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眶内损伤
眼眶外伤后导致的眶内间隙损伤,常见有出血、积气、眶内脂肪脱垂、骨膜下血肿等。这几种情况常可合并存在。
一、眶间隙出血
【概述】
眶间隙出血(inter orbital hemorrhage),原因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种,临床上以眼外伤引起眶间隙出血多见。出血的来源见于:①脑膜的血管:如硬脑膜破裂时来自脑膜中动脉的血液,以及软脑膜破裂时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这些血液可通过骨折的裂缝渗入眼眶内;②眼眶骨折引起板障内网状板障静脉破裂出血;③海绵窦外伤后撕裂引起的大出血而进入眼眶;④陈旧骨折复位时发生的大出血;⑤爆炸伤、穿刺伤或者眶内异物,可以直接或间接破坏眼眶动、静脉从而引起出血,也可见于受伤数日之后来自颅底骨折的眼眶延迟出血。
【病理】
外伤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进入眼眶间隙内,可伴有眼眶间隙软组织的损伤、眼球损伤、眶壁骨折等。
【临床表现】
自觉症状为伤侧眼眶区剧烈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由于出血可导致眶内容物增多,压力急剧增高压迫眼球引起眼球突出,拉伸视神经导致供血障碍和视力下降,偶尔可出现视力丧失。亦可有暂时性眼外肌麻痹,眼球运动受限、复视。
【影像学表现】
CT及MRI是诊断眶间隙出血的最佳成像手段。眼眶间隙的出血,可以发生在肌锥外间隙、肌锥内间隙、眼球囊间隙、眶隔和隔前间隙结构内。新鲜的出血多呈片状、团状,随着时间推移形成血肿,血肿可呈椭圆形、圆形或者梭形。血肿可导致眼球、眼外肌和视神经的压迫移位改变。
CT表现:对于急性期出血诊断意义较大,表现为高密度影,CT值约为60~75Hu,多数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出血时间较长,密度由高变为较高或者中等密度影(图5-45)。增强扫描无强化。
MRI表现:出血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与颅脑硬膜外血肿的演变过程相同。超急性期:呈T 1WI略低信号,T 2WI低信号影;急性期:呈T 1WI等信号或者略低信号,T 2WI低信号影;亚急性期:呈T 1WI高信号,T 2WI高信号或者低信号影;慢性期:呈T 1WI低信号,T 2WI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出血以及血肿无强化,为其明确的影像学特点。
图5-45 右眼球后眶内血肿
CT横断位软组织窗,示右侧眼球后方见软组织影,境界欠清晰;左眼眶内结构紊乱
【推荐影像学检查方案】
CT及MRI是诊断眶间隙出血的最佳成像手段。可以根据出血的不同时期,相互结合进行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眶内出血的诊断要点:①眼外伤病史;②临床自觉症状出现眶区剧烈的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③出血早期眼眶间隙片状、团块状阴影,血肿形成时多呈椭圆形、梭形边界较为清晰;④急性期CT为高密度影;⑤亚急性期MRI血肿较为常见,表现为T 1WI高信号,T 2WI高信号或者低信号影;⑥增强扫描不强化。
鉴别诊断:血肿形成需要同眶锥间隙内的炎性假瘤、血管瘤进行鉴别。
(1)炎性假瘤:
