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重建:数智化加速下的产业与社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危机时刻

刘九如 尹茗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电子信息行业十大领域发展机遇分析[1]

刘九如,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委产业政策组副组长,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各方面都形成冲击,也波及经济活动和产业行业,这已是共识。电子信息行业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对其受到的影响进行评估较为复杂。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分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构成了严重影响和冲击。应对疫情,立足长远,电子信息行业未来应加大投资,创新技术研发,进一步深耕十大新兴领域。

一、对比研判行业受损情况

与2003年SARS及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两次疫情期间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受影响情况和走势相比,可以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电子信息行业受影响的情况与前述两次受影响的情况类似,但程度完全不同。从股市分析,在此次疫情扩散期,电子信息行业(申万电子指数)与大盘(沪深300指数)走势接近且略优于大盘;进入暴发期,电子信息行业行情迅速走差并落后于大盘,收益差达8%~11%;进入稳定期后,电子信息行业便开始出现大幅度的反弹,短期收益明显优于大盘。前述两次疫情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疫情暴发会使电子信息行业的产能和需求在短期内受到冲击,呈现下行压力;在暴发期内行情波动剧烈,进入市场低位;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电子信息行业供应链便快速恢复平衡,迎来较大幅度的反弹。

股市动荡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对于分析疫情对电子信息行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今天的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所处的经济环境与前述两次疫情期间的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

一方面,当前在各地方政策的支持下,电子信息企业的复工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且由于科技飞速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智能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加之有了前两次的疫情防控经验,行业抵抗疫情冲击的能力强于当年;另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近期受到美国的打压,贸易战和技术封锁等对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形成发展制约,在这样的背景下,疫情暴发,使行业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呈现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客观分析行业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根据2003年我国抗击SARS的经验,世界卫生组织(WHO)取消疫情预警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虽然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成果,但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情况仍不太乐观。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对电子信息行业产生的冲击或潜在影响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来分析。

1. 短期影响分析

疫情导致的区域封闭、人员禁行等,将带来劳动力供给不足、运输成本上升、生产要素流动受阻、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违约率上升等后果。对于电子信息行业而言,从宏观数据看,一季度为传统淡季,营收在全年的占比不足20%,在疫情防控情况下,行业2020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可能出现小幅下降;从微观领域看,电子信息行业竞争激烈,外向度高,中小微企业众多,行业利润率偏低,承受冲击的能力不足,将有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受到重创甚至倒闭,PCB电路板、整机组装等人力密集型领域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根据全球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最新报告,受疫情影响,预计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比预期减少10%,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比预期减少30%,其中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在2020年一季度有超过30%的下滑;受印度疫情及中美冲突加剧等情况的影响,中国智能手机2020年全年出货量下滑也将达到30%以上。

从供给端看,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大多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多地政府延迟复工,且由于交通运输受阻和上游供应链企业面临复工压力,部分企业还面临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因此复工延迟和原材料运输受阻等因素直接导致电子信息行业2020年2月受影响最为严重,其中,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已在海外布局、一季度产能利用率不高、研发驱动型这四类企业短期内受疫情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小。

从需求端看,受疫情影响,国内终端需求短期内受到抑制,其中网络线上渠道占比较高的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在海外需求方面,WHO不建议各国政府对我国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因此目前出口需求仍保持稳定,但后续情况仍受各国政策变化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需求只是短期受抑制,长期来看,需求并非消失,疫情缓解之后,在5G、人工智能等新增长点的带动下,需求将快速复苏。

从武汉来看,电子信息和光通信设备制造是武汉的首要支柱产业,如在半导体领域,武汉拥有可代表国内存储芯片最高水平的长江存储;在显示面板领域,武汉拥有国内三强——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京东方的工厂;在光通信领域,长飞光纤在光纤、光缆及光纤预制棒三大领域的主营业务居于世界第一;在消费电子终端领域,武汉有富士康园区、华为武汉研究所(主导笔记本电脑项目)、小米武汉总部,以及联想、大疆等终端企业的相关产品生产线。武汉重点电子企业依靠较高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在短期内生产基本保持正常,武汉相关企业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亟待引起重视。

2. 长期影响分析

产业行业受疫情早期影响较为突出的一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我国及各地方政府已先后出台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根据公开统计,2020年2月至4月,我国已有50多个城市/地区出台支持产业企业应对疫情的政策措施,如延长社保缴费期、实施失业保险返还政策、减免部分税收、实行应急保障、确保小微企业信贷额度、加大低成本金融政策资金投入等。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复工后将开始快速跟进,这样可尽快弥补前期疫情给行业造成的损失。

纵观全年,由于贸易战和疫情防控双重压力叠加,电子制造业在生产、投资和出口方面都将受到影响,三大指标增速与2019年持平的难度将加大。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情况看,由于该行业是人员密集型行业,且有很大一部分市场面向政府机构,而在疫情面前,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因此其市场需求将在短期受到直接影响,预计行业的收入增速也将低于2019年。

