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空间概念离不开图书馆建筑概念,因此需要对图书馆建筑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阐述,作为图书馆空间论述的基础。
成俊颖等人对2007—2016年国内图书馆空间研究的热点进行分析发现,与“图书馆建筑”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的风格和设计理念等方面,部分关键词有: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外观设计等。而图书馆建筑是空间服务的关联研究要素。本节主要从功能和设计原则2个角度来对图书馆建筑进行简要阐述。
一、图书馆建筑功能
整体来说,不同规模的图书馆建筑,特别是大型图书馆建筑都应该具有以下一些功能特征。
(1)保护书籍和馆藏不受自然因素、不良环境和错误处置的影响。
(2)以多种储存方式储存图书和其他材料以便查阅。
(3)储存馆藏目录和相关文献目录工具以及电子版本目录,以便读者可以找到本地馆藏的相关材料和其他机构的补充材料和信息。
(4)为学生、职工和访问学者的学习、科研和写作活动提供空间。
(5)为采访、获取、组织、看管、服务馆藏资源的馆员以及为读者咨询服务的馆员提供空间。
(6)承载复印、参考教学、试听材料准备、计算机支持设备等辅助功能。
(7)为图书馆管理和商务办公提供空间。
(8)通过展览、演讲、出版物等手段来宣传资源和服务提供空间。
(9)纪念一位(或者几位)名人,为追求学术成就的机构学术生活提供象征性场所。
(10)为出版物、手稿、档案和其他图书馆实体资料建立一个整合的工作坊以保存人类智慧。
二、图书馆建筑设计原则
不少学者都对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原则进行了总结。徐忠明将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原则总结为7项,即功能第一,经济高效,科学先进,环境协调,考虑发展,密切配合,符合规范。周进良将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原则总结为五项,即开放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人文化原则、智能化原则和艺术美原则。李明华认为,经过我国图书馆界和建筑界多年来的研讨和切磋,总结出了“适用、高效、灵活、舒适、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这个原则强调把功能的适用性放在设计的首位;要为读者及馆员高效地学习研究及工作创造条件;建筑的布局、分区和结构都要适应未来发展变化;设计要为读者和馆员营造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要充分保障人员、馆藏和设备的安全;设计要讲究各项指标的经济性,包括平面利用系数、投资、运营成本等;馆区的内外环境及建筑的造型力求美观大方,有地域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对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原则,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共性。本书的重点内容是图书馆空间设计,因此本节仅简要介绍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原则。
图书馆内部空间的构造、大小,还有使用,都是由外部的建筑结构来决定的。因此,要结合图书馆内外部的构造,根据使用功能来对图书馆内部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建筑是空间的艺术,建筑以其艺术形象取悦人、感染人,给人以审美享受。图书馆建筑也需要体现出艺术性,这种艺术性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很好的融合,反映地方、区域文化特色,体现图书馆自由、平等、开放的气质以及与城市的现代、大气、包容风格的统一。
图书馆建筑在整体外观上要显得有威严、优美、简洁并且实用。现代图书馆建筑应该在侧重实用的基础上,借鉴中外图书馆建筑外观的风格特点,使图书馆的建筑外观和结构具有艺术性,并结合一些不同的外墙材料和各种各样的装饰,如玻璃幕墙、具有艺术特性的瓷砖、不同的漆色、塑料制品或金属装饰、琉璃瓦等。同时,整个建筑的周围环境,也可以利用草皮、花丛、山石小品、雕塑等进行点缀,再加上合理的布局设计、简洁大方的标识牌,让读者对图书馆建筑的美感和周围优美的环境产生愉悦和享受的心理共鸣。一个地标式的图书馆建筑,一定会有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建筑外形,其外形可以是方形的、矩形的、圆形的、甚至不规则形状的。最好利用空间的外形是方形和矩形,可根据功能分割成不同大小的空间,利用率高。空间利用有局限的是圆形、三角形这类形状,利用率低。而且,建筑的整体高度、内部层高、内部开间的大小,也决定了空间的布局和使用功能。
独特优秀的图书馆建筑外观可以吸引人们来到图书馆,特别是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建筑物的外形语言和规模会逐渐在年轻人之间形成打卡潮流,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标识,吸引更多人来到图书馆。比如由荷兰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与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合作设计的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以下简称“滨海图书馆”),因其独特的设计立意“滨海之眼”和“书山有路勤为径”逐渐成为天津滨海新区著名的网红景点,成千上万的读者为了一睹其风采而来到图书馆。滨海图书馆除了外形独特,设计为一只眼睛的形状外,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中庭以冲孔铝板结合彩色印刷为基础打造出“书山”的造型,真假图书交相辉映,表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内涵。据报道,滨海图书馆的图片被传到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后被刷屏,网友一条微博引来8万点赞,而经历了网友自发性转发的“宣传”效果后,滨海图书馆则是在当周周末排起了长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书友高达1.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