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18)我们都曾“报喜不报忧
很多时候,向父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我们都有过:跟男朋友分手了,怕父母担心,咬着牙一个人熬过最黑暗的时候,等着一切都过去了,才轻描淡写地告诉他们“我们早分手了”。做投资欠了一屁股债,还时不时给父母发个红包,告诉他们自己不差钱。工作上承受巨大的压力,每天累得跟狗一样,回到家父母问起,只是说挺好的,生怕多说眼泪就跑出来了。
说了也没有用,反正他们也不会懂,只会瞎担心,干脆就不说了。越长大,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跟父母的话越来越少。有时候觉得是他们思想不开化,不懂我们的世界;或许觉得说了也没用,只能让他们也跟着担心等等。但或许,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父母某种程度上是渴望被麻烦的,他们也渴望懂我们。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愿意跟他们分享我们的世界,展现我们的喜怒哀乐。
为什么我们怕麻烦自己的父母?我们对父母选择“报喜不报忧”,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因为我们一直这样做的同时,也意味着——“我只能和你们分享开心的事”——你在我眼中也是脆弱的,我不想麻烦你,免得你承受不了这一切。我爱你,所以我替你屏蔽掉一些负面的消息和事情,让你少操心,少介入。但事实上呢?因为我不敢在你的面前袒露我的脆弱,你在我眼中也变成了脆弱的人。
可正是这个顾忌,成了阻碍你说了你们也不会理解我。”——对彼此的关系不够信任。我们不愿意和父母分享脆弱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常常会认为父母不懂,或者是无法理解自己,所以干脆选择不说。
因为彼此成长背景的差异,加上观念的不同,想让上一代人理解这一代人的大部分想法,本身的确是存在一些难度的。我们不敢或者不愿意袒露脆弱的背后,其实是是对关系不够信赖。我们认为,我们只有表现优秀,做得好,才会被接纳。一旦我们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我们就让他们失望伤心,他们是不会真正理解我们的。其实,“报喜也报忧”在更多时候反而更能拉近我们和父母的感情。敢让父母担忧,才是真孝顺
人在这世界上生活,都是渴望被自己身边的重要人理解的,或者伴侣,或者父母,或者兼而有之。也渴望喜悦被分享,脆弱被分担。人是通过相互麻烦来建立情感链接的。被我们麻烦得越多的人,往往越亲密。我们可能很容易发现,朋友们比亲人往往更能理解我们。区别在哪里?因为我们和亲密的朋友沟通的多,什么话都敢坦诚相见。我们和父母之间也是一样的,只有通过经常的沟通和相互麻烦,他们才能够真正地了解我们处在什么状态,渴望什么样的关心。
有时候,为了让父母感受到一些“被需要”,我们甚至需要创造一些麻烦他们的机会。人老了之后不是少干事就一定好,能替儿女分忧,能被儿女麻烦,大多数父母是“一边喊累,一边心甘情愿被麻烦”。这是体现他们价值的方式之一。
父母不是朽木,他们也有成长的空间。我们或许可以试试,带领父母多了解一些我们的世界,相信他们的成长性。要知道,父母这个年纪的人,其实同样有很大的创造力的。除了相信他们有理解力,我们还可以主动带领他们接触新事物。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多和父母分享细节,多安排他们为我们“做事”,让他们感觉到这个世界他们不会的东西是可以学会的,他们是“被需要”的;如此,无论是他们还是我们,都能够从这种相互信赖的关系当中得到真正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