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人生目标大不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男孩需要共情力和正能量

当我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交流会上讲述这个故事时,大家在听到米克哭泣的情节时,所有人都同情地叹了一口气。听众中也有曾经像米克一样的人,小时候敏感、天真、没有自信,他们尤其感同身受,就像所有有儿子的母亲的反应一样。其间出现了诸如“男孩们怎么如此残忍”之类的讨论。

接下来随着有关男孩的讨论继续进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大多数曾经像米克一样的人也回忆到,在自己人生之后的某个时期,他们变得像故事中那些年长的男孩一样。很多妈妈也承认,原本敏感的儿子在长大后,往往变得对其他男孩特别冷漠。

在一次讨论中,一位妈妈问在场的男人们:“你们这些家伙做这种事情能得到什么?你们到底图什么?”一位妈妈有两个分别是5岁和7岁的儿子,她说自己在家里和社区里多次看到类似的行为,令她烦恼不已。她还说:“我丈夫就以这种方式捉弄儿子们。他缺乏共情能力,认为男孩是石头做的,想怎么捉弄都不打紧。”

在大家得出结论前请允许我继续讲完米克的故事。查理回忆道:

那时有电子篱笆把牛群圈在牧场里。我在那里上了人生第一堂物理课——碰到篱笆时,因电击的缘故手臂犹如被重重一击。我当即萌生了一个念头:劝米克往篱笆上撒尿,我告诉他电流通过尿液直达“小鸡鸡”的感觉超爽。米克真心想跟我们混,因此他二话不说,上前就朝篱笆撒尿。当时只听见他一声惨叫,捧着被“重击”的“小鸡鸡”落荒而逃。至今我都很小心地不在米克身边提及“牛”和“电流”这些词。

听到这一段故事后,那位有5岁和7岁儿子的妈妈叫嚷道:“真是闻所未闻!这些小子怎么就这么残忍!怪不得男孩觉得他们时刻都在战斗!”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人都在窃笑或者大笑,甚至连这位妈妈也轻笑了一下。

攻击性行为的培养

和谐与矛盾交织在一起,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时刻!房间里的每一个人,即便是无意识的,也都在思忖着:我们怎么会对如此残忍的行为报以欢笑呢?面对一位之前流过泪,之后又受到羞辱且感受到身体疼痛,还被众人取笑的男孩,这位妈妈怎么能对其悲惨的“命运”报以轻轻一笑呢?她自己的儿子就有类似的遭遇呀!

我相信生物学可以回答上述问题,这也是我在本章将和读者一起探讨的话题。尤其要指出,男孩天生拥有寻找角色和人生目标的动力,他们渴求找到有效的指导。我们将生物学研究与人生目标的培养相结合,就是在帮助男孩培养共情能力和正能量。

在生物学和男孩的共情能力培养里有个关键因素叫“勇狠滋养”,即通过某种充满敌意、残忍的欺负和侵略行为来让男孩成熟起来。男孩们听从引导是为了去培养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人生目标,以赢得尊重和地位,他们几乎可以放弃一切,包括暂时抛弃自尊。这种攻击性行为的培养,不同于教养女孩时直接进行的共情能力培养。米克和兄长们参加的这类攻击性游戏就是一种勇狠滋养的方式。

米克愿意朝电子篱笆上撒尿,是因为有“残忍的男孩”引领他成人,令他备感自豪。米克心里感觉到屈辱和伤痛的同时,也感觉到哥哥们事实上是“友好的”,因为他们佩服他“能熬过来”。他们向这个年幼、卑微的男孩发起挑战,促使他克服身体、精神和情感上的软弱,变得强壮起来。这将是他未来人生成就、人生表现和婚恋生活的基石。

因为哥哥们也是孩子,没有考虑过自己给米克施加屈辱的后果,这是其行为的阴暗面,我将在第3章详述,但是我们不可小觑他们在米克身上施加痛苦的正面意义: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的仪式化培养,一种对人类生存来说十分关键的男性教养方式,也是男性教训他人特有的方式。

