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強襲!紛擾的邊患
公元581年,隋朝剛剛建立,正當雄心勃勃準備一統天下之時,北方邊境卻頻頻告急。勇猛剽悍的突厥屢屢南下侵擾中原,迫使隋文帝不得不轉過身去,對付這個來勢洶洶的北方強鄰。
東突厥
突厥源出於鐵勒(又一說為匈奴的別支),於公元552年建立突厥汗國,不但威服塞外諸國,北朝各國亦爭相結交。
面對突厥的侵擾,隋最初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屢為突厥所敗。後來,曾在北周時出使過突厥的長孫晟(zhǎng◦sūn◦chéng)提出「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計策,主張分化突厥,以求各個擊破。
隋文帝採納這一計策,成功使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彼此攻伐不斷。經過十餘年的紛亂,東突厥與隋朝關係修好,由戰而和。
西突厥
西域地區主要有兩股強大勢力,就是西突厥和吐谷渾(tŭ yù hún)。當地的小國和其餘部族都依附於這兩大勢力。
陶武士俑
隋
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
二俑全身披戴盔甲,右手拳間有孔,似原執有兵器,左手按一方形盾牌,盾牌中心有一黑彩獸面飾。隋朝因戰事較頻繁,對盔甲等軍事裝備很重視,這促成了隋代軍事手工業的迅速發展。
青瓷武士俑
隋
湖北武漢出土
俑所穿鎧甲為明光鎧,始創於三國。其特點是在胸前、背後都有左右兩片金屬圓護,能反射陽光,故名之。明光鎧到北朝末年日趨流行,至唐朝已成為最主要的鎧甲裝備。
隋朝與東突厥關係密切,西突厥與中原關係疏遠,並時有衝突。公元611年,西突厥的處羅可汗(可汗kè◦hán,突厥統治者頭銜)被射匱可汗打敗,向東逃走,被迫降隋。這樣,直到隋末,西突厥再未入侵中原。過去受其轄制的西域諸國,也紛紛倒向隋朝,與中原交往。
吐谷渾
吐谷渾為鮮卑慕容部的一支,原遊牧於今遼寧錦縣西北一帶,後向西遷至今甘肅、青海一帶,以吐谷渾為族稱,兼併當地諸羌人部族,逐漸強大。
武士騎俑
隋
山西太原斛(hú)律徹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
斛律徹是當時隸屬於突厥的鐵勒族人。此俑頭戴捲沿帽,腰佩劍,下着紅色窄腿褲,烏靴,右臂彎曲,手握繩,左手置胸前,拳心有孔,原持物已無存,馬身佩飾十分齊整。
隋朝剛建立時,吐谷渾曾多次寇邊。煬帝即位後,親率大軍擊敗吐谷渾,降其部眾十餘萬人,並獲得東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的土地,開通了西域的商道。直到隋末大亂,吐谷渾才乘機收復故地。
西域商人雲集洛陽
商道的開通,使中西交流再次活躍起來。當時的長安、洛陽有大批西域商人,異常繁華。隋朝廣招來者,一律厚禮優待,以致諸番往來相繼,而州縣疲於接待迎送,耗費極大。
煬帝又曾下令將洛陽市中樹木用帛纏飾,市內商人必須服飾華美,廣積珍貨,所有店鋪都設帷帳,盛陳酒食,對路過的西域商人悉邀請就坐,任其酒足飯飽而分文不取。
武士像
隋
寧夏固原史射勿墓出土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武士像深目高鼻,蓄有絡腮鬍鬚,為當時典型胡人的形象,但衣冠服飾是當時中國流行式樣。墓主史射勿是遷入中原的中亞史國人。
陸路交流
這個時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西方錢幣有東羅馬金幣和波斯薩珊王朝銀幣。這兩種錢幣在當時中東、近東、東歐等地區曾是國際通用貨幣。
騎駱駝俑
隋
山西太原斛律徹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
駱駝俑高大健壯,雙峯間馱有絲絹、皮囊等物,其上坐一胡人,頭戴圓氈帽,身着圓領窄袖衫,左手持繮,右手正持餅進食。這是行進於絲綢古道上的胡商形象。
虞弘墓石槨(guŏ)浮雕
隋
山西太原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收藏
墓主虞弘是中亞胡人,定居中國,歷北齊、北周、隋三朝為官。此雕繪具有濃厚的波斯、中亞文化特色,對研究絲綢之路與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有重要意義。
世界上最早的玻璃器出現於西亞。在古埃及和羅馬,高級玻璃器的價值甚至超過黃金。中國最晚在戰國中期已能製作玻璃,然而,中國古代玻璃器製作工藝不如西方發達,所以常將西方傳來的玻璃器視為珍寶。「玻璃」一名的正式使用是清代以後的事,中國古代一直稱其為「琉璃」。
東羅馬金幣
查士丁尼二世時期貨幣
1953年陝西咸陽底張灣隋墓出土
此金幣正面是國王正面半身像,周邊銘文意為「我們的主上查士丁尼二世,祖國的父親」。背面為一戴胄女神像,其座下銘文是「印鑄於君士坦丁堡」。環形文意為「至尊們的勝利」,末尾「E」字為鑄幣廠局記號。
嵌珍珠寶石項鏈
隋
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
李靜訓墓出土的玻璃製品,經專家鑒定,都是中國自產。其中一件玻璃扁瓶,其工藝水平已接近西亞玻璃,外形卻是傳統的中國造型,可說是中西合璧。
玻璃瓶
隋
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
朝鮮和日本
在海之東,主要是朝鮮和日本。當時朝鮮半島分裂為高麗、百濟和新羅三個國家,三國都曾派遣留學生赴中國學習。中國也很早就有人移居朝鮮半島生活。
隋朝通往日本的道路,通常是由山東渡海至百濟,再由百濟渡海到日本。所以在日本派出使者(遣隋使)來中國前,所接受的中國文化大多是通過朝鮮半島間接得到的。
黃釉陶壺
4世紀—7世紀
1963年吉林集安高句麗墓出土
公元前1世紀朱蒙在遼寧桓仁一帶建立高句麗政權。3世紀移都國內城(今吉林集安),公元427年遷都平壤。此壺的器形與當時中原地區的壺相似,黃釉陶器的燒製工藝也是從中原地區傳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