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敏捷人才管理第一步:人才战略(定人才)
根据80/20定律,真正对企业战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是20%的关键人才,因此,只有聚焦企业优质资源到关键人才发展上,才能事半功倍。
2.1.1 人才战略制定
在制定人才战略时,需要先认真思考以下五个关键问题。
问题一:基于企业战略,眼前及未来的人才挑战是什么?
问题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人才?核心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三:如何打造企业的人才供应链,从而让人才源源不断?
问题四:如何激活组织并发展人才,从而让组织和人才的动力更强?
问题五:如何确保人才战略落地?人才推动计划和保障机制是什么?
在思考完成后,接下来,基于公司的实际业务模式,制定与之相符的组织和人才战略,形成对不同业务模式的有效支撑。
不同业务模式下的战略侧重点是不同的,由此带来了在组织战略上的灵活设计,以及基于不同组织战略的人才战略,如表2-1所示。
表2-1 不同业务模式下的组织和人才战略

主营业务(金牛业务):组织战略主要是降本增效,就主营业务而言,组织不宜进行太大幅度的颠覆和调整,建议通过组织的精简或优化,在维持现有体制的同时,不断降低成本。
成长业务(明星业务):组织战略主要是价值分配,如推行阿米巴,组织可以拆分得小而敏捷。人才战略主要是激发整体组织的创新能力,敢于提拔并任用青年高潜人才,同时依据业务的发展,不断优化激励机制,量化价值并给予相对应的短期和长期激励。
新兴业务(种子业务):组织战略主要是设计创新激励机制,如合伙人机制、虚拟分红、股权期权、项目跟投等,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兼并收购、合资公司等方法加速新业务孵化,降低前期风险。人才战略主要是找对带头人,以提高孵化成功的概率。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长期激励机制及创新激励如下。
股权激励:分为权益型和现金型。权益型包含股票期权计划、限制性股票、员工持股计划等;现金型包含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计划、利润分享计划等。典型企业如苹果、华为、谷歌等都采用以上激励方法。
创新激励:分为项目跟投、事业合伙人计划、内部创业激励机制。其中,项目跟投在房地产和金融行业使用得较普遍;事业合伙人计划包括内部创业合伙人和内部孵化合伙人。典型企业如万科、海尔、阿里巴巴等都采用以上激励方法。
任何一家企业的业务模式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一年前的新兴业务可能是现在的成长业务,今天的成长业务也许很快就会成为主营业务,因而整个业务模式的动态闭环很关键。相应地,组织和人才战略也随之变化,今年是成长业务需要储备一定的人才,也许两年后成为主营业务就需要精简人力了。以阿里巴巴为例,其主营业务如天猫,整体而言采用的组织战略是降本增效、精细运营,用人策略是强调人效、强调培养;其明星业务如阿里云,采用的组织战略是创新突破、价值激励,人才战略是强化招聘、提拔高潜人才;其种子业务如阿里健康,采用的组织战略是合作投资、架构生态,人才战略是选对领袖、共创价值。
在制定人才战略后,还需布局人才推动的系统工程。例如,组织的人才结构调整,是“三角型”还是“谷仓型”?人才占比如何配置?再如,人才获取方法,是控总量、调结构,还是提效率?是内部挖潜还是外部引入?此外,人才发展的结果如何衡量?内部的职业发展路径如何规划?内部人才市场如何建立?对此,要在通盘思考后做出人才战略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路径。
2.1.2 核心人才定义
在清楚人才战略及人才发展思路后,就要以此为指导方针明确企业核心人才发展的优先顺序,聚焦资源,突破人才瓶颈。
人才四象限如图2-2所示,其依据市场稀缺性、战略关联性这两个维度将人才分为四类。市场稀缺性指的是市场上无法寻觅,或招聘难度大,或价格高,或当前急缺;战略关联性指的是对企业战略的达成贡献价值大。由此得出四类人才的定义。

图2-2 人才四象限
战略紧缺人才:对未来很重要,但对眼前业务的贡献不及对未来业务的贡献,市场上此类人才稀缺且不易培养。
战略常规人才:是未来战略需要的人才,市场上这类人才比较充裕,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的代价都不大。
战术紧缺人才:是目前紧缺且对业务影响较大的人才,虽然未来不一定是企业重点发展方向需要的人才,但眼前很重要。
常规人才:是支持企业日常运作的常规人才,缺少了会有一些不顺畅,但对企业长期布局和短期业务的影响不大,在市场上,此类人才容易寻觅也容易培养。
基于以上这四类人才的定位,建议企业优先关注战略紧缺人才和战术紧缺人才的发展,因为这两类人才解决的是眼前活下去,以及未来活得更好的问题。企业也可视战略推动的紧迫程度、企业资金储备的充裕程度,重点倾斜其中的一类人才。在实际业务运作中,大部分企业的战略紧缺人才和战术紧缺人才为管理人才(领导团队)和专业人才这两大类人才。
管理人才(管理领军人才):经营型、突破型、创业型管理人才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管理领军人才。不同类型的管理人才可以同时存在于一家企业。管理人才的三种类型如表2-2所示。
表2-2 管理人才的三种类型

专业人才(专业领军人才):未来的专业领军人才会集中在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这四个领域,他们对于企业未来的持续竞争力至关重要,因为这些人才与创新、经济直接关联,能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增长。专业领军人才类型如表2-3所示。
表2-3 专业领军人才类型

续表