免疫反应性疾病,弥漫型病变常可侵犯眶锥间隙,MRI上T 2WI表现为低信号影较有诊断意义,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或者明显强化,强化较为均匀;而眶间隙出血CT及MRI表现均具有特征性,增强扫描无强化。
(2)血管瘤:
眶锥间隙常见肿瘤,CT及MRI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是其特征;而眶锥间隙出血无强化。
【诊断精要】
眼外伤后,急性期CT显示伤眼高密度眶锥间隙出血,血肿形成后可显示邻近结构受压表现;眼眶MRI可根据信号进一步判断出血时期。
二、眶内积气
【概述】
眶内积气(intraorbital air)来源见于:①眼眶外伤骨折,造成眶周鼻窦腔内的气体进入眼眶;②眼穿通伤将外界的气体带入眼眶;③极少由于眶内的产气杆菌感染产气引起。
【病理】
外界气体或者鼻窦气房内的气体进入眶内,推压眶内结构如眼球、眼外肌等。眶内积气时间多较短暂。
【临床表现】
眶内积气本身危害不大,临床表现多为造成眶内气体的眼外伤病变。
【影像学表现】
CT及MRI是诊断眶内积气的最佳成像手段。表现为眶内可见明确的气泡影(图5-46);外伤若导致眼眶与鼻窦沟通,可见更多气体进入眼眶;复查可见气体短时间吸收;CT观察眶内气体应以骨窗观察,与眶内脂肪进行区分。
图5-46 右眼眶内积气
CT横断位骨窗,示右眼眶内侧壁骨折,眼眶内见低密度气泡影
【推荐影像学检查方案】
CT及MRI是诊断眶内积气的最佳成像手段。CT观察应选择适当的窗技术,即骨窗观察气体。
【诊断及鉴别诊断】
结合外伤病史,CT及MRI显示眶内明确的气泡影,或者眶内气体与鼻窦沟通,可诊断明确。CT观察眶内气体应以骨窗观察,与眶内脂肪进行区分。
【诊断精要】
眼外伤后,CT及MRI显示眶内明确的气体影。
三、眶内脂肪脱垂
【概述】
眼受到强力钝伤时,外力沿眼球和眶内结构向眶壁传导,导致眼眶的爆裂骨折,而眶内软组织经眶壁的骨折处向外膨出,其中眶下壁比较薄弱,眶内容物很容易突出到上颌窦内,以眶后眶脂体为主的突出,称为眶内脂肪脱垂(intraorbital fat prolapse)。
【病理】
眼眶间隙内的脂肪体经过眶壁骨折的通道向外疝出,常进入含气的鼻窦内。
【临床表现】
眶内脂肪脱垂可造成眼外肌的增粗、移位或者嵌顿,临床因而可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症状。
【影像学表现】
CT及MRI是诊断眶内脂肪脱垂的最佳成像手段。表现为眼外肌增粗、移位及嵌顿,可有血肿形成眶内容物的脱出;脱出内容物常常通过眶壁的骨折处疝入邻近的鼻窦腔内,MRI显示眶壁骨折相邻的鼻窦腔内出现高信号的脂肪影具有诊断意义(图5-47)。眶内容物疝入上颌窦内形如泪滴,称为“泪滴征(图5-48),此征象在冠状位上显示最佳。
图5-47 眶内脂肪脱垂
A、B为同一患者。A.MR横断面T 1WI,示右侧眼眶内侧壁骨折,眶内脂肪疝入筛窦内,右眼眶内信号混杂;B.MR横断面T 2WI,示右侧眼眶内侧壁骨折,疝入筛窦内的脂肪仍呈高信号
图5-48 泪滴征
A、B为同一患者。A、B.CT冠状面骨窗,示左侧眼眶下壁骨折,左侧筛窦内积液,A可见眶内少许软组织脱垂至上颌窦内,形如“泪滴”
【推荐影像学检查方案】
CT及MRI是诊断眶内脂肪脱垂的最佳成像手段。
【诊断及鉴别诊断】
结合眼外伤病史,眼球运动障碍,CT及MRI表现为眼外肌增粗、移位及嵌顿,血肿形成,眶内容物的脱出,MRI显示眶壁骨折相邻的鼻窦腔内出现高信号的脂肪影具有诊断意义。冠状位可显示眶内容物疝入上颌窦内形成的“泪滴征”。
【诊断精要】
眼外伤后,CT及MRI显示眼肌的改变,眶内容物的脱出。
四、骨膜下血肿
【概述】
