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淋巴管间接注射法
淋巴管间接注射法也称为组织内注射法,是将有色的注射剂注入器官的组织间隙内,由于毛细淋巴管壁的通透性大于毛细血管,借助注射的压力和注射液内氯仿或乙醚的扩散作用,注射的色素即可进入毛细淋巴管,使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及淋巴结充盈显色。间接注射的特点是从器官的一点注射,可以通过没有瓣膜的毛细淋巴管扩散至很大范围的淋巴管及淋巴结,从而显示出整个器官的淋巴系统。淋巴管间接注射可观察到一个器官淋巴管分布的全貌及其淋巴引流的路径。淋巴管间接注射法至今仍然是淋巴系统研究中显示淋巴管最基本的方法。
过去,对淋巴管间接注射法曾存有不同的意见,例如Renyi-Vamos(1960)等认为,注射的色素不仅进入毛细淋巴管,也有可能进入毛细血管,并且认为,侵入间质内的色素和充色的毛细淋巴管之间也无明显的界限,因而易造成人为的假象。根据我们的观察,如果注射的色素进入毛细血管,并不难区别,因为淋巴管的注射,是从一个器官的一点连续注入,所以进入毛细淋巴管的色素,必然延续至淋巴管及淋巴结。同样,如果色素进入毛细血管,也必将流入血管分支。淋巴管具有串珠形的外观,依此可与血管相区别。在铺片透明标本上观察,毛细淋巴管较毛细血管稍粗,且不均匀,毛细淋巴管网与毛细血管网的网眼形状也不相同。最主要的是毛细淋巴管壁的通透性较毛细血管大,所以注射的色素难以侵入毛细血管,除非是注射针头直接刺入血管腔内。我们(1962—1966)用间接注射法注射过200个胃的淋巴管,从未见到胃的血管充色现象。在器官内淋巴管研究中,也常同时用墨汁注射剂注射血管,以观察两者间的关系;这样,淋巴管呈蓝色,血管则呈黑色,两者对比非常明显。
关于充色的毛细淋巴管和扩散至间质内的色素之间,也能加以区别。毛细淋巴管都相互吻合成网,并且和淋巴管相连;而扩散至间质内的色素则与此不同。毛细淋巴管无瓣膜,从一点连续注射时注射剂可在管内扩散,而使很大范围的毛细淋巴管显色。因此,在远离注射点取材观察时(透明或组织切片),于间质内应见不到色素,毛细淋巴管内的色素是由注入点的毛细淋巴管扩散而来,和该处的间质并无联系。总之,通过在双目立体显微镜下对透明标本和连续切片的观察,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