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打造集群竞争力、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战略,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全球发展趋势看,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以增强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控制力,尤其是新科技革命推动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国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从国内发展方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已全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已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改革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9年,长三角地区GDP达到23.7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4.0%;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16393.8万亿美元,约占全国的3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7.5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6.9%。长三角还是我国制造业发展高地,其产业门类齐全,集群优势明显,已形成装备制造、石化、电子信息、汽车等多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区,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优化升级交汇融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多重机遇叠加,为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了重要条件。然而,与世界级产业集群目标相比,长三角依然面临龙头企业影响力不强、关键技术策源力不足、产业成本竞争力弱化等问题,尤其是在如何“共建”上面临政策工具、要素流动、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制约瓶颈。那么,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目标是什么?长三角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短板问题与制约瓶颈是什么?长三角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推进路径是什么?这些问题既是学术界要思考的科学问题,也是长三角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必须要回答的现实问题。
本书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长三角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路径研究”、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十四五’期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课题“‘十四五’期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趋势与上海应对研究”等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室内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回顾分析与横向对标相结合、定量分析与网络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系统分析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剖析长三角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现状、问题与瓶颈,提出长三角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推进路径,并就重点产业进行专题分析。本书分为两编、共十章。第一编为总论,分为四章。首先,分析了长三角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时代要求;其次,从产业集群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经济全球化理论等方面阐述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从产业集群到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理论嬗变,通过理论演绎与思辨,分析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与类型;再次,分析长三角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产业与创新基础、面临的短板问题,以及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最后,提出长三角如何以更强的合力,从区域分工路径、区域合作路径、政策配套路径三方面共同推进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的路径。第二编为分论,分为六章,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等6个重点产业,分析长三角各产业集群的现状与格局,剖析各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短板,并分产业阐述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推进路径。
本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研究员担任组长,负责总体思路和主执笔。第一章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尚勇敏副研究员、王振研究员执笔,第二章由华东师范大学翟晨阳博士执笔,第三章由王振研究员、尚勇敏副研究员执笔,第四章由王振研究员执笔,第五章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徐丽梅副研究员执笔,第六章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杨凡博士执笔,第七章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张美星博士执笔,第八章由华东师范大学史文天执笔,第九章由尚勇敏副研究员执笔,第十章由浙江工商大学辛晓睿执笔。要特别提及的是,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童相娟所长、殷庆坎、吴骏毅、俞翔、杨熙、徐强等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浙江工业大学宓泽锋博士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王振研究员和尚勇敏副研究员负责本书的校订与统稿工作。
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许多国内外专家、同行的帮助,他们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本书的顺利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佘凌社长、董汉玲编辑也给予了帮助。在此谨表衷心感谢!
本书是我们对世界级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探索,内容还不尽完善,我们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为更多学者开展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希望为长三角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理论观点支撑,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 振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2020年10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