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彼可取而代也
陈胜失败后,手下的大将秦嘉立了一个叫景驹的人当楚王。但楚国的名将之后项梁不答应,他认为立楚王这种大事轮得着你吗?当初陈胜就是打着我爹的旗号反起来的,论楚国的话语权,我是正统!
谁的胳膊粗,谁就有话语权。
胳膊粗的项梁率兵将秦嘉打败,在正统的问题上取得了胜利。秦嘉战死,景驹逃跑,后来死在了梁地,部队归降了项梁。项梁此时已经成为抗秦的第一大势力。
项梁是如何变成这股势力的呢?
靠的是手黑与祖传的名气。
史书中说,项梁是因为杀了人,所以带着侄儿项羽逃到了吴中一带,因为自带名门光环,很快就和当地的头面人物打成了一片。
吴中地区就在名气特别大的江东。江东在哪儿呢?
摊开地图,我们会看到,长江自鄱阳湖后突然往北走,所以九江之后的长江两岸分为东西两块,吴越之地就是江东地区。
这块地区也被称为中华三条“龙脉”之一水龙的龙头,自古人杰地灵。
项梁是著名的抗秦名将项燕的儿子,这是他祖传的名气。他有一个侄子,这是他手黑的武力保证,叫项羽(名籍,字羽,还是叫名气大的吧)。
项羽一直让项梁很不省心,小时候属于干什么都不行的没长性青年。学文,书读不进去;学武,剑练不下去。
项梁看到接班人的这德行,很是失望。
不过,项羽却认为自己很有希望,并有着自己的看法:学文,不过是记记姓名;学武,也不过对付一个敌人。要学,我就学“万人敌”!
项羽从小就有着开连锁超市的雄心,小卖部我是不打算干的!
项梁听后大呼祖宗有灵,觉得他这个侄子是块材料,决定教他“万人敌”的兵法。
不过,没高兴几天,项梁就明白了,自己的这位大侄子也就是过过嘴瘾,因为项羽在学了个大概后,就又不肯继续学下去了。
老项家眼看就这意思了。但项羽一到青春期后,项梁就又觉得自己的祖宗开始再次有灵,上天开始眷顾项家了。
因为侄儿项羽身高蹿到八尺多(一米八五往上),在人群中一站,鹤立鸡群,这身高搁现在都算高的了。而且,项羽力大无穷,据说可以双手举鼎。
好熟悉的名词啊。
之前我们说过,史官是有自己的一套潜规则的,“力能扛鼎”不是个好词。
不过,这个词自打用在项羽身上后,却有了另一层丰富的含义:
壮烈!
“力能扛鼎”的项羽在青春期后硬件不仅升级成了顶配,软件也同样升级到了最新款,整个人无师自通地成为干练之才。
他说一句话,虽声音不大却万人拜服!
他领兵于阵前,虽弱兵新卒,自能生出熊虎之势!
金庸先生有时会被问到一些关公战秦琼的问题,比较著名的问题是:老爷子您认为是郭靖厉害,还是萧峰厉害?
其实应该不算个问题,郭靖的修炼时间占了大便宜,他一直活到了闺女和萧峰同岁数,不仅降龙掌威猛无边,还拿着完整版《九阴真经》和左右互搏的“作弊器”,按说他应该比萧峰厉害。但金庸老先生还是说:“我觉得是萧峰。”
看一下这段精彩的描述吧:
“他天生异禀,实是学武的奇才,受业师父玄苦大师和汪帮主武功已然甚高,萧峰却青出于蓝,更远远胜过了两位师父,任何一招平平无奇的招数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发出巨大无比的威力。熟识他的人都说这等武学天赋实是与生俱来,非靠传授与苦学所能获致。萧峰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什么招数一学即会,一会即精,临敌之际,自然而然有诸般巧妙变化。但除了武功之外,读书、手艺等等都只平平而已,也与常人无异。他生平罕逢敌手,许多强敌内力比他深厚,招数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以一招半式之差而败了下来,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自知终究无可匹敌,从来没人再去找他寻仇雪耻。”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最顶尖的猛人,是有巨大天赋加成的。
书到今生读已迟。
人家这辈子投胎时,就是带着剧本来的!
