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医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精神疾病的性质和分布特征

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随时代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报道:我国重性精神疾病的终生患病率从1982年的11.30‰到1993年的13.47‰,患病总人数从1300多万人相应地增加到了1600多万人。导致其升高的相关因素包括:①由于大多数精神障碍病因未明而不能根治,容易复发,导致患者病程趋于慢性化,慢性患者逐渐累积增多;②人口老龄化使老年期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大大增加;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和都市化使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心理应激增加,致使神经症、心身疾病等患病人数倍增;④城乡生活水平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改变,酒精、药物和毒品等物质依赖患者逐年增多;⑤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使精神障碍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慢性病例将进一步累积增多。上述因素导致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和残疾率等逐年升高,需要发展社区精神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来提供更好的防治康复服务。
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的发展相对滞后,世界各国的精神卫生供需之间显著失衡。以我国为例,据2006年底统计资料揭示:中国内地共有精神科病床123 643张,精神科职业医师13 132名,按1993年的1600多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和每张病床一年轮转5名患者的诊治测算,每张病床需承担约191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治疗任务,约需39年才能轮转一遍;每位精神科医师每年需承担约1218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诊疗任务。严重的供需矛盾,促使大部分精神障碍患者长时间在社区进行诊治。有研究报道:当前我国95%以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住在社区;轻性精神障碍如神经症等患病人数更多,住院治疗者仅为其中极少数;精神发育迟滞和老年性痴呆等患者,也绝大多数在社区中接受照管治疗。即使在一些精神科住院资源相当发达的国家里,严重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等患者,其病后一生中98%以上的时间仍生活在社区。精神疾病的性质和患者分布的特征,决定了发展社区精神医学是预防控制精神障碍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