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分级救治
中国国际救援队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提出“三级救治”的观点,即在成批伤员发生和救治环境不稳定时,把救援力量按技术的高低和急救措施的复杂程度,从空间上分成三个级别:一级救治(现场救治)、二级救治(前方医院)、三级救治(后方医院)。
1.一级救治
即现场救治,是指第一时间赶到地震灾区坍塌现场,在废墟上围绕营救幸存者展开的现场救治,或在废墟旁展开移动医院进行的救治,实施搜索、营救、医疗“三位一体”救治。
强调灾害现场的“快”抢救,包括止血、包扎、固定、防止窒息、简单抗休克、口服止痛药和抗感染药物等急救措施。若震区道路通畅可以通过陆路把移动医院的人员和装备直接送至坍塌现场,之后迅速搭建移动医院展开救治。若道路毁坏,可通过先遣工兵部队在坍塌现场修建临时停机坪,再通过空运第一时间把移动医院的人员和装备送至现场,之后迅速搭建移动医院。同时建立检伤分类和留观后送组,通过公路、铁路、水路或空运有序后送做进一步治疗。
废墟下医护队员和搜救队员的联合救援以及废墟旁展开移动/野战医院,相当于把医院的手术室和危重病抢救单元前移到现场,第一时间给予幸存者最好最及时的治疗,极大地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该环节是四川汶川地震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我国灾害救援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的队伍、装备和训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救援队将逐步配备现代救援必需的现代化高科技装备和技术,使医疗队携带的医疗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抗摔打、性能先进,能在现场随时展开急救,提高救援效率。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海事卫星电话等通信设备,对危重和疑难伤病员随时随地进行远程会诊,和后方专家互动,救治伤员,提高现场救治率。
2.二级救治
是在前方医院展开的救治,指在距离灾害现场较近,公路1小时可以到达的当地医院,如四川汶川地震中距离废墟现场最近的绵竹市、德阳市、绵阳市等地区的医疗机构展开救治。
这些医院在自救互救之后迅速展开了收治大批伤员的工作,同时建立检伤分类和留观后送中心。通过公路、铁路、水路或空运有序后送上级医院治疗。前方医院实行的紧急治疗,包括开颅减压、气管切开、开放性气胸缝合、胸腔闭式引流、腹部探查、手术止血、进一步抗休克、挤压伤筋膜切开、减压、清创、四肢骨折复位及抗感染等,留观治疗包括传染病病人、轻伤员和暂时不宜转送的危重伤员。
3.三级救治
即在后方医院进行的救治,是指距离灾害废墟现场相对较远,设置在安全地带的地方和军队医院,承担灾区医疗机构转送来的伤病员,进行确定性治疗,直至痊愈出院。如距离四川汶川地震相对较远的省内或省外大型综合医院,如成都华西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在综合医院成立救治基地,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物资、集中救治,可以极大地缓解灾区伤员救治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