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肺真菌病
一、概述
肺真菌病(pulmonary mycosis)指由真菌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指肺和支气管的真菌性炎症或相关病变,广义地讲包括胸膜甚至纵隔真菌病变。致病菌以念珠菌、曲霉菌最多见,而组织胞浆菌、新型隐球菌、球孢子菌、放线菌、奴卡菌和毛霉菌较少见。
临床上通常把真菌分为致病性真菌与条件致病性真菌。致病性真菌(或称传染性真菌)为原发性病原菌,常致原发性外源性真菌感染,主要有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和孢子丝菌等。条件致病性真菌(或称机会性真菌)多为腐生菌或植物致病菌,平时寄生或定植于宿主体内,当人体出现易患因素时会导致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包括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毛霉和肺孢子菌等。
真菌引起病变的决定因素是真菌的毒力、数量与侵入途径。根据真菌致病性的强弱及患者免疫功能的健全与否,感染真菌的方式分为侵袭性(直接侵犯)、散播性(随血液播散至多个器官)和定植(寄生于人体浅表部位,未感染发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指真菌直接侵犯(非寄生、过敏或毒素中毒)肺或支气管引起的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所导致的疾病,多由曲霉属、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毛霉菌和肺孢子菌引起。
二、临床表现
肺真菌病一般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当免疫功能缺陷或感染大量致病菌后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有时有气促、发绀、呼吸困难等,严重感染时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大咯血而威胁生命。不同菌属感染不同体质的患者可有各异的临床表现(表3-3-1)。
表3-3-1 常见肺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续表
三、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肺真菌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微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病理学诊断仍是肺真菌病的金标准。具体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详见表3-3-2。
表3-3-2 肺真菌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续表
表3-3-3 IPFI常用血清学诊断方法的评价
肺真菌病的影像学检查特点详见表3-3-1中的影像学表现。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侵袭性肺真菌病在各类肺真菌病中病情最严重,病死率较高。临床诊断需要充分结合宿主因素、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4个方面综合判断,除外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部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目前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具体见表3-3-4。
表3-3-4 IPFI的诊断标准
注:*有≥1项危险因素即为+;**包括影像学;+有,-无;△肺组织、胸腔积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除肺孢子菌外);△△除确诊标准外,也包括特异性真菌抗原检测阳性及合格的深部痰标本连续≥2次分离到同种真菌
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指出患者患肺真菌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1)外周血WBC<0.5×10 9/L,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持续>10天
(2)体温>38℃或<36℃,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①此前60天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天);②此前30天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③有侵袭性真菌感染史;④AIDS患者;⑤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⑥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3周以上;⑦有慢性基础疾病;⑧创伤、大手术、长期住院、长时间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全胃肠外营养和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等(任何1项)。
五、治疗原则
肺真菌病的确诊需要获得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支持,可临床实际上如果等确诊后再行治疗,大多数患者将会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对于肺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提倡预防和治疗的系统化有机结合。治疗原则包括一般预防、靶向预防、拟诊治疗、临床诊断治疗和确诊治疗,详见表3-3-5。
表3-3-5 肺真菌病的治疗原则
续表
表3-3-6 肺念珠菌病、肺孢子菌和毛霉菌病的抗真菌治疗
续表
表3-3-7 肺曲霉病和肺隐球菌的抗真菌治疗
续表
表3-3-8 侵袭性肺曲霉病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及用法
注:VCZ:伏立康唑;AmB:两性霉素B;CF:卡泊芬净;ITZ:伊曲康唑;5-FC:氟胞嘧啶
(乔伟 李学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