其实我也一直在猜测,金庸老先生是否是拿项羽为蓝本塑造萧峰的。
我们比较熟悉的,这种无师自通的天生猛人,也有低配乞丐版的,比如著名篾匠李团长。
真正令项梁觉得他这侄子并非池中之物的一件事,发生在秦始皇巡视会稽郡。
秦始皇旅游时的派头那是相当足,走到哪,哪跪一地,前呼后拥,那种权力的气场让每一个见到他的人气短。
见到大领导时,能做到侃侃而谈,不慌不乱,甚至还能超常发挥的人,都很不得了。
比如说当初一块儿跟荆轲去刺杀嬴政的秦舞阳,据说十二岁手里就攥着人命,别人不能跟他对眼神,动不动就得杀人解解闷儿。
结果看见嬴政后当场就尿了,为啥荆轲能留大名呢?因为他看见秦始皇不仅不尿,还能拔刀。
同样,项羽看到的领导,也是气吞万里如虎的秦始皇,项羽作为一个乡下小子,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彼可取而代也!
真正令项梁觉得他这侄子并非池中之物的一件事,发生在秦始皇巡视会稽郡之时。
秦始皇旅游时的派头那是相当的足,走到哪儿,哪儿跪一地,前呼后拥,那种权力的气场让每一个见到的人都气短。
项羽看到气吞万里如虎的秦始皇,作为一个乡下小子,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彼可取而代也!
项梁听见后吓得赶紧将项羽的嘴捂上。
富贵看精神,功名看气概!这是曾国藩相人的名言。
吓得半死的项梁知道,这种气概不是寻常之物,自己的这位侄子将来必定是个英雄大器!
时势造英雄。项梁和项羽怎么也没想到,沦为亡国奴后还不到二十年,属于他们的机会这么快就到来了。
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很快中原遍地烽火。
九月,吴地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打算起兵反秦,请你和桓楚(另一个当地名流)统领军队。”
这位郡守以为自己是天使投资人,给了项梁机会,这个新创公司会对他感恩戴德的。
他没猜错,项梁确实是要造反。不过很遗憾,项梁很明白自己身上这块项家的金字招牌有多值钱,他根本没打算要人投资,他要单干。
不过,不要你投资的具体含义是:投资可以,但不要你。
项梁先是在和殷通谈事时让项羽突然发难,一剑砍下了殷通的头。随后项梁手里提着他的头,身上挂着郡守的官印走了出来。整个郡守府随之一片混乱,项羽一连杀了一百来人,稳定住了局势。
真猛啊。
一个人?一口气?一百多人?
别惊讶,看到后面你就习惯了。
项梁随即召集原先就都混熟了的豪强与官吏开会,自立为会稽郡守,并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
并且,项梁从招来的兵丁中筛选出了八千精锐。
项梁并没有马上过江去掺和造反的事,而是命令项羽率领这八千子弟去扫平周围的不服区县,打造自己的根据地。
这就是有见识,先看看情况再说。
二十四岁的项羽,正式开始了他的征程。
项梁起兵没有多久,就传来了陈胜兵败的消息。
不过,在得到一个坏消息的同时,项梁还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不远处的东阳县(今东阳市)有一股力量可以利用,领头的人叫作陈婴。
陈婴实际上是被架上造反的道路的。
东阳县的造反青年杀了县令,聚集了上千人,准备干一票大的。但蛇无头不行,这帮人发现需要一个领头的,所以读过书、性憨厚的陈婴就被推举成了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你不干还不行,我们不识字,村都出不去!
每个好命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好母亲。
陈婴的母亲就是一位好母亲,最起码这位母亲分析问题相当有水平。她对陈婴说:“自从我嫁到了你们家,就从未听说过你家祖上有过贵人。现在你突然得到这么大的声望,不是吉祥事。你应该找一个有能力的大人物,做他的属下,造反成功能封侯,造反失败能逃亡。”
知子莫若父母,劝孩子在天上掉馅饼时能够刹住车,按自己的能力去做事,实在是不多见。
陈母就属于虽没文化但有见识的那类人。别当出头鸟,顺着大势力走,成功有好处,失败能跳车。
这短短的一句话,就是超脱于一般事物的大智慧,是一种万试万灵的处世客观规律。
智慧的话,一句顶千言。
陈婴不仅有个好妈妈,他还是个听妈妈的话、不让她受伤的好儿子。
陈婴很低调,不断积聚势力,并观察周围形势,寻找值得把自己的这只股票抛售的高点。
很快,他人生的第一次高点来了。项梁先是派使者前来,希望可以联合作战。此时陈婴的部队已经达到了两万人,账面上算,算跟项梁旗鼓相当。
但陈婴看准了项梁这个人,对使者表示:联合作战干啥?要干咱就合兵成一家子!
