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本书首先对国内外的相关基本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发达国家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经验和教训;从理论上探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趋势及其区域性特征;将工业化、服务业发展、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等因素引入实证模型对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进一步对工业化、服务业、城市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以及促进或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政策建议。具体思路如图1-3所示。
图1-3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基于实现本书研究目的的需要,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 比较分析与归纳分析方法相结合
通过比较主要发达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模式,归纳其成功经验与教训;将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与东部、中部地区进行比较,归纳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其演变的区域性特征,以期对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首先,对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其转换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其次,在深入分析工业化、服务业、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影响时,分别采用就业弹性、NU值、城镇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等统计指标与计量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3.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书的研究要回答的两个核心问题是: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是什么情况”以及“应该如何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对于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本研究主要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在分析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动力机制时,以理论分析为主,主要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在对其转换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进行判断时,主要采用Panel-Data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1) 新华网.习近平的数次地方考察,都与这件大事密切相关[EB/OL].(2019-05-23)[2020-04-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9-05/23/c_1124531078.htm.
(2) 张桂文.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23.
(3) 汪小勤.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发展述评[J].经济学动态,1998(1):73-78.
(4) 侯东民,王德文,白南生.从“民工荒”到“返乡潮”: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J].人口研究,2009(3):41.
(5) 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271.
(6)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5):107-122.
(7) 田新民,王少国,杨永恒.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7):107-118.
(8) 樊胜根,张林秀,张晓波.中国农村公共投资在农村经济增长和反贫困中的作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3.
(9) 沈坤荣,张璟.中国农村公共支出及其绩效分析:基于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7(1):30-40.
(10) 郭剑雄,李志俊.劳动力选择性转移条件下的农业发展机制[J].经济研究,2009(5):31-65.
(11) 张广威,赵曦.论新型二元经济战略下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安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52.
(12) 孙中艮,贾永飞,黄莉,等.农业现代化内涵、特征及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J].价格月刊,2009(1):89-96.
(13) 张培刚在其1949年所著的《农业与工业化》(英文版)中提出:“工业化的概念是很广泛的,包括农业及工业两方面生产的现代化和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