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高效术:让你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快人一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高效的工作技能

信息获取:职场打拼,建立优秀的搜索智囊团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其实99%的问题早已有答案,你要做的就是搜到它,“搜商”的本质是搜索,但是搜商并不只是搜索信息的能力,还包括识别信息需求、甄别信息真假、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今天的我们已经感觉到信息爆炸的焦虑,未来的信息只会越来越多,搜索是帮助我们最快找到解决方案的途径。

我们常常会面临很多问题:第一次写调研报告,没经验怎么办?想学习一项新技能,不知从何入手怎么办?找人脉、拉投资,没有联系方式怎么办?给孩子选学校、选学区房,拿不定主意怎么办?在信息时代,“搜商”与智商、情商同等重要。

每个人精力有限,没办法做到全知全能,却仍然要解决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怎么办?要我说,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的99%已经有了答案。关键是,你是否能在第一时间把解决方法找出来。

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就像是一个全球知识库,集合了各领域专业人士的经验和智慧。无论是优秀的报告范例、各领域大佬的联系信息、各类调研数据,还是免费的学习课程、书籍,只要掌握信息搜索的技能,我们都能找到并为己所用,就像是将全网的高手纳入了自己的“智囊团”。

所以,无论是做调研、找人脉、做决策还是学习新技能,遇到一切问题,第一步都应该马上去搜索!搜索到的东西要怎么长期保存,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呢?我们可以把记忆和储存外包给搜索引擎和电子设备,而大脑的思考和决策相当于把脑力这种核心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大脑升级。

接下来,我通过搜索对接外部智囊,用电子设备构建外部知识体系,快速上手、即搜即用这三个部分,来谈谈如何实现一个人做事、多位高手助力以及“搜到即学到”。

怎么搜:高效对接外部智囊

在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用搜索引擎搜索任何关键词,都会有上百万条信息,而其中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却寥寥无几。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提高各方面的效率,就必须学会正确地查找信息。

我把通过搜索解决问题的“心法”总结为三步——“找什么?哪里找?怎么找?”方便以更快捷的方式找到所需信息。

第一步,找什么。核心技巧就是准确描述你的搜索目标,如果在描述目标的时候就错了,那么最后网络给你的结果一定会偏离。

第二步,哪里找。核心技巧在于准确地发现更多垂直搜索渠道以及更多同类型的网站。

第三步,怎么找。如果找到了好的垂直搜索渠道,结合高级搜索指令,那么绝大多数搜索问题都能被解决。

如果想更快速、更精准地直达目标信息,那么你需要记住下面这五条简单的搜索命令:

(1)口语化搜索转化为关键词搜索。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匹配关键词,所以我们不要向搜索引擎提问。例如,搜索“怎么把视频格式从mp4转换成mkv?”会大大降低搜到准确答案的概率,改为搜索关键词“mp4转mkv”,那么搜到准确答案的概率会提升70%~80%。

(2)如果你只希望获取某个特定网站中的信息,用“关键词+空格+site+英文冒号+搜索范围所限定的站点”即可。一定要注意,站点前可以不加“http”或者“www”。比如你想搜索知乎中关于“高效”的内容,你只需输入“高效site:zhihu.com”,搜索结果全是知乎网站中的内容。这个搜索指令在网站本身搜索功能缺失或者做得不太好的情况下,非常好用。

(3)如果你想在搜索时找到某种特定文件类型的文档,可以使用“关键词+空格+filetype+英文冒号+pdf(ppt、doc、jpg)”。比如直接搜“教育行业报告”,我们总是找不到高质量的报告,点进去不是广告就是推广。此时,如果我们输入“教育行业报告filetype:pdf”,那么搜索结果的质量会高很多。

(4)如果你想把搜索结果的范围限定在某个时间段内,可以使用“关键词+空格+xxxx(年份数字)+两个英文的句号+xxxx(年份数字)”。例如,你想了解自媒体运营,只用关键词“自媒体运营”搜索的话,出来的基本上是产品广告;如果在百度中搜索“自媒体运营2018..2019”,那么搜到的基本上都是比较新的信息。

(5)假如你不想看到包含某关键词或者某网站的信息,使用减号“-”即可。比如,对于在搜索时经常会出现的推广广告,如果我们在搜索关键词中加上“-推广-推广链接”,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推广的广告。如果百度搜索不管用,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必应等搜索引擎。再举个例子,你想学习怎么使用Excel,在百度中直接搜“Excel学习”时,会出现很多培训机构的广告,而搜索“Excel学习-推广-推广链接”,你就会直接搜到很多干货教程了。【关注微信公众号“学霸星球”(xuebaxingqiu),回复“搜索指令”获得搜索指令汇总】

你如果掌握了以上技巧,再灵活地转变思路,找到切入点,就可以快速锁定有用的信息和资源。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作为职场新人的你受到了重用。上级让你写一份新产品的市场分析报告,但你从没写过,你要如何下手呢?你要关注哪些信息、调查哪些问题呢?你又该怎么找到权威、可靠的数据呢?如果你像无头苍蝇一样胡乱开始,那么势必很费时间,又容易遗漏重点。

新人写分析报告要结构完整,数据翔实。如果想思路清晰并且体现一定深度,那么这个时候借鉴本行业巨头或者咨询公司往年的报告思路是最为稳妥的。

第一步,确定你要“找什么”,先去搜搜各种市场分析报告吧!即使这些报告不是你们行业的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基础的认识,观察别人的报告结构是什么样的,大概的篇幅是多少,要准备哪些素材。

那我们“哪里找”以及“怎么找”这些免费模板资源呢?

