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茶树过去长满华夏大地
陆羽时代,大茶树不少,因为树太高,人够不到叶子,便直接砍树,现在云南有些地方也是如此。宋代地理志书《太平寰宇记》里记载:“泸州之茶树,夷獠常携瓢置,穴其侧。每登树采摘芽茶,必含于口,待其展,然后置于瓢中,旋塞其窍。归必置于暖处。其味极佳。又有粗者,其味辛而性熟。彼人云:饮之疗风。通呼为泸茶。”有一年,某个产茶县高薪招聘采茶女,其中就有采摘口含茶的要求。至于风味到底好不好,不知道。
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中记录过大茶树:“柑叶茶,树高丈余,径七八寸。”沈括的《梦溪笔谈》里也讲“建茶皆乔木”,梅尧臣的《次韵和再拜》里有“建溪茗株成大树”之句,明代后就没发现这般记载,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大茶树消亡,不得而知。
1957、1958年,在闽南、闽西以及闽东北茶区陆续发现大茶树。福鼎太姥山上的最大茶树,高达6米以上,主干基部直径18厘米,树冠直径2.7米,分枝离地高达2.5~3.4米,叶长17厘米,叶阔56.6厘米,叶脉10对。
总体来说,唐宋记载的那种大茶树,明清以后就只能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见到。明李元阳在《嘉靖大理府志》(成书于嘉靖年间)里列举大理物产时说:“茶,点苍,树高二丈、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愈胜也。”后来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里接着说:“(大理感通寺)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至少说明在明代,老百姓已经会使用架梯上树采摘茶,这与今天的云南采摘现象又十分吻合。
陆羽《茶经》没有提及云南,因为云南当时是独立于李唐的南诏国,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有为《茶经》做校注的书,都会重点提到云南发现的各种类型的大茶树,用来佐证中国是世界茶的原产地。
云南大茶树的三个重要发现分别是南糯山栽培型大茶树(1951)、巴达野生大茶树(1961)以及邦崴型大茶树(1991)。
茶(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