此外,长远来看,电子信息行业受疫情的长期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研发类电子企业受到疫情的隐性影响更加深远。与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同,疫情早期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可能仅仅导致技术研发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放缓,企业可以通过后期争取更大的低端市场来保证企业的收入、利润和市场份额等,但在新技术、新产品等高端市场的占比会大打折扣。电子信息行业是新兴高科技产业,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态势下,先进技术水平和高端市场份额直接影响我国在全球电子信息行业的国际地位。因此,在疫情期间,除了直接受影响的企业,也应密切关注侧重研发的电子企业的走势。

二是疫情进一步影响国际产业的转移和布局。当前,电子信息领域的国际产业转移活跃,疫情发生后,跨国公司会进一步审视其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部分领域转移将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制造业比重较大,叠加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和疫情,跨国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全球制造业布局。

三、化解疫情冲击的建议

结合当前疫情及电子信息行业自身的特点,为了尽快化解疫情冲击,保障行业平稳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应对建议。

从短期看,建议政府部门从以下视角观察,出台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是重点关注疫情严重地区的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如对于武汉的光纤光缆、面板和存储器企业等,采取具体措施,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保障企业的用工及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并建议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贴息。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疫情属于公共突发事件,在各方全面应对的同时,建议出台更加精准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推进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为电子信息行业开拓新的市场需求。

三是降低企业负担。临时性地降低养老、医疗等社保缴费率,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为企业节省现金流。

四是进一步提高创新支持力度。由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可能受到更深层次的影响,建议对研发型企业进行深入跟踪与分析,分类施策,适当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

从长期看,建议政府部门加强战略研究,尽快推出更长远的应对之策。

一是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行业的战略性地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出现了很多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提升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更加广泛地推广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数据孤岛,全面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二是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在疫情影响广泛、产业转移加快的背景下,政府部门要出台应对措施,更加重视及做好引企、留企工作,减轻疫情的后续影响。同时,应积极研究电子信息行业的产业链重塑问题。

三是进一步做好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跟踪,为随时应对行业突发情况做好准备,预防行业出现“雪上加霜”的情况。

四、抓好十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显身手,帮助我们一起战“疫”:5G推动远程会诊+远程探视,大数据成为疫情分析“神器”,人工智能帮助缩短病例确诊时间,区块链让公益信息更透明……这些既让社会各界大开眼界,又引发产业界深入思考。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在以下十大领域深入拓展,开创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市场空间及发展优势。

(1)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我们看到,世界各地在遏制疫情蔓延的过程中,广泛采用了大数据技术与产品。基于电信运营商大数据、交通大数据和金融支付平台大数据,各地疫情防控部门可以精确分析疫情暴发前后的人员流动情况,识别被感染者的活动轨迹,预测和掌握分散到各地的隐性感染者。多个城市上线的“疫情地图”可供市民及时了解信息,群防群治共抗疫情。通过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快速采集,实时分析,精准上报,高效排查,即时通告”,意义非凡。我们认为,无论是当前疫情防控,还是未来疫情过后,各行各业都将更加广泛地开展大数据应用,从而推动电子信息行业的更多企业投入大数据技术的研发中,并推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形成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新一轮发展热潮。

(2)5G技术与应用。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看到,基于5G云端的智能医疗机器人已进入各大医院开展护理、清洁和消毒工作,有效减少了人员交叉感染风险,提升了病区隔离管控水平;广州推出了首个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其能够识别过往人员是否佩戴口罩并快速测量体温;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覆盖5G网络,可承载2万至3万人的通信需求,从而方便实现远程诊断+远程探视。这些表明5G应用已经初见成效。我们知道,5G技术目前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一是增强移动宽带,提供大带宽、高速率的移动服务,面向3D/超高清视频、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云服务等应用;二是海量机器类通信,主要面向大规模物联网业务;三是超高可靠、低延时通信,将大大助力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中的新应用。这三大应用场景将推动众多领域及时与5G对接。电子信息行业的众多企业可在5G应用方面加强研发,提出优质的应用解决方案,必将大有可为。

(3)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疫情防控期间,众多机构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赋能红外热成像仪,大幅度提高了测温效率和异常体温者检出的准确率,并可实现公共场所无人值守的智能体温检测;多家医院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诊断算法快速诊断病例,大幅度缩短了病例确诊时间;相关机构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究工作,正在加速疫苗研发进程。此外,各类智能机器人“入职”医院,与医务人员共抗疫情,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通过此次疫情防控,电子信息行业企业进一步明确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的应用方向。这一领域必将有更多的投资家和创业者参与,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4)无人机技术与应用。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流传一个视频:“那个穿红衣服的姑娘,不戴口罩就出门,赶紧回家去!”视频中的人,听到空中“飘”来的声音,先是愣了几秒,随后一溜烟跑走了。原来,这是用于疫情防控的智能无人机在空中喊话,督促民众做好防护措施。除了视频监控、空中喊话功能,有些配备了红外热成像镜头的智能无人机还能够实现远程测量体温,只需要在人群上方飞过,无人机就可以得到每个人的体温数据,从而有效避免了接触性感染。此外,无人配送机器人在医院承担送药、送餐、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降低了临床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这些新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无人机技术的普及。电子信息行业应利用此契机,加大无人机技术应用与产品研发,满足市场新的需求,从而促使无人机产业做大做强。

