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七一从痰瘀论治心系病集验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学术传承

李七一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周老在学说上主张不执一家之说,善于综合应用各家学说之长,从应用中求发展,通过实践提出新的论点和治法。如认为流行性出血热主要表现为卫气营血的传变经过,并见三焦、六经形证,因此应综合温病、伤寒等各家学说,针对出血热各个病期的病理特点,制订相应的治法和方药,并提出“病理中心在气营”的新论点,使疗效得到显著提高,病死率降到1.11%,低于当时报道的全国平均值3.45%,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对某些感染性高热重症有卫气营血传变者,主张到气就可气营两清,阻断病情发展,邪热入里者应早予通利,从而明显提高了病毒性高热重症的疗效;对厥脱证(休克)的研究提出“气滞络瘀、内闭外脱”为其基本病理特点,从而首创气血同治,行气活血与扶正固脱合法,并创制辨证系列注射剂,治疗136例,病死率4.41%,明显优于对照组,已列为国家新药开发课题。对急性肾衰竭的研究提出“三毒”(热毒、血毒、水毒)学说,认为“瘀热水结、阴津耗伤”是其病机、病证特点,确立泻下通瘀、滋阴生津治法,研制成泻下通瘀合剂,治疗202例,显效率88.6%,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的42.9%和78%。在科研中重视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以阐明中医理论实质及药物的作用机理,从而对中医理论有所创新和发展,也有助于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和临床应急能力。倡导“病理因素——第二病因说”;强调重视气血的关系及痰瘀在诸多疾病中的病理作用,如对高血压、厥脱(休克)的研究,强调从气血立论,按调气和血立法;对出血热、乙型肝炎的治疗常从瘀热着眼,并首创“瘀热型血证”这一特殊证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则以痰瘀痹阻为论治根据。一贯强调中医学的优势在于临床,诊病必须发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提出“审证求机论”,认为辨证应首重病机,病机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通往论治的桥梁,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是进一步演绎分析的基础。若证候交叉复合,病机错杂多端者,则采用不同词汇组合表达,并体现其内在因果联系。辨证既求规范,又使理法方药相互联系,如苦辛通降治胃痞、酸甘复合养胃阴,脾胃疾病每易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故常以温清通补复合应用等。治疗肿瘤,既重视对瘤体本身的治疗,即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又增强对整体正气的扶助;既注意肿瘤在发病机理上的共性,又寻求不同部位肿瘤的特殊性而采用特异性治疗措施;既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总结中医防治肿瘤的基本规律,制定诊治常规,又重视辨病治疗,制定有效专方专药,提高疗效。用方善于变通,精于识辨类方的异同,选药从同类药的共性中寻求个性,讲究配伍关系。
李七一教授继承了周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长期的临床医疗中,亦主张不执一家之说,能根据实际需求,衷中参西,重视学习现代医学科技知识,能用中西两套方法处理心血管疾病,主张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应坚持以中医为核心基础之上的中西医结合,首当明确诊断,强调发挥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诊疗的优势及主导作用。主攻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病证,认为以上疾病属轻、中病情的,仅用中医中药便可治愈和明显缓解症状;即使重、危患者,增用中医中药,亦可减少西药的种类、剂量和毒副作用,且能提高疗效,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如认为治疗心力衰竭应在益气温阳的基础上尚需注意阴虚问题,阴亏的形成主要与心力衰竭的原发病多为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而这些病证的病机以阴虚为多;二是一般治疗心力衰竭常常使用益气、温阳、利尿之品,如呆用则易伤津耗液;三是心力衰竭气虚日久可以及阴;四是地球变暖,天人相应,病则易化热伤津等。以往心力衰竭的治疗注重阳虚水停而大施温阳利水之品,虽有短期疗效,但却有激活神经内分泌之嫌,且长期疗效不明,应重视阴亏与痰阻病机。基于以上认识,在治疗上采用益气滋阴,活血利水,化痰软坚法,并自拟“心衰Ⅰ号”方,经临床研究,总有效率为66.07%,有统计学差异。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为正虚邪侵,即肺卫功能失调,心气不足,时邪病毒乘袭,循脉舍心;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一般以扶正为基础,扶正包括补心气、通心阳、滋心阴、养心血,以补心气为主导,祛邪即托解邪毒。李七一教授据此自拟“养心托毒”颗粒剂,经临床研究,显效率和症状疗效方面分别为66.67%和80%,有统计学差异。冠心病心绞痛多属本虚标实,本虚是气、血、阴、阳亏虚;标实是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其中又以气阴两虚、气滞痰阻血瘀最为常见,治疗上多标本兼顾,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探索总结出中药复方制剂“冠心平”,由黄精、当归、参三七、瓜蒌皮、甘松五味药组成。
李七一教授在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期间,领悟了周老的痰瘀同治的方法,系统温习了痰瘀相关的中医理论,此后结合临床,提出痰瘀同病是机体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心系病证重要的发病因素和病理机制,临证有许多病症都可以涉及。痰瘀虽为不同的病理产物,但有其同一性,故临证可采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法则治疗。
从医30多年,李七一教授擅长诊疗内科心系病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应用中医理论指导实践,诊疗效果良好。根据实际需求,重视学习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对心血管疾病,主张中西医结合,首当明确诊断,强调发挥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诊疗的优势和主导作用。临证重视对西医病种的中医主要病机的探究及类证鉴别,以求抓住主要矛盾,执简驭繁。对于心血管病证,认为疾病若属轻、中病情的,仅用中医中药便可治愈或明显缓解症状,即使重、危患者,增用中医中药,亦可减少使用西药的种类、剂量和毒副作用,且能提高疗效。在中医痰瘀同治理论指导下,自古方化裁和经验积累研制总结出有效方“心衰Ⅰ号”、“冠心平”。体现“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的“冠心平”组方用药(黄精、当归、参三七、瓜蒌皮、甘松等)属国内首创,有关成果已申请专利。该药已于2001年获得南京市院内制剂生产批文[批号:宁卫字(2001)第976号]和相关临床研究成果,获2007年“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诊治心系疾病时,善于从痰瘀方面辨证施治,用药注意君臣佐使,药效叠加,阴阳协调,虚实兼顾,数十年来,诊治并抢救重危病人无数,并使众多患者恢复健康。
李七一教授依据周老、古代医家对痰瘀的认识,再加之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痰瘀同源学说从津血同源、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同治等方面加以系统传承并应用于诊治心系病的临床实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