(1)利用一些网盘资源网站,直接搜索市场报告模板。

(2)如果找不到,可以用“关键词+空格+site:zhihu.com”,直接搜知乎中的各种报告链接以及专业人士的经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通常也能获得非常详尽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第二步,有了参考模板,我们可以模仿它的结构搭好初步框架,然后去寻找素材。那么素材要去哪里找呢?我给大家推荐几个权威的信息来源:

(1)最权威、最可靠准确的信息来源,就是国家官方网站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官方网站上提供了宏观经济、金融数据、各行各业的资源信息——站位高、范围广、数据真实可靠,如果我们使用这样的素材,那么报告质量一定非常高。

(2)此外,不要忘了以专门提供报告和方案为商业模式的公司——咨询公司。我们去知名的咨询公司官方网站搜索,能够找到很多公开信息。比如,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官网会定期更新一些行业信息。

(3)如果你需要市场容量和销售额数据,那么我推荐一个找权威数据的首选:国家统计局官网。该网站提供的全方位政府官方统计数据可以直接引用。你可以搜索到包括产量、销量、进出口量等在内的行业信息,准确、高效。而且这个网站的数据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生成的图表看起来专业度满满。

第三步,在参考了专业的报告模板框架,通过官方的、商业的、社区的渠道搜集到足够的素材后,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把信息进一步整合、优化即可。原本无从下手的任务,到这里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完成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用“找什么?哪里找?怎么找?”的心法尝试解决遇到的所有个人不擅长的问题,把互联网资源充分调用起来。只要巧妙转换思路,我们就能举一反三。

怎么记:给我们的大脑加一个“移动硬盘”

我们的大脑容量有限,让大脑记住所有在网上搜集的有用信息显然是不科学的。如果电脑内存不足,可以用一个移动硬盘来拓展存储空间,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能给自己的大脑加个“移动硬盘”呢?

我们可以借助外部的存储设备(如电脑、手机)来帮我们“记住”所有信息,让自己的脑力聚焦在核心的决策和思考上。这虽然是个非常好的办法,但我们对于有用信息采取的都是随手点击收藏、保存屏幕截图,以致用的时候会出现新问题:无论是收藏的网页、微信文章,还是屏幕截图,因为保存的时候太凌乱、太分散,用到的时候很难被即时调取,不如重新上网搜关键词,这显然降低了这些信息的使用价值。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把信息集中起来保存,建立一个统一的入口。只要打开这个入口,我们就能随时在存储的所有信息中找到想用的,从而节省认知资源。这时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工具记忆和管理知识,使用分类原则达到自己的大脑和外部所有工具的统一。核心的心法就是:一删,二转,三存。

第一步是删——删掉质量低的或者一些不相关的信息、资源、人脉,隔一段时间就把一些看起来不再惊艳或者不再需要的东西删掉。你的思想在进步,相应的数据、书籍、报表、统计也在时刻更新,如果你不及时更新,旧信息就会占据你的大脑,让你没有足够的脑力思考别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要锻炼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同时精简检索到的信息,做好分类、整理。这样,每一次遇到问题,我们就可以迅速地从互联网和自己的设备中进行搜索。

第二步是转——一切信息的存储都要以便于使用为目的。比如,它是否帮助我们加深了对某个概念的理解?你是不是要把它引用在某篇文章里?它是不是能用于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我们如果不加删减、全盘保存,反而会造成很多干扰,从而增加记忆、搜索的负担。把搜到的信息、资源、人脉转化为自己可以理解的语言——给文件起一个自己能联想起来的名字,或者加一句自己的感悟和注释,贴个标签;或者只是把删减后的优质内容整合到一起,又或是跟自己的工作生活关联起来,即想好要怎么用。这样,我们就能飞速地利用信息为我们做一切事情。

第三步是存——对于以后可能会反复看的或者重新引用的内容,我们都要进行分类保存,列明相关信息。自己留下的任何内容都应当是精挑细选且印象深刻的,但仍然需要定期删除、更新。

关于存,我建议大家要重视一点:要方便日后快速查找以及及时更新。对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一点,及时给信息做好标签、备注,比如标记关键词、可应用场景等。

第二点,文件夹要排放有序,要能体现你的思考路径。你可以按照思考过程记录、整理信息,并且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你梳理、记住信息归档思路。

第三点,要将信息电子化、集中存放,比如通过坚果云、OneNote等软件上传云端,同步关键信息,你就可以在多终端随时使用关键字搜索,直达你要用的信息。

怎么用:我们能否做到将看见的知识马上付诸运用?