然后他就直接就把军权交给了项梁。
陈婴后来成为楚国的上柱国(相当于丞相)。项羽败后,他又归顺了刘邦,最后开国封赏时还得到了列侯的爵位,并得到了善终。
听妈妈的话,在很多时候没有错。
项梁在第一轮实力扩张后,开始向老家挺进。因为在那里,他才能将楚国项氏这杆大旗的动静搞到最大。
项家的老根据地,在淮泗地区的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
此地远离关中,一直是隐性反秦力量的总部。
事实证明,项梁这步棋再次走对,他不仅得到了项庄、项伯、项它等自家兄弟的助力,还在此地迎来了第二轮实力扩张。
英布来了。
英布是六县人(今安徽省六安市),当年被当作罪犯去骊山修陵。在当时,骊山动不动就几十万罪犯一块儿开工,英布结交了其中的很多危险分子,并找机会逃到长江做了大盗。
陈胜起义后,英布觉得在江上做大盗没意思,格局太小了。如今乱世就是舞台,得造反,这才是正经的出路!
于是,英布找到了江湖上传闻很反动的番阳县令吴芮。
吴芮果然是名副其实的反动派,而且看到了英布非常喜欢,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并派英布率着手下的几千人北上攻打秦军。英布在清波打败了秦军,还短暂地收复了“张楚”国的大本营陈邑。
后来,英布听说项梁平定了江东会稽,还得到了陈婴的归顺,已经成为东南第一大势力,于是也带领着自己的军队投奔了项梁。
之所以说这是项家的关键扩张,是因为从此时开始,项家的成与败和此人有着最直接的关联。
英布之外,像范增、钟离昧、吕辰、蒲将军等,后面项羽称霸天下的班底全部在此时形成。
当然,还有一个人在这个时候也加入进来,却成为项氏集团的最大遗珠,这个人叫韩信。
其实,老天早就将最好的两位男主角一股脑地给了项家。
唉!一声叹息啊。
项梁在老家开始迅速壮大,人数达到了六七万,他们不断地收复周边区县。之后就出现了我们前面说的,项梁在得知秦嘉另立楚王后很愤怒,于是出兵剿灭了秦嘉势力。
在剿灭秦嘉后,项梁集团如今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师出无名。
你出来打砸抢一顿,为的是啥?
你这个将门之后是打算自己痛快,还是打算恢复故国往日的荣光?
换句话说,你项梁是打算自立,还是立他?
如果自立的话,以什么名义立?如果立他的话,立谁?项梁在踌躇之际,范增帮他指点了迷津。
范增说:“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人们至今还怀念被秦昭王骗入秦国致死的楚怀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诅咒是有道理的。陈胜失败的原因就是不立楚王后裔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导致其势不长。自从你渡江以来,楚地将领纷纷前来依附,就是因为项氏世代为楚将,人们以为你能复立楚国社稷。你现在应该顺民意,立楚王的后裔。”
范增老爷子此时已经七十多岁了。按当时秦国人的平均寿命来看,活出别人两辈子、比秦始皇还大好多的范增老先生,选择了在这个纷乱的年代出山,燃烧自己最后的岁月。
他出山后的第一件事,就帮助项氏集团奠定了政治上的正确方向。
其实,范增这话之前张耳和陈馀也曾劝过陈胜,不过陈胜没听进去。
有陈胜这个反面典型摆着,范增的这段话扫清了项梁的疑虑。经过四处寻找,他找到了冤屈巨大的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立为楚王,此时这个孩子正在放羊。
新立的这位仍叫楚怀王,因为这个王号比较拉仇恨,最能让故国老百姓想起自己的王上曾经被秦人欺负的可怜样。
这一系列的章法都开始标志着,揭开秦末大幕的农民起义,此时已经变成六国贵族复国起义了。
这也就意味着,章邯之前的高维度打低维度的战略已经不再具有明显优势了。
不再是洋枪洋炮对大刀长矛了!
这边的第二波反扑浪潮,是吃过见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