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物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公眾電話

所謂街坊鄰里互助精神,昔日可見於士多辦館將自家電話借給街坊以解一時之急,有的還將電話放於店鋪門前,印象中多是重甸甸黑色撥輪的那種,如此慷慨不計較,當然也多得固網電話乃按月收費,多少通話都是一條數。

後來士多辦館在城中逐漸減少,很多電話也不外借了,便利店門前的公眾電話取而代之,當然不是免費的。在沒有手機或手機還處於「大哥大」日子之時,公眾電話需求甚殷,隨街可見電話亭,像尖沙咀天星小輪碼頭星光行前那排電話亭,就特別印象深刻。使用公眾電話,遇着身無硬幣或硬幣不足,張羅起來也甚狼狽;公眾電話亭外站着一條隊等候的場面也不鮮見。遇着佔着電話的人「傾唔斷氣」,公眾電話當私家用,你也只能在電話亭外敲敲玻璃加點壓力。因為等電話的時間耽誤而釀成悲劇,喜歡玩機緣的電影導演自不會錯過,杜魯福《柔膚》結局就是這樣搞出人命的,生命名副其實只差一線。現實當然沒那麼戲劇性。

電話亭是尋常物但也可以很哲學。卡繆就借電話亭來論說存在,人與人之間不是隔着一堵牆而是隔着一個電話亭,隔着玻璃隔板你看到電話亭中人的姿態動作但聽不見他說甚麼,視野穿透但意義卻是阻隔的。我們每人其實都裝在自己的玻璃隔板內,一層薄薄的透明帷幕,一個不斷說話但消音的世界,不意識時一切正常,一旦意識荒謬感卻又揮之不去。

電話亭是尋常物但也可以很科幻。還記得沃卓斯基姊妹導演的《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主角Neo(奇洛李維斯飾)是如何逃脫現實世界中無所不包的「矩陣」嗎?如果封密世界尚存缺口,電影中那道缺口就在路邊電話亭,Neo常常在千鈞一髮間鑽進電話亭,由此逃離被瞞騙的現實世界。隔了十數年,曾幾何時城中滿佈的電話亭買少見少,未來電影回看因此意外地添了點復古(retro-chic)味道,說來這並非單一例子。

隨着手機大行其道,以上種種,親身經歷的、來自書本的、電影的、想像的,都成了消逝的風景。公眾電話、電話亭不至完全消失,卻肯定已成歷史剩餘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