祖先对男孩残忍天性的了解

有时候我们并未意识到,跟男孩嬉笑打闹相关的所有事物对他们而言都具有某种意义。他们创造的每一个游戏都是培养男性角色、共情能力和人生目标的实验。即便我们祖先的文化里还没有脑科学一说,他们似乎也已经了解了男女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包括在如何对男孩进行勇狠滋养方面,可能比我们今天做得还好。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男孩设立各种目标,对男孩的攻击性行为,甚至包括残忍天性,都给予了本能的回应。如果不这么做,他们认为男孩会失去在世上应有的关键地位,因此无法为社会进步施展男性的才智,并且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以下所列举的事例是其他文化在男孩人生早期教育中所做的和已经做的事情。这些行为帮助男孩尽早开启了一段规划好的旅程,将男性浑身的能量转变为社会的福祉。请注意,下方提到的这些仪式发生时,男孩的年龄是如此之小,稍后我们将审视这些仪式背后的生物学和神经学原理。

南美的沙万提部落(Shavante)在男孩们4岁时就为其开启了成人之旅。部落中的长者让男孩们站成一列,学习跟人生目标有关的歌曲和动作,这些都会成为这些孩子成年后的人生信条。男孩们知道自己在未来的10年里,都会被这些仪式所引导,很多仪式比这些初涉社会的仪式要艰难很多。长时间的训练锻炼了男孩的体力和意志,培养出了富有同情心和服务意识的男人。

在中东各地,男孩在4岁或7岁时会接受成人训练,通常是通过割礼仪式。男孩开始成人训练后要学习祈祷套曲,接受引领他们成人的各种主题训练,这些仪式为引导男孩服务于自己的族群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当然,犹太人的启蒙仪式让这类启蒙方式更易为西方社会所熟知。犹太男孩很早就学习《托拉》(Torah,即旧约)的祈祷文和故事,通过受戒礼成为一个“犹太男人”。

在非洲的马赛族(Masai)部落里,男孩很小就开始学习捕猎,有的在青春期之前就接受训练,有的甚至才7岁。这种教育给作为社会主力和保护人的男性角色赋予了神圣的含义。

欧洲至今仍在沿用的宗教传统,要求男孩从很小的时候就以教士助手的身份开始为教堂服务。这份“负担”是引导他们将浑身使不完的男性能量用于服务社区、家庭和宗教的一种方式。

我相信祖先们深深懂得男女之间的一些差异。他们在男孩眼里看到某种东西,明白虽然男孩和女孩需要经历很多相似的社会化过程,但男孩对社会化有不同的需求。他们看到每个男孩身上都有植根于男性生物学的三个社会心理学内驱力。在本章和之后的两章里,我们将一起通过科学原理和故事探求这些内驱力。这些社会心理学内驱力是男孩心理学的重要因素,指的是“神奇男孩”“青春期探索者”和“成年英雄”。

神奇男孩。通过在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上将自己认同为“神奇男孩”,男孩就有了培养自尊的内驱力,他不必感觉比女孩优越,但会感到有所不同。在10岁之前,男孩通过能带来越来越多的情感素养和竞争技能的人际关系和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男性自尊。本章将从生物学和社会学视角研究这种“神奇男孩”。

青春期探索者。青春期的少年在其文化等级系统中寻找和发现人际地图和“真理”,以此学着有效疏导焦躁不安、复杂的、自行转化的男性能量。正是作为一个年轻的探索者,男孩培养了自律精神并走上了通向成功的道路。第3章将探究青春期探索者如何在世界上立足,以及如何在青春期的征途中寻求帮助。

成年英雄。任何文化背景下,每个男孩的天性中都有想要采用与自己的文化相适应的“男性”方式成为英雄的内驱力。他希望自己寻找和发现的不仅仅是人的目标,还有“男性”的目标,即一种真正的、成年男性的自我,与女性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这种成年男性人生目标的培养将是第4章我们要讨论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