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变现:如何发掘、利用自己的才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分析了一下干劲的实质——动机——首先,你是如何认知事物的

关于“动机”,我们再思考一下吧。

用比较专业的术语来说,动机由“认知”“情绪”“欲求”这三个要素构成。

先从“认知”说起吧。前文也出现过“认知”这个词。要弄清楚“才能”是什么,就需要先理解“认知”这个关键词。

打个比方,很少读书的人看到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等长篇巨著时,大概会觉得:“这么厚的书,怎么可能看得完!”于是,还没开始读就望而却步了。

其实,乍一看似乎高不可攀的难关,也可以通过“认知”进行克服。举个具体的例子。

比如说,你面前有一本500页的书,你想在20天之内把它看完,那应该怎么做呢?

答案很简单——每天看25页,20天就能看完。

25页的话,感觉不成问题。这样你才会产生兴趣:那就先来读一下今天的25页吧。

人只要意识到某件事是“自己能做到”而且“肯定对自己的人生有帮助”,就会付诸行动。

这就是“认知”。

其实,所谓“认知”也是因人而异的。有这么一件趣事。

我曾经和铃木明子1女士交谈过。——她参加过温哥华冬奥会和索契冬奥会,现在是职业花样滑冰选手、解说员、编舞师。2018年平昌冬奥会时,她曾担任花样滑冰项目的直播解说员。我听了她的解说,深有感触,就夸赞说:“你的解说太精彩了!”她听了却说:“我是第一次看奥运会呢,很开心。”我心想:她连奥运赛场都征战过了,怎么还会觉得看直播有意思呢?于是就问她。她回答道:“我现在才发现,奥运会不是用来参加的,而是用来欣赏的。”

我听了十分惊讶。只有参加过奥运会的人才说得出这句话。从小开始学习花样滑冰的铃木女士的“认知”里,奥运会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出场参赛”的。

认知不一样,对呈现于眼前的世界的看法和价值观也会截然不同,而且接下来的步调和行动方式也会随之改变。所以,一开始就要冷静而准确地观察“自己(孩子/部下)是如何认知事物的”,这点非常重要。

然后,如果能提供“自己(孩子/部下)觉得有趣的视角”,就能够随心所欲地操控动机。

1 日本花样滑冰女单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