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中国文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剪影一:中國文學的定義

土地公問:「欽差大人,你在幹什麼?」

小仙忙碌地輸入文字:「我見薛仁傑回答『中國文學的定義』那一題不夠詳細,所以現在補充了,將它放到網上去。順便也上載一些中國仁義兄弟的故事。」

「文學」一詞在中國古代,有多重意思:

一、指儒家學說。《呂氏春秋•蕩兵》:「文學雖博,猶不見聽。」

二、專指獄訟文書。《史記•蒙恬列傳》:「恬嘗書獄典文學」。

三、指才學。《北史•魏收傳》:「季景有文學,歷官著名。」

四、指學校,尤指學習儒學之所。北魏《水經注•江水一》:「南岸道東,有文學。」

五、泛指有學問的人或儒生。《明史•隱逸傳》:「太祖興禮儒士,聘文學。」

「中國文學」則泛指我國的文字創作,內涵豐富,包括了散文、詩、詞、曲、賦、小說、傳奇及雜文等等,蘊含歷史、哲學、文化方面的知識,仿如一座寶山,但懂得發掘的人並不多。尤其它蘊含不少人生哲理,撫慰我們的心靈,也讓我們勇敢去面對困苦和挫折。現在不少中外動畫及漫畫故事也源自中國文學作品,如日本的動畫電影《三國志演義》、美國的動畫電影《花木蘭》等。

中國文學的成分一:詩

詩,分先秦時代的《詩經》,漢代古詩、樂府詩,還有唐詩、宋詩、明詩、元詩及清詩。例如人們時常唸的「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兮」,就來自《詩經》的名篇〈采葛〉;兒時讀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唐詩稱「近體詩」,分五言、七言絕詩及律詩,講求平仄、押韻、對仗、不可犯孤平等規格。古時,不論皇帝或平民,凡讀書的皆會創作詩歌,詩歌也是他們考取科舉、進入官場的鑰匙。

中國文學的成分二:賦

賦,因應不同文體,分為古賦、俳賦、律賦、文賦四種。賦盛行於漢代,主要以四字或六字的偶句出現,故有「駢四儷六」之說。漢代著名的賦家有司馬相如、揚雄等等。七步成詩才子曹植也有著名的《洛神賦》,其中四字句「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是描寫洛神的絕色美艷。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獲封陳王。晉朝著名詩人謝靈運讚賞他有「八斗」之才。曹植描寫的洛神,後世傳說是他以嫂子甄宓王妃為藍本。《全漢賦》收錄了漢朝所有現存的賦。

中國文學的成分三:詞

詞與詩有點不同。詩的句數及字數有嚴格規定,詞則是按詞牌而定,長短句式,倚樂聲而填寫,所以可以歌唱。詞的要求也很嚴格,每詞牌有規定句數,每句有規定字數,每字的平仄有限定,而押韻亦按不同詞牌而定。詞始於晚唐而盛於宋,填詞要按詞牌如《卜算子》、《浪淘沙》、《水調歌頭》、《蝶戀花》等等填寫。詞牌由唐累積至清朝,約有一千多個。早期的詞與音樂不分家,可以歌唱。詞人詞作分作花間派、婉約派、豪放派、格律派等。著名的詞人包括:李煜(李後主)、溫庭筠、歐陽修、柳永、蘇軾(蘇東坡)、辛棄疾、李清照、周邦彥、姜夔(姜白石)、吳文英等等。早前香港的流行歌曲《但願人長久》,所用的詞正是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歌曲在1980年代由鄧麗君歌唱,紅極一時,後來由王菲重唱,同樣受歡迎。

中國文學的成分四:散文

散文,始於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盛於唐宋時期,但歷代皆有名著。古代讀書人讀的「四書」及「五經」,除了《詩經》,其餘皆是散文。「四書」、「五經」是古代學生必讀的課本,等同現今學生必修中英數科目一樣。「四書」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五經」則指《詩》、《書》、《禮》、《易》、《春秋》。「五經」本與《樂》合稱「六經」,但《樂》早已失傳。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不知道」三字,原意是「不知箇中道理」,便來自《禮記•學記》一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此外,歷代的史書如《史記》、《漢書》、《三國志》、《唐書》等等,都是以散文形式寫成的。

中國文學的成分五:小說

小說,本指瑣碎的語言,街談巷說的小道文章。現在專指有故事成分的文學類型,有長篇、短篇、文言、白話之分。中國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有小說,魏晉兩朝是中國古典小說作品正式出現的時期,但有意識的小說創作始於隋唐時期。中國的小說名著甚多,主要分傳奇、筆記、話本、章回。

明末馮夢龍將《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及《金瓶梅》定為「四大奇書」。四大奇書的作者是誰,至今仍有爭議,一般相信作者分別是:吳承恩、施耐庵、羅貫中、蘭陵笑笑生。後來,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出現,人們將它與《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合稱「中國四大名著」,並已有英文等多國文字的譯本。

中國文學的成分五:戲曲

戲曲盛於元明兩朝。每首曲皆按曲牌填寫,字數及押韻皆有要求。中國的戲劇早於北宋時期已經出現,稱作「諸宮調」或「諸般宮調」,如董解元(主要活動於約1189-1208)《西廂記諸宮調》。「宮調」是古代的音律調子,因為劇本的歌唱部分是用了多個宮調的不同曲調編成,所以稱作「諸宮調」。「宮調」之名源於十二律及七音。十二律及七音互配成八十四種調子,用宮音與十二律相配出來的十二種調子稱「宮」,用其他音及十二律相配出來的七十二種調子稱「調」。據宋朝王灼《碧雞漫志》記載,宮調是勾欄(即演唱娛樂場所)藝人孔三傳創造的。

中國的戲曲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及明清傳奇。除王實甫《西廂記》外,明朝湯顯祖(1550-1616)的「臨川四夢」(其籍貫乃江西臨川)或稱「玉茗堂四夢」(其書齋名「玉茗堂」):《牡丹亭》、《紫簫記》(後改名為《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也是非常著名的戲劇,歌辭美麗動人。湯顯祖是中國最著名的劇作家,現代學者將他媲美西方的莎士比亞。

中國古典文學一向是文史哲不分家。文學作品中包含歷史、哲學、文化的知識及如玉智慧,更涉及天文、地理、科學、醫學、建築、法律、數學等等領域。中國文學的書籍窮一生精力也看不完,就好像登上高山,看見數不盡的花草樹木一樣。所以,我們只能抽選一部分來欣賞。中國文學博大精深,浸淫其中,不但可擴闊自己的知識領域,還可修養個人品格,獲得心靈滿足和精神寄託,這就是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