想,支撑我们做事的动力,共产党人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伟大事业有今天的成就,无不因为各级仁人志士胸怀信念,奋力打拼,生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坚守新时代信仰,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全面掌握这一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切实把这一科学理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今天的奋斗、明天的成就必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前进道路上,共产党人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激励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在接续奋斗中有效汇聚磅礴力量。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任何伟大事业,都始于理想,成于实干。在通向共产主义“接力赛”中,每一棒都是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在这个意义上,共产主义就在我们脚下,就在我们点点滴滴的奋斗之中。只有用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的激昂斗志,才能有效汇聚起实现远大理想和伟大事业的磅礴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