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質
蒲台島的岩石主要是花崗岩,花崗岩是岩漿在地下深處經冷凝而形成的,部分花崗岩為岩漿和沉積岩經變質而形成的片麻岩類或混合岩化的岩石。由於花崗岩是在地殼內慢慢冷卻而成,故有足夠時間讓礦物結合。比起火山岩,花崗岩會出現較明顯和顆粒較大的礦物,形成花崗岩上的「花紋」。
節理為岩石或岩層的天然破裂面,它與斷層的差別是在破裂面兩側的岩石,並未沿着破裂面發生過相對的移位。沿着岩石裂縫的節理容易受風化和侵蝕而漸漸擴大加深,形成陡峭深切的大裂縫,地下的岩石或地層受到上覆岩石的重力負荷下,在可忍受的範圍,岩層多少具有可塑性,當地殼變動時可能因擠壓變形產生褶皺,但這時並未斷裂,失去岩層的連續性。隨着作用力的逐漸增加,並超過岩石所能承受的抵抗力,於是岩層便發生破裂,形成許多節理。
花崗岩看似堅硬,但抗蝕能力相對較差。當節理外露於空氣之中,日夜明顯溫度差異造成岩體冷縮熱脹,岩石上裂縫節理不斷擴闊,最後迫使岩石崩裂,這種現象稱為「塊狀崩解」,岩石內不同礦物崩解的結果,如石英礦物對抗侵蝕能力較強,所以可以殘留在地上,而其他長石及雲母類礦物早已被分解殆盡了。以上的風化過程均屬「機械性風化作用」。
與此同時,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條件下,岩石、礦物在原地發生化學變化並可產生新礦物的過程叫化學風化作用。引起化學風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水和氧。自然界的水,不論是雨水、地面水或地下水,都溶解有多種氣體和化合物,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水溶液。水溶液可通過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方式促使岩石化學風化。氧的作用方式是氧化作用。當水分接觸岩石內的不同礦物時,便會產生化學作用,改變原生礦物的成分,形成次生礦物,最終變得容易鬆脫。在化學風化作用下,岩石的表層首先被風化,其後風化作用層層深入,但效力亦隨之而減弱,因而中心的岩塊未受影響,稱為核心石。表層物質移除,核心石裸露,那些露出及散佈地面的個體核心石互相疊積起來,便形成突岩。島上所見怪石,如「僧人石」、「佛手岩」、「響螺石」、「昂龜石」等怪石都是這個例子。
露出地面的個體核心石
露出地面的個體核心石
露出地面的個體核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