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宋朝当太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2章 和亲

让我们把时间回到皇佑三年八月初一。

辽兴宗耶律宗真派太子耶律洪基,携带珠宝玉器以及黄金万两,前往宋朝求娶福康公主赵徽柔。

一时间,天下震惊。最主要的是辽国使者一到汴京,就大肆宣扬此次所带的厚礼,并且向赵祯递交国书,书中言:若大宋同意此次和亲,辽国不但厚礼奉上,而且免除宋国三年纳赐。

宋朝自檀渊之盟与辽以兄弟盟约后,宋为兄,辽为弟,所以宋朝每年都岁赐辽国银10万两、绢20万匹。

但庆历二年,继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后,宋朝与西夏的第三次战争,定川寨之战又遭惨败。所以辽兴宗乘机在宋边境驻扎军队,并向宋朝索要关南土地。

宋朝当然不答应,所以派了富弼和辽国谈判。

辽使期间提到“宋辽联姻”,希望通过联姻延续两国友好状态。联姻,不费一兵一卒,朝中大臣自然同意。

一开始只定宗室女与辽和亲,但辽使觉得不妥,认为辽国皇子理应配宋仁宗亲女,况且公主年幼聪明,虽只有4岁,但辽国皇子也年少,愿意等公主十余年。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外族和亲,除非是国破家亡的时候才会让皇帝的亲生女儿下嫁,否则都是选宗室之女或者宫女封为公主前往和亲,比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等。

彼时,赵徽柔是仁宗唯一的女儿,仁宗自然不舍,好在富弼为人正直,知道和亲不但于大局无益,还会滋长辽国轻视宋朝之心。

他便对辽国使臣刘六符说道:“本朝长公主出嫁,所送聘礼不超过十万缗,哪里有像岁币那样无穷的利益呢?”

所以最终和亲之事不了了之。

但宋朝为此每年给辽国的钱财变成了银20万两,绢30万匹,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以前叫岁赐,现在改成了纳,即岁币是宋国纳给辽国的,仁宗为了早点结束西夏糜烂的战局,便同意了。

以文彦博为首的官员认为,此次辽国诚意实足,不但太子亲自前来求亲,而且还准备了厚礼,并免除三年岁赐。且陛下又相继有了两女,并且有了嫡女,所以一直认为嫁一个给辽国也无妨,更何况嫁的还是辽国太子。

福康公主不仅貌美,而且极其聪慧,若嫁到辽国后,势必得宠,待太子耶律洪基登基后,到时候定能在耶律洪基耳旁吹枕边风,对大宋自是百利而无一害。

以韩琦为首的官员则认为,大宋立国近百年来,什么样的危机没遇到过,但未曾有过和亲之事,即便是重熙增币,大宋也是宁愿选择多给钱,也不愿公主和亲。和亲辱国,万不可开此风。

中国历代王朝中,没有接受和亲的朝代只有三个。即东汉,宋朝,明朝。

据史书记载,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匈奴单于遣使东汉要求和亲,未获准许。

建武二十四年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附汉,北匈奴则继续盘踞漠北,与东汉对抗,同时又不断遣使请求和亲。

到了汉明帝,汉章帝时期,北匈奴仍继续多次请求和亲,但最终东汉宁愿与其开战,也没同意和亲。

明朝,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为了迎回英宗,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周叙上书称:“盖殿下于圣上,亲则兄弟,谊则君臣,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宜与君臣如越王之卧薪尝胆以报吴仇……若能即返圣驾,则结好和亲,世世利赖。”周叙认为,明朝与瓦剌虽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为了迎回英宗,可以采取和亲的权宜之计。

但最终明朝还是没有采纳,反而选择了另立新君。

此外万历二十年,日军大举进犯朝鲜,李如松等率明军入朝击败日军,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后,双方停战议和,在谈判之中,日本丰臣秀吉提出明朝把公主下嫁天皇的要求。

但最终明朝依旧是没同意。

最后一个就是以“积贫积弱”著称的宋朝,除了庆历二年的和亲提议外,早在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时,辽国在谈判中曾要求“和亲”,宋朝没有同意。司马光《涑水记闻》称:“虏兵既退,来求和亲,诏刘仁范往议之,仁范以疾辞,乃命曹利用代之。”

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乘势攻宋,攻陷开封,俘徽、钦二宗,称为“靖康之耻”。根据《宋史》记载:在此期间金人也曾对宋提出“和亲”的要求,《沈与求传》:“上曰:朕以二圣在远,屈己通和……与求曰:和亲乃金人屡试之策,不足信也。”

所以有宋一朝,尽管积贫积弱,却从来都没和亲过。

朝堂大臣分成两派,为此事争论不休,赵祯已有好几日未曾合过眼了,老实说,他也不想把爱女赵徽柔远嫁与辽国。

但眼下不同,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辽国竟然亲自派太子前来求娶福康公主,若是三言两语就打发了话,肯怕必定惹得辽兴宗震怒,到时边关战事起,生灵涂炭,亦不是自己想看到的。

所以一时间,赵祯陷入两难之际。

福宁殿,赵祯正在逗弄着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而曹皇后和苗贵妃则在一旁做着针线活。

其中一个是朱才人的女儿,因为朱才人诞下女儿之后,不久就病逝了,所以赵祯给其取名为赵徽思。

曹皇后诞女之时,正直满月之际,所以给其取名为赵徽月。

两女皆养于皇后宫中。

赵祯忽然转头问道:“丹姝!你说,朕该不该答应辽国的和亲请求呢?”

苗心禾一听,手里的针一时不查,刺破了手指,赶忙用手吸吮手指。

曹丹殊看了一眼苗心禾,又看了一眼身旁的两位小公主。没有接过话,反而说道:“官家!太子已离京大半年了,眼下南边战事已经结束,是不是也该早点回来了?”

赵祯言:“太子前些日子传来讯息说还有些许事务要处理!只怕得十月份才能回来!”

曹丹殊又道:“官家!和亲一事,兹事体大,现今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为此争论不休,官家一时难决,想来定是有难处,臣妾以为太子乃国之储君,不若等太子回京后,官家听听太子的意见,再做决断也不迟?官家以为如何呢?”

赵昕先是思忖了一会儿,而后才道:“丹姝所言甚是,太子向来聪慧,想必对此事定有独道的见解,朕这就去命人快马加鞭传太子回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