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诊所病人管理(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病人角色和角色行为的控制

病人患病后可能出现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变化,导致生理、心理和言行异常。口腔医务人员应对病人的角色变化有足够的认识,让病人按“角色”行事;让病人做正确的角色行为,帮助其寻找对策,促使其配合口腔医疗,恢复口腔健康。要求口腔医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对就诊病人进行较完整、连续一贯的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从而减少病人因角色转化而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对科普知识的讲解,诊所的介绍及治疗效果的介绍使就诊病人消除对口腔医疗的恐惧,从而保持正常的心态去面对口腔医疗。
作为病人要从心理的角度接受这个角色,要和口腔医务人员,病友常常交流,结成一个新的集体,要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一些知识,知道有关住院制度信息,诊断和治疗安排的信息,如何配合治疗的信息,疾病预后的信息等。这样才有助于转入病人的角色,对口腔诊所的信任也会提高。有信心就会很容易地与口腔医护人员合作,精神负担减少,心身会得到充分的休息,加上口腔医疗上的配合,口腔疾病一定能很快地得到康复。

1. 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对于角色行为缺如的病人,需要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口腔医务人员应给予详细的、通俗易懂的病情解释,使病人正确地认识自己所患的口腔疾病,配合口腔医疗;对于病人家属,口腔医务人员也应在向他们解释病情的基础上,要求他们给予病人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对于病人工作单位、学校或所在的组织团体,可请求其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政策,尽可能地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

2. 放下包袱,适度关注

对于角色行为冲突的病人,要让其放下包袱,进行适度的关注。口腔医务人员应劝说其放下包袱,轻松上阵,配合口腔医务人员治疗口腔疾病;对于病人父母和儿女,上司和下属等,可建议他们尽可能地分担病人的日常工作、事务或学习负担,使病人无后顾之忧,放心治病;应提倡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病人及其病情,不要过度关注,更不要为了其他目的而故意炒作。

3. 调整角度,治病为先

对于角色行为减退的病人,要以调整角度,治病为先。口腔医务人员应首先肯定其工作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以及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爱心,然后指出这种行为在自己患病时却有不好的一面,即影响了自己的口腔功能,不能很好地工作生活,无形中加重了家庭、工作单位和社会的负担。实际上是对家庭、工作单位和社会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定要为了家庭、工作、社会治好病。

4. 树立自信,加强心理治疗

对于角色行为强化的病人,要树立自信,加强心理治疗。口腔医务人员应首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其次可将病人已经病愈,或病情不像病人想象中那么严重的实际情况告知病人家属、同事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使他们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病人,以免病人继续从“病”中获得精神和(或)经济上的利益,从而促使他们走向社会,恢复正常或比较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如果经上述处理效果不佳,可请心理医生给予病人心理咨询或治疗。

5. 晓之以理,提防自虐

对于角色行为异常的病人,要晓之以理,提防自虐。口腔医务人员应对他们加以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他们分析上述不理智行为对自己、对口腔医务人员、对家人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后果,以促使他们醒悟,悬崖勒马。此外,还可动员其家人、亲友、同事对其进行劝导、感化、监护等。必要时,可与其家人、亲友、同事一起请有关部门介入,以保障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并防止病人自虐、自残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