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临床检验危急值研究

2011年3月初,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开展了国内首次全国性危急值调查研究。该调查旨在了解我国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现状,以期根据我国现状来提供一些危急值报告建立与实施的建议,从而促进临床实验室质量的改进,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一、背  景

该调查纳入了2011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所开展的生化、血气和血液相关专业的绝大多数临床实验室,针对这三个专业的危急值制度建立情况进行调查,参加实验室总数将近600家。调查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与实施的相关信息,第二部分则为生化、血气和血液三个专业住院、门诊和急诊部门中危急值项目的选择、危急值界限的来源、上限和下限值。供选择的危急值项目包括钾、钠、氯、钙、葡萄糖、尿素、肌酐、N末端前脑钠肽(NT-pro BNP)、肌酸激酶-MB(CK-MB)、肌红蛋白(Myo)、肌钙蛋-I(cTnI)、肌钙蛋白-T(cTnT)、pH、pCO 2、pO 2、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共21个项目。

二、一般情况

参与实验室可通过室间质评在线平台来提交数据,或是以电子邮件或普通邮件的方式来反馈数据。本研究采用专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危急值界限统计时同时采用正态分布参数(平均值、标准差)和非正态分布参数(第5%值、中位数和第95%位数值),并按照不同医院等级和部门来进行分组比较。
在该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室间质评用户都表明其已制定危急值结果报告制度,并且有超过85%的实验室在报告结果之前对危急值样本进行重复检测。已建立确定报告有效性程序,并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的实验室居多,其比例超过90%。
关于报告接获人员,在室间质评用户调查中的报告显示,一线医生和护士最为常见,各占41.74%和53.92%。而报告的方式虽然包括电话报告、短信报告、传真等其他方式,排在首位的依然是电话报告,并且占了94.99%。实验室中提醒实验室人员出现危急值结果的方式中,选择最多的为计算机提醒。见表7-1。
表7-1 报告方式
考虑到同一患者短时间内同一检验项目的结果重复出现危急值的处理问题,超过70%参与实验室选择了一旦有危急值就报告结果,无论其是否为重复出现的值;其余的实验室则表示如果危急值次数达到临床预设的值,则不需要报告。

三、危急值项目分布

(一)生化专业
最常见的生化危急值项目依次为钾、葡萄糖、钠、钙、尿素、肌酐和氯,住院、门诊和急诊三个部门中这几个项目的百分比趋势相同。心脏标志物中肌酸激酶-MB和肌钙蛋白-I选择的实验室数多于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T,但较钾、钠、钙等项目相比,其选择实验室的百分比较低。仅有不到或将近6%的实验室选择NTpro-BNP作为危急值项目。见图7-1~图7-3。
图7-1 急诊部门生化危急值项目选择情况
图7-2 门诊部门生化危急值项目选择情况
图7-3 住院部门生化危急值项目选择情况
(二)血气专业
门诊部门中,超过半数的实验室选择了pH、pCO 2和pO 2;急诊部门中选择这三者的实验室超过或者将近70%;住院部门选择这三项的实验室百分比分别为91.6%、81.2% 和80.4%。
(三)血液专业
在血液检验危急值调查中,除了RBC的选择百分比在20%左右以外,其他五项: WBC、Hb、PT、APTT和Fbg都被70%左右的实验室视为门诊和急诊部门危急值项目,被超过80%的实验室选择为住院部门危急值项目。住院、门诊和急诊三个部门间的趋势相同。

四、危急值界限

门诊、急诊和住院三个部门间危急值界限差异不大,但各实验室所设定的界限值间存在较大差异。见表7-2。
表7-2 危急值界限

五、建  议

我国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的总体状况尚不能令人满意。针对如上问题,实验室在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中应考虑如下建议:
1.结合相关文件、查阅文献、咨询临床专家并根据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与临床医师一起选择危急值项目。除了选择我国卫生部所颁布的《患者安全目标》中规定的必要危急值项目,即钙、钾、葡萄糖、血气、WBC、PT、APTT和血小板计数外,实验室还应该结合其所在医院特点来考虑。
2.与临床医师讨论,尤其是心内科、肾内科、血液科和消化科等科室的医师,就不同部门界限值的设置达成共识,同时周期性地评估危急值界限,根据危急值发生数及临床救治效果来调整界限值。
3.针对儿童生理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危急值界限,这对肾功、脂血紊乱和新生儿低氧血症的诊治影响尤其大。
4.记录各项目的危急值发生率,根据发生率的变化来适当地调整界限值,并减少因重复出现的危急值报告所带来的工作负担。
5.应该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加强对危急值的管理,除了电话报告以外,还可以考虑自动化报告系统,以保证临床及时获得危急值信息。只要实验室与临床共同努力,控制好危急值报告中的每一步,一定能够真正发挥其临床警示作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