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螺洲島
螺洲島位於蒲台島西北面,為蒲台群島組成的一部分,與蒲台島相隔一條水道。該水道被稱為螺洲門,是香港海域最深之處,達七十米深,曾被港府用來棄置爆炸品。
螺洲島是一個無人居住的荒涼海島,一直以來,都有「蒲台一塊碑,螺洲一盤棋」的說法。蒲台一塊碑,指的是蒲台島上的古石刻,螺洲一盤棋的說法,則來自螺洲山頂有塊平坦大石面,因為風化緣故,石面裂開,隱約可看到多條裂紋,加上傳說有兩位仙人在此對弈,故稱為一盤棋。螺洲島上並無山路小徑,欲登上螺洲島一看棋盤,須要從島南的小沙灘登陸,沿草叢山石覓路而上,相當吃力,如無登山經驗及足夠體力,不可嘗試。
日軍侵佔香港期間,有日軍駐守蒲台島上。到了一九四四年,為了避免消耗糧食,日軍採取疏散人口的政策,就用漁船將平民百姓送出公海或荒島,讓其自生自滅。
根據英國陸軍部檔案W. O. 235,一九四四年七月,日本憲兵用兩艘船將數百名難民送往螺洲島,遺棄於島上後隨即離去。雖然螺洲島與對岸的島嶼,僅一水之隔,但流水湍急,即使擅長泳術者亦難以渡過,有部分難民為求生存,唯有冒險一試,可惜他們多已飢餓無力,最終多人溺斃。留在孤島上的人,由於缺乏糧食,只好將死者身上的肉切下來進食,免於餓死。在島上,求救慘叫之聲不絕於耳,以至聲音隨風送至東北方對岸的鶴咀村,但村內的漁民都不敢前往拯救。因為當時鶴咀村及赤柱均設有日本憲兵部,若漁民把難民救回村內,必為憲兵所知,並會對施救者處以斬首之刑。蒲台島上的居民自顧不暇,又怕被島上的日軍知道,惹來殺身之禍,亦不能施以援手,最終難民都相繼死去,屍體遍佈於岸邊的石頭之間,有的被大浪沖走,有的被人吃掉。
一九四五年四月,有漁民登上螺洲島,發現在海濱暴露着很多人骨殘骸。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有蒲台島居民登上螺洲島斬柴割草,在島上一條石坑中見到有些好像人骨的物體,因此稱該處為白骨坑。到了八十年代,有旅行人士登上螺洲島,仍可找到一些疑是人骨的殘骸。時至今天,原來的白骨坑已長滿雜草,再難找到一些當年的痕跡。
八十三歲的蒲台島居民周伙娣曾目睹日軍將難民遺棄在螺洲。七十六歲的梁金福和七十五歲的劉少明亦曾聽父輩談過此事,並且在螺洲見過很多人骨殘骸。
從蒲台島遠望螺洲島
1947年1月14日,香港《工商日報》報道螺洲島事件
螺洲島上的白骨坑,戰後村民到此割草斬柴時,在一些石坑中仍可見到有些好像人骨的東西,因此稱該處為白骨坑
螺洲山頂的棋盤
2015年3月6日於蒲台島訪問老居民,左二起為梁金福、周伙娣、劉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