每读了一本书,我们都要花很多时间记读书笔记。但是我们经常会抱怨:虽然自己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这些道理好像对生活和工作没有什么作用。其实,并不是道理没有用,而是我们没有学会知识迁移。

我们不仅要存储知识,也要会取用,还要在外脑和内脑之间构建起高效的信息桥梁。我们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吸收,即创造信息网络。单一的知识是无法发挥效用的,只有将知识与知识关联起来,跳出学科框架的限制,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联想和应用。我们在认清自己之后,就要通过搜索方法去获取自学材料和学习对象,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去制订具体的计划,利用科学的阅读、有效的记忆、高效攻克疑难点和薄弱点、输出倒逼输入、构建系统知识体系、长期保持终身学习力、高效利用实践、保持专注、科学地掌握各个学科和各个技能的不同方法形成组合拳,加以刻意练习,真正做到将看见的知识随时随地付诸运用。

构建新内容与旧内容的联系,并将之可视化

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知识体系视觉化。例如,画一个知识树或思维导图,每次学习新内容时,我们就去思维导图上看看可以和哪部分进行联系,从而打破不同学科的界限,以及建立起更广泛的、跨领域的联系。久而久之,我们的积累会越来越多,知识间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知识体系会逐渐庞大而完整。

用新知识,倒逼旧概念的拓展、延伸

如果遇到一个全新的知识点,不知道该放到原有体系的哪个部分,你就需要去思考,该知识点是否属于另一个维度或另一个逻辑。你可以暂时把它画在你的思维导图旁,不做任何联系,等以后遇到相关知识点时再去处理。

比如开始学习光学的时候,我们都把光看作一条线,它不会绕过障碍物,所以会形成影子。后来,学到衍射现象,我们知道光在经过小孔以后会“拐弯”,这是不是违背了直线传播原理呢?于是,我们可以把这条信息放在原先的光学体系旁边,等后来学到波动光学,再把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联系到一起,从而形成更大的光学知识体系。

只要时刻想着每学到一个知识点应该怎样和原有系统联系,我们就可以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终极秘诀:快速上手使用

我们搜索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搜到的信息服务于现实生活,这就是以终为始。

很多人一直致力于建立形式上的完整性和清晰的逻辑,这也许有利于你讲解给别人听,但是这对于个人的实际应用却并非最佳的方式。

历史上与之相关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赵括——兵书读得很熟,谈论起带兵打仗来也头头是道,但到了战场上,只知照搬兵书,不懂灵活应变,最后输得很惨。这是非常典型的学生思维。对我们来说,这种学生思维十分有害。无论是求职、跳槽还是人际交往,都不是在检验理论掌握得如何,而是要看结果如何。目前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在“学”和“用”之间出现了断层,为此颇受诟病。

我们要尽快让自己摒弃学生思维,并从“应用”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所有知识为我所用”。真正的努力应该是因目标或兴趣驱动的,学过的东西要快速上手拿来使用,而不是为了满足“我很努力、我很优秀”的幻想。

我将具体的执行方法称为“对话学习法”,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通过输出推动学以致用。我们可以把专业知识画成简图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例子,与非专业人士分享,看对方能否理解。

第二种是了解相关领域的精英在哪儿,在做什么事情,以PPT(文稿演示)、思维导图、邮件的方式与资深人士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持批判和质疑的态度,独立思考。这样高质量的交流,能够让知识的获取高效而直接,并且能够克服二手知识、三手知识造成的理解障碍。

对于大家来说,扩大社交面、学会利用社交提升口才和沟通技巧是一种短平快的学习方式。比如,经常看某领域的论文,你就可以在论文的通信栏里找到他的邮箱;在知乎、论坛中,你可以直接评论、发帖和精英们交流;你也可以通过“在行”约见专业导师;平时,我们可以跟身边的朋友、有共同爱好的网友一起交流。总之,和不同背景的人直接进行交流和对话,能够收获珍贵的提升机会。

总结

我们一定要树立一个意识:在解决一切问题时,第一件事一定是去搜索!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思维一定要灵活,就问题相关的场景展开广泛联想,定义解决问题的切入角度,切不可在一棵树上吊死;使用“找什么?哪里找?怎么找?”心法以及常用的搜索指令,链接到优秀的智囊团,将他们的经验、智慧为己所用。

另一个重要的心法就是通过“删、转、存”,把对信息的记忆外包给电子存储设备,并将其打造成一个与内脑统一的高效外脑;以及通过构建跨领域知识体系,以终为始,学以致用,高效联结外脑和内脑,真正做到个人大脑的拓展、升级。

思考题

请尝试本节介绍的搜索渠道和搜索方法,按照“删、转、存”的心法把搜到的资料整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