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木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我眼中的孙权

三国英雄,人们往往按照“青梅煮酒”的定式思维,重看曹操和刘备,而“审机察变,持保江东”的孙权,仿佛只配打打酱油。实际上,“生子当如孙仲谋”,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对自己的对手孙权发出了如斯感叹,孙权的智勇才略,不可小觑。

那么孙权到底凭什么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呢?

孙权的哥哥孙策,出了名的骁勇善战,外号“江东小霸王”,酣斗太史慈,大战严白虎,雄踞江东一片,收获了周瑜、张昭等一众人才,以一己之力奠定了东吴的基础。可惜,在他26岁那年,遭仇家射杀,英年早逝。临终前,他叫来孙权,给他佩上印绶,说:“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但是缺乏沙场磨砺,从之后发生的事情来看,孙权不止一次挥师中原,进攻魏国属地,均铩羽而归,尤其是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却被张辽的七千守军杀得人仰马翻,千百年后,被后人戏称“孙十万”。还有诸多大大小小战役,凡是孙权亲自指挥,都很少赢过。这些对于“年少万兜鍪”的孙权,实在算得上是他不堪回首的经历。

再来说说“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的这个遗言,应该饱含了他对孙权的两个殷切希望:一是举贤任能,二是保我江东。

孙权继父兄之业,时年十九岁。他十五而立,常跟随在孙策左右并参与内部事务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除了少年有为,孙权还有盖世武功,元好问有诗云:“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可见他的英武飒爽,他喜爱狩猎,常常骑马射虎。常以亲手搏虎为乐者,岂是等闲之辈?所以苏轼有诗云:“亲射虎,看孙郎。”

然而,在那样的乱世,要成就一番霸业,光靠一己之为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孙权谨记兄长“举贤任能”之教诲,并把这一核心竞争力发挥到极致。他以容纳百川的魅力使大批能臣武将为自己尽忠,让江东真正做到了人才济济。吕蒙虽然勇猛,不过在他人看来,也就一介武夫,但孙权看中了他,开始指点他读书,促使他变得有勇有谋,令鲁肃都刮目相看,在后来更是率领大军,利用谋略在麦城大败关羽。还有曹操率领百万大军讨伐孙权,孙权将此事全权交给与孙策情同手足,相当于自己的兄长的周瑜,然后便有了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

台湾学者柏杨说:“孙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可爱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之一。”此话不无道理。

孙权风趣幽默,喜欢与他人开玩笑。大将朱桓出征前,笑称只要摸一摸他的胡须,即使战死沙场也了无遗憾了。孙权竟微微地倚着案几,把脑袋伸了出去让朱桓上前捋须,朱桓感叹:“今天总算是捋到虎须了!”身为至尊,亲民到这等份上,着实是有几份可爱。

他还爱护臣下,提拔囚虏。凌统英年早逝,留下两个幼子,孙权把他们收养在自己宫中,视为已出。孙权占领荆州之后,将领官员全都归附,而潘濬却称疾不见。孙权亲自登门拜访,潘濬仍涕泪交横,伏床不起,孙权以楚地先贤为例安慰潘濬,又派人以手巾帮他擦脸,潘濬感恩拜谢,后被拜为辅军中郎将,之后又升迁至奋威将军。孙权这浓浓的人情味,让很多贤能志士为他赴汤蹈火,唯马首是瞻,真可谓“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力”。

有人会说,孙权不过是仗着自己有周瑜、吕蒙、张昭等等人才,算不上什么枭雄,不过是一个守家奴罢了。孙权虎踞龙盘在江东50年余年(东吴在他死后又传承了二三十年),现在的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湖北等地大部分都能纳入孙权的地盘,守一隅平安,难道就不是英雄所为吗?

纵观三国,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意欲一统江山;刘备是要“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而孙权呢?当初兄长谆谆教导的是“以保江东”,所以,窃以为,孙权的战略目标始终是以自保为先。孙权深知在战乱纷繁的三国时代,要立稳脚跟,一定要审时度势,不计一时得失,所以,他一会儿称臣事魏,一会儿又联蜀抗曹;既和于蜀,又不绝于魏;利用矛盾,善变权谋,都是为了自保图强,以实现其兄“保江东”的宏愿。

罗贯中说孙权是“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这是对孙权的极好的概括。孙权,19岁开始继承父兄基业,40岁称吴王,48岁称帝,至公元252年71岁时病殁。前后执政53年(孙权是汉末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他在位期间,“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当之无愧是响当当的一代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