(5)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个别公益组织因信息不公开、分配物资效率不高受到了质疑。如何让公益更透明?除了持续优化制度和机制,还可以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蚂蚁金服、京东、腾讯等科技公司都表示正在加快区块链技术与平台的研发,帮助需求方和捐赠方快速对接,同时让民众能够“看见”捐赠的全过程。此外,在医疗研究领域,区块链能使临床试验中病人的隐私得到更佳的保护,促进病症研究人员之间更为公开地共享数据。同时,区块链还能确保药品供应链的完整性与药品来源。根据行业估测,全球医药公司因为假药问题,每年要损失2000亿美元。如果采用区块链系统,那么药品从供应链出发到流入个体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都能很方便地验证。基于这些需求,电子信息行业应积极研发区块链核心技术,尽快提供方便实用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促使区块链技术尽快转化为产品、方案和应用场景,将区块链技术扩展延伸至更多的应用领域,从而发展形成市场庞大的区块链新兴产业。

(6)协同办公软件开发与应用。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人员流动减少,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选择远程居家办公,这就需要用到协同办公软件。协同办公软件包括移动办公、流程审批、信息门户、知识文档、电子签章、移动考勤、即时通信、计划任务、费控报销、人事管理等方面,这些软件系统都已经很成熟,关键是要通过智能化手段,有效实现一体化,真正帮助工作团队构建可更多人同时在线、自动共享文件、管理会议与项目、记录数据与工作进程的智能化虚拟办公平台。不少人认为,此次疫情暴发,促使不受地理空间限制的在家办公、远程办公等“线上”办公方式纷纷兴起,这样既节省了办公场地和管理费用,又提高了效率,疫情过后,这种方式将成为众多机构的工作常态。由此,电子信息行业应瞄准这一需求,加强协同办公软件的研发和平台建设,尽快推出更多的、更智能的移动办公方案,以满足用户需求。

(7)电商平台与互联网应用。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电商平台、互联网企业在疫情防范、提供生活便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发挥平台优势,积极做好紧缺医用防护用品的采购、供应工作;通过跨境电商渠道,扩大海外采购;通过社区团购、网络拼团等渠道,以小区为单元,集中采购生活日用品和鲜活农产品。与此同时,微博、微信和在线视频等提供了大量的健康防护知识,迅速发起了全民防控的总动员;线上学堂、线上阅读、视频交流等互联网应用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此次疫情防控,社会大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离不开电商平台和互联网。未来,电子信息行业应更好地提供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研发电子商务与互联网应用技术,创新电商与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从而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8)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医用物资无法及时传送、个别居民生活困难等现象,以及做不到疫情“点对点”通知等现象,表明我们的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建设还处在表层,存在明显欠缺。我们必须加快技术研发与集成,更好地构建城市感知设施、城市数据与信息资源、城市智慧运营管理中心等,尤其是以GIS和CIM为核心,集成数字标识、自动化感知、网络化连接、智能化控制、平台化服务等信息通信技术、测绘技术、地理信息技术、3D建模技术、仿真推演技术,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实现城市全要素的数字化和虚拟化、全状态的实时化和可视化、运行管理的协同化和智能化。在这些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将为电子信息行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9)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此次疫情防控对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也是很好的验证。毫无疑问,疫情暴发也对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众多企业和工厂形成了冲击,影响了企业生产节奏和订单,影响了产品交货和出口,其短期冲击和长远影响都是显性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率先实施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以机器代替人,建立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的企业,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明显较小。因此,未来我国各制造企业必将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进程。电子信息行业应抓住这一机会,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技术与软件开发,积极提供“互联网+制造”解决方案,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重塑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新产品、新业态,拓展发展空间。

(10)医疗健康信息化装备。此次疫情防控把远程医疗、AR/VR及可穿戴医疗设备推向了人们的视线,大家也对医疗诊断中的众多设备更加熟悉。但是,医疗物资的不足,凸显了我国医疗健康装备的发展还供不应求。这些医疗健康装备大多与电子信息行业密切相关。由此,可以判断,疫情过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一定会加快在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我国医疗信息化基础设施将加速更新,辅助决策、辅助医疗等技术也将更快涌现,这些都将为电子信息行业进一步拓展医疗卫生和健康信息化产业提供难得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李文龙,张国力. 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的对比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N]. 第一财经日报,2020-2-5(第A11版).

[2]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 简析新冠肺炎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EB/OL].(2020-2-13). https://www.sohu. com/a/372725353_487612.

[3] 信息通信管理局. 电信大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疫情防控阻击战[EB/OL].(2020-2-12). http://www.miit.gov.cn/ n1146290/n1146402/n1146440/c7673966/content.html.

[4] 中小企业局. 工业互联网在行动 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EB/OL].(2020-2-18). 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1146402/n1146440/c7681485/content.html.

[5] 国家发改委报告初评非典影响:十大行业有喜有忧[J]. 工程机械文摘,2003(4):27.

[6] 《产业经济评论》数据分析员. 非典对我国宏观经济和部分行业的影响[J]. 领导决策信息,2003(18):30-31.

[1]本文写于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