眼眶骨膜是一层致密有韧性的筋膜组织,覆盖于眼眶骨壁表面,和眶骨一般联系很疏松,但在眶缘、骨缝、眼眶的裂和孔、泪囊窝和滑车窝等处和眶骨联系牢固,不易分离。骨膜下间隙是指眶骨膜与眶壁之间潜在的间隙,正常时并不存在。由于眼外伤,骨膜或骨的营养血管裂伤出血,血液积存于骨膜和骨壁之间形成骨膜下血肿(under periosteum hematoma)。眼外伤是导致骨膜下间隙血肿的主要原因。骨膜下血肿常合并眼眶壁骨折,如果眶骨膜保持完整,则血肿受到限制,体积较小而不扩散。如果眶骨膜同时被骨折撕裂,则血肿可不受骨膜的限制而向眶内扩散。
【病理】
骨折或者外伤力导致骨膜、骨的营养血管裂伤出血,血液积存形成血肿。常合并眼眶壁的骨折。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根据出血量的多少而异。出血量小,症状不明显;出血量大,可因占位效应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包括眼球突出、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甚至影响视力。眼球突出的方向可与血肿的部位相关。
【影像学表现】
CT及MRI是诊断眶骨膜下血肿的最佳成像手段。骨膜下血肿常见于眶上壁,为额部外伤后,血液因重力作用积聚形成。内壁与外壁骨膜下血肿,血液沿骨膜下间隙下移,不易积聚。
CT表现:骨膜下间隙梭形或者扁平状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晰,一般不跨越骨缝,可伴有眶壁骨折。新鲜血肿密度较高,血肿时间较长时密度减低。部分血肿呈慢性病程,甚至在外伤数年后血肿还在增大。血肿位于眶上壁或者眶下壁时,冠状位显示较为清晰;血肿位于眶内侧壁或者外侧壁时,横轴位显示清晰。因而,眼眶外伤需要横轴位、冠状位,甚至结合矢状位观察,才能满足诊断的需要(图5-49A)。
MRI表现:骨膜下血肿的信号特点符合颅脑硬膜外血肿的演变过程。超急性期,呈T 1WI略低信号,T 2WI呈低信号影;急性期,呈T 1WI等信号或者略低信号,T 2WI低信号影;亚急性期,呈T 1WI高信号,T 2WI高信号或者低信号影;慢性期,呈T 1WI低信号,T 2WI高信号影(图5-49B~D)。
【推荐影像学检查方案】
CT及MRI是诊断眶骨膜下血肿的最佳成像手段。针对发生在不同骨壁的骨膜下血肿,选择合适的切面进行观察尤为重要。
图5-49 眶骨膜下血肿
A~D为同一患者。A.CT横断面软组织窗,示右侧眼眶上部见双叶草样软组织密度影,CT值升高;B.MR横断面T 1WI,示右侧眼眶上部见双叶草样高信号软组织影
图5-49 眶骨膜下血肿(续)
C.MR横断面T 2WI,示右侧眼眶上部见双叶草样软组织影仍呈高信号;D.MR矢状面T 1WI,示上直肌上方与眶上壁之间梭形高信号影
【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膜下血肿的诊断要点:①眼外伤病史;②由血肿引起眼眶相应的占位效应;③血肿呈梭形、扁平状肿块;④新鲜血肿CT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晰;⑤亚急性期,MRI显示血肿较为常见,表现为T 1WI高信号T 2WI高信号或者低信号影。
鉴别诊断:需要与骨膜下(表)皮样囊肿、骨膜下脓肿进行鉴别。
(1)骨膜下表皮样囊肿或者皮样囊肿:
为先天性病变,多发生在骨缝附近,CT或MRI表现为脂肪密度和(或)信号,密度和(或)信号均匀或者混杂,MRI脂肪抑制序列有益于鉴别。
(2)骨膜下脓肿:
感染多来自于鼻窦,CT或MRI表现为眶骨壁的骨质硬化、破坏,鼻窦炎等。
【诊断精要】
眼外伤后,CT及MRI显示骨膜下间隙梭形或者扁平状肿块,新鲜血肿CT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晰MRI可显示不